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体力状况评分(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51例PS≤2分的ⅢB/Ⅳ期病理组织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扶正抗癌方汤剂1次/d联合吉非替尼250 mg 1次/d和单药吉非替尼250 mg1次/d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PFS与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2组ORR及DC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出现Ⅰ~Ⅱ度皮疹、腹泻或口腔溃疡,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PFS及OS,且两药联合使用毒副反应有减少趋势,提示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体力状况评分(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51例PS≤2分的ⅢB/Ⅳ期病理组织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挟正抗癌方汤剂1次/d联合吉非替尼250mg1次/d和单药吉非替尼250mg1次/d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PFS与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2组ORR及DC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出现I~Ⅱ度皮疹、腹泻或I:/腔溃疡,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PFS及OS,且两药联合使用毒副反应有减少趋势,提示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扶正抗癌颗粒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纳入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吉非替尼+扶正抗癌颗粒)和对照组(吉非替尼+安慰剂颗粒剂)。治疗至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或死亡。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DCR分别为93.90%和90.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PFS为13.5个月,对照组PFS是11.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皮疹,对照组中8例患者出现皮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在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PFS,减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协同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扶正抗癌方(0.211、0.316、0.474、0.711、1.067、1.6、2.4、3.6 mg/m L)和吉非替尼(3.95、5.92、8.18、13.33、20、30、45、67.5!mol/L)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对照组(完全培养液组)、中药组(扶正抗癌方,1.6 mg/m L)、西药组(吉非替尼,45!mol/L)、联合组(扶正抗癌方1.6 mg/m L+吉非替尼45!mol/L)A549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EGFR、p-EGFR、EZH2、PPAR-γ及P53蛋白表达。结果扶正抗癌方及吉非替尼均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干预后细胞凋亡率为(12.6±4.5)%,明显高于扶正抗癌方(4.6±0.7)%及吉非替尼(7.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p-EGFR、EZH2下调(P0.05),PPAR-γ及P53蛋白上调(P0.05),西药组及中药组EZH2下调(P0.05),中药组PPAR-γ上调(P0.05);与西药组比较,联合组p-EGFR下调(P0.05),PPAR-γ上调(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p-EGFR下调(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其协同抗肿瘤活性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EGFR、EZH2及上调PPAR-γ、P5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逆转H1650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活力检测法分别观察吉非替尼、扶正抗癌方及两者联合给药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扶正抗癌方对p-c Met(Tyr1349)、c Met和pEGFR(Tyr1068)表达的影响。结果 H1650细胞对吉非替尼产生耐药;扶正抗癌方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1650细胞的增殖(P0.05);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抑制H1650细胞增殖效果优于扶正抗癌方单药(P0.05);扶正抗癌方以时间依赖性下调p-c Met(Tyr1349)、c Met和p-EGFR(Tyr1068)的表达(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可通过抑制c Met通路逆转H1650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A549、H1650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MTS活力检测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对p-EGFR、p-STAT3、p-ERK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用扶正抗癌方(2 mg/mL)干预细胞,A549和H1650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扶正抗癌方(2 mg/mL)和吉非替尼(1μmol/L)联合作用后,与吉非替尼单独给药相比,A549和H1650细胞活力下降更加明显(P0.05);提示扶正抗癌方能抑制A549、H1650细胞的增殖,且联合吉非替尼后抑制效果更好。用扶正抗癌方(2 mg/mL)分别作用于A549细胞和H1650细胞,加药2 h开始抑制p-EGFR的激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提示扶正抗癌方能以时间依赖性抑制p-EGFR的表达(P0.05)。扶正抗癌方组、吉非替尼组及联合给药组均能明显下调p-STAT3、p-ERK和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P0.05);与吉非替尼单药组相比,联合给药组对以上3种蛋白的下调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可通过介导EGFR通路,抑制p-STAT3、p-ERK和p-Akt(Ser473)的表达,进而抑制A549、H1650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阳扶正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通阳扶正汤,观察两组疾病肿瘤治疗控制率及有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肿瘤治疗控制率为78.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疾病(PFS)为(150.00±3.56)d,对照组(111.00±2.7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通阳扶正汤治疗EGFR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可,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已广泛应用,肺癌患者生存期因此得到显著延长,但吉非替尼仍存在耐药性及皮疹、腹泻等毒副反应。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其相关机制也成为研究热点。兹对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药改善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吉非替尼组、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扶正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解毒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测定荷瘤小鼠抑瘤率,应用ARMS法检测肿瘤组织T790M突变,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c-Met基因扩增。结果:吉非替尼单药对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抑瘤率为31.02%;解毒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33.43%;扶正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37.51%;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45.11%。上述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扶正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组与吉非替尼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单药组T790M基因突变和c-Met基因扩增显著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能够降低T790M基因突变和c-Met基因扩增,与吉非替尼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药能够改善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其作用机制与降低T790M突变及抑制c-Met扩增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扶正抗岩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吉非替尼+中药安慰剂,治疗组予吉非替尼+扶正抗岩方。两组均服药至肿瘤进展而终止,观察比较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KP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无病例脱落。②治疗组有效率、肿瘤控制率分别为53.33%、93.33%,对照组相应分别为43.33%、90.00%;组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腹泻、恶心或呕吐发生情况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岩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Ⅳ期),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EGFR-TKI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吴剑  刘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2):2811-2814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GP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GP方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辨证,加用扶正抗癌汤口服,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缓解率及中医证候比较上存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和CD4均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扶正抗癌汤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并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参草扶正抗癌冲剂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均行化疗,初治患者采用紫杉醇+顺铂,复治患者采用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21 d为1个周期,实验组化疗同时辨证施治服用参草扶正抗癌冲剂。完成2周期化疗后3周做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有效率48%,对照组有效率3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对照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Ⅲ~Ⅳ度抑制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均<0.05);2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草扶正抗癌冲剂辅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可以增强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观察扶正抗癌(FZKA)方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研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空白组,FZKA方组(0.2,0.4,0.8,1.6,3.2 g·L^-1),Gefitinib组(10,20,40,60,80,100μmol·L^-1)的干预A549细胞24,48,72 h及FZKA方(2 g·L^-1)联合Gefitinib(40μmol·L^-1)组干预A549细胞24 h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联合用药组的侵袭转移能力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联合用药组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F-盒和含蛋白7的WD重复结构域(FBW7)及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FZKA方,Gefitinib呈剂量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P<0.05);与空白组比较,FZKA方组,Gefitinib组均能减弱细胞划痕愈合能力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0.05),均能上调Bax,Caspase-3,FBW7蛋白表达,下调Bcl-2,MCL-1蛋白表达(P<0.05);与Gefitinib单独给药比较,FZKA方联合Gefitinib抑制A549细胞增殖能力和诱导细胞凋亡更明显(P<0.05);细胞划痕愈合能力与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上调Bax,Caspase-3,FBW7蛋白表达,下调Bcl-2,MCL-1蛋白表达效果明显(P<0.05)。结论:FZKA方与Gefitinib合用后比单用Gefitinib更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更强,两者具有协同抗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FBW7/MCL-1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毒副反应的减毒作用及其对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和综合组(22例,化疗结合扶正抑瘤方治疗),21d为1个周期,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通过率,毒副反应,生活质量,血清TSGF水平。结果综合组化疗通过率略高于化疗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化疗组,化疗毒副反应小于化疗组,TSGF下降水平大于化疗组。结论自拟扶正抑瘤方能够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并协同化疗起到抑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参草扶正抗癌冲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均行化疗,初治患者采用紫杉醇+顺铂,复治患者采用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实验组化疗同时辨证服用参草扶正抗癌冲剂。比较2组患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显著降低(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化疗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疗联合参草扶正抗癌冲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消癌合剂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GP(吉西他滨1.0 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方案治疗,治疗组给予GP方案联合扶正消癌合剂(早晚各温服1袋,200 mL/袋)治疗。均21 d为1周期,至少化疗2周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23.33%,1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生活质量评分、免疫功能、中医证候改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外周血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消癌合剂联合GP方案可以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功能且可以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正合剂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经明确诊断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吉西他滨加卡铂方案(GP方案)静脉化疗,B组加用扶正合剂口服,28 d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2个化疗周期。[结果]在缩小瘤体方面,B组临床受益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角质素19片段(CYFRA-21)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免疫功能、卡氏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的B组发生率较A组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合剂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癌扶正方对HAC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形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经验方抗癌扶正方的抗肝癌作用以及对实体肝癌的形态影响。方法:采用HAC移植性肝癌小鼠模型,通过整体动物实验,检测该方的抑瘤率及对肝癌形态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抗癌扶正方具有良好的抗肝癌作用,可以加速肝癌细胞坏死。结论:抗癌扶正方具有较好的抑制肝癌活性,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经验方"抗癌扶正方"的抗肝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HAC移植性肝癌小鼠模型,通过整体动物实验,检测移植性肝癌的瘤体大小的变化、实体瘤坏死面积及肝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抗癌扶正方具有良好的抗肝癌作用,可以加速肝癌细胞坏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抗癌扶正方具有较好的抑制肝癌活性,其作用可能与促进恶性细胞凋亡有关,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