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的8例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可接受的文化程度给予健康教育:一般教育、心理教育及特殊指导.结果: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健康教育以后,住院时间7-19天,平均13.45天;基本掌握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无护理纠纷发生,护理满意度1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健康教育可达到早日康的效果,有利于护患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记录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腕关节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上肢部分评分的提高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优于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表面肌电通过记录肌肉活动,客观评估神经肌肉系统初始损伤后和整个恢复过程中肌肉群功能状态,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用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中,本文综述脑卒中肢体障碍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及病理特征,表面肌电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的肌电信号及其意义,表面肌电在针刺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情况,更客观的提示针刺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目前表面肌电评估应用的前景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2组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并观察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评分、NDS整体评分、总体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测试RMS值。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治疗后,2组MAS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MAS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组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简化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简化F-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治疗后改善F-M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简化F-M评分在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观察组治疗后NDS整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较,2组治疗后NDS整体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NDS整体评分,且观察组于整体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疗效良好。2)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以及改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膝反张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膝反张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改善膝反张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速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反张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给予药物、针灸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运动疗法训练。结果:观察组步行能力、步态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章国伟  陈双钱 《新中医》2020,52(16):107-110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结合毫火针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肌电F波相关参数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结合毫火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 (上肢)]评分、Ashworth肌张力评分和肌电F波传导速度及波形特点。结果:治疗前,2组WMFT、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MFT、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WMFT、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肌张力评分和F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降低,F波出现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运动训练结合毫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有助于促进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改善肌张力和肌电F波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伸-屈肌运动点交替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伸肌运动点刺激(对照组)、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治疗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及Barthel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采用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可以使上肢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BarthelADL分值、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上肢部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不同刺激方式对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伸肌运动点刺激。  相似文献   

10.
电运动刺激疗法为主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遗症突出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它严重困扰了广大临床医护人员。我科针对上肢肌张力增高,采用“脑反射疗法”配合肢体推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把93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改善和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可取的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主要病理过程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发病危险,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致残率很高,恢复较慢,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工作.作为护士要熟练掌握康复知识,对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针刺拮抗肌的效果,分析不同刺激量差异。方法:选取24例患者为对象,在半个月中每隔5天对患者进行一次针刺治疗,分别以小刺激、中刺激和大刺激针刺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相比,Hmax/Mmax、Fmax/Mmax甲组<乙组<丙组(P <0.05);Ashworth、Fugl-Meyer、Barthel评分相比,治疗前差异不大(P> 0.05);治疗后Ashworth评分相比:甲组<乙组<丙组(P <0.05);Fugl-Meyer、Barthel评分:甲组>乙组>丙组(P <0.05)。三组总有效率相比,甲组>乙组>丙组(P <0.05)。三组比较,治疗后其H-B、TFGS、DFNP间差异甚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差异较大(P <0.05)。结论: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小刺激量针刺拮抗肌的效果良好,且能大幅改善患者H反射及F波情况,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观察组即行早期规范化肢体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系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王志敏 《光明中医》2020,(18):2894-2896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50例。针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上下肢Fugl-Meyer评分(FMA)、腕关节和踝关节活动度评分(AROM)。结果各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Barthel指数、上下肢FMA评分、腕关节和踝关节AROM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01),Barthel指数、上下肢FMA评分、腕关节和踝关节AROM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01);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运动意象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意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护理结束后,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意象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治疗仪对针刺治疗脑卒中的辅助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加低频电刺激的方法,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的方法,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针刺督脉配合经皮电刺激是治疗脑卒中偏瘫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耿浩  张超龙  郑海丽 《新中医》2021,53(3):56-59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1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应用电针治疗,研究组在电针治疗基础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疗程均为30d,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约80%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能力受限,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120例脑卒中患者,对其中65例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