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 年03 月至2012 年03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 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B 超,在普通探头引导下,经皮进行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选择性门静脉内注射药物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肿瘤和门静脉癌栓大小、肝功和AFP、不良反应及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不同直径的肿瘤都明显缩小,门静脉阻塞程度得到了显著改善,有15 例患者AFP 为阳性,AFP 水平得到了显著降低,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超声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集超声介入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01月至2012年08月期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B超,在普通探头引导下,经皮进行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选择性门静脉内注射药物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肿瘤和门静脉癌栓大小、肝功能和甲胎蛋白、不良反应及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不同直径的肿瘤都明显缩小,门静脉阻塞程度得到了显著改善,有15例患者甲胎蛋白为阳性,甲胎蛋白水平得到了显著降低,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高强度聚集超声介入技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9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为手术切除组;B组为TACE组,C组为手术切除加TACE,回顾分析这3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和治疗后的疗效。结果A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0.5,1,2,年生存率为46.2%,15.4%,0;B组中位生存期7.1个月,0.5,1,2,年生存率为37.5%,12.5%,0;C组中位生存期13.4个月,0.5,1,2,年生存率为50%,30%20%;经统计学分析提示主干有无癌栓、肿瘤大小、术后有无化疗影响手术切除的疗效,而肿瘤数目、有无包膜对患者预后无影响。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有效,术后使用TACE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病人的手术疗效。方法:随访46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病人,单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其1、2、3生存率分别为22.5%、17.5、5.0%。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HBs—Ag、AFP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HBs—Ag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结论:肿瘤大小、HBs—Ag是影响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手术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中使用介入栓塞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组,每组 30 例患者,对照组开展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介入栓塞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半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将介入栓塞化疗用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可提升其治疗效果及半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7.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TACE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效果。方法对我院35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采用超选择TACE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访半年生存30例(生存率86%),1 a生存20例(生存率57%),2 a生存5例(生存率14%),3 a生存2例(生存率6%)。门静脉癌栓消失6例(17%),缩小14例(40%),不变12例(34%),增大3例(9%)。结论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行超选择TACE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parimary heptic cancer,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是伴发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可达34%~40%。伴有PVTT的患者生存期仅为2·7个月[1],预后凶险。本文运用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氟铁龙口服治疗16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我院2003-06~2005-11经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肝癌伴发门静脉癌栓患者;年龄在35~70岁之间;预计生存时间>2个月;K氏评分>50分;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是晚期肝癌的一种表现征象.本文通过对58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超声图像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为晚期肝癌肝内输出静脉受阻塞,导致癌细胞随着无静脉瓣的门脉较大分支逆流而形成.特别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癌更易形成门脉癌栓.癌栓声像图表现为门脉不同程度局限性增宽,形态不规则,以低或中低回声占多数.其发生率占晚期肝癌的半数以上.特别是以弥漫型及团块型占多数.超声对其诊断有决定性价值,敏感性高.其检出对弥漫型肝癌与结节型肝硬化有鉴别诊断意义,同时还可对肝外病变提出诊断依据,再者对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是晚期肝癌的一种表现征象.本文通过对58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超声图像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为晚期肝癌肝内输出静脉受阻塞,导致癌细胞随着无静脉瓣的门脉较大分支逆流而形成.特别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癌更易形成门脉癌栓.癌栓声像图表现为门脉不同程度局限性增宽,形态不规则,以低或中低回声占多数.其发生率占晚期肝癌的半数以上.特别是以弥漫型及团块型占多数.超声对其诊断有决定性价值,敏感性高.其检出对弥漫型肝癌与结节型肝硬化有鉴别诊断意义,同时还可对肝外病变提出诊断依据,再者对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定期经门静脉化疗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在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定期经门静脉化疗组)41例和B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组)41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2年的复发率、生存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Ⅰ~CAM—1、AFP、CEA、CA199、TPS水平及QOL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与B组1年和2年的复发率、生存率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ICAM-1、AFP、CEA、CA199、TPS水平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而B组QOL评分高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期经门静脉化疗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在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生存质量要好于定期经门静脉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并发DVT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sc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250 U/次,1次/d。治疗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片/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血流速度的变化,同时检测用药后 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差显著缩小,同时血流速度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两个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血患者。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会增加出血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究微波消融(MWA)联合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莆田市第一医院 2016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收治的 50 例 PHC 合并 PVT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用 TACE 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 MWA 联合TACE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3 d 内均出现发热、呕吐、肝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穿刺点血肿、消化道出血症状,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肿瘤破裂出血症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肝脓肿、溶瘤综合征现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给予 PHC 合并 PVTT 患者 MWA 联合 TACE 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期间也具有足够的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灌注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经门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B组由肢体周围静脉滴入丹参注射液,C组经门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各组均按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统计疗效。结果A组中B级和C级显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经门静脉灌注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比较胃癌组与正常组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F)、表面通透性(P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灌注参数值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曲线(ROC)评估BV、BF、MTF、PS对胃癌的诊断效度。结果胃癌P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S与AFP、CEA、CA199、CA72-4均有显著相关性(r=0.58,0.40,0.38,0.77),BV、BF、MTT与CEA、AFP、CA199、CA72-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鉴别能力,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64,0.50,0.83。当以PS18.85 mL/(min·100 g),作为强烈提示胃癌组织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和0.32。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反映了胃肿瘤组织供血的情况,PS评估胃癌的效度最高,PS=17.98 mL/(min·100 mg)可作为判断正常胃壁与胃癌的阈值。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标志物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王静 《中医临床研究》2014,(18):131-132
目的:分析膀胱灌注化疗应用于术后膀胱癌病患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5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膀胱灌注化疗,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到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心理状态。结果:患者在术后半年生存率上为91.4%(32/35)。其中2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包括1例表浅性复发以及1例浸润性复发。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膀胱灌注化疗,并辅以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其生存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并能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赵洁  盖国忠 《环球中医药》2012,5(4):263-266
目的 了解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GP73)及舌下络脉评分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HCC预警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34例、乙肝后肝硬化65例、原发性肝癌71例及健康对照者6例,分别进行血清AFP、AFP-L3及GP73检测及舌下脉络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四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非HCC各组(即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舌下络脉有别于AFP、AFP-L3、GP73的诊断HCC的指标;AFP联合GP73、舌下络脉联合诊断的意义优于三者独立检测、两两联合检测。结论 (1)舌下络脉是HCC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2)AFP联合GP73、舌下络脉检测简便、廉价、有效,适用于基层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实现H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舌下络脉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将舌下络脉作为肝硬化诊断的客观性指标。方法:搜集近10a舌下络脉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舌下脉络曲张与门脉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结论:舌下络脉的改变作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指标之一,能够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肝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不同中医治法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在DEN诱发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治法对其影响。方法:DEN诱发大鼠肝癌,经西药喃氟啶和不同中药治疗,取大鼠肝(含肝癌)组织抽提RNA,Affymetrix Rat 230A GeneChip检测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肝癌表达增加者55个,减少者8个,不同中西医治法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分析: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在肝癌中表达的改变和不同治法作用的差异,其具体调节途径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华蟾素和干扰素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TACE后联合华蟾素和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比较2组毒副反应,疗程结束后1个月测量病灶大小、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Kaplan-Meier法生存率评估。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58%,改善生活质量率58%;12个月生存率83%;18个月生存率41%。对照组有效率(CR+PR)46%,改善生活质量率25%;12个月生存率46%;18个月生存率10%,2组的改善生活质量率、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华蟾素和干扰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是新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