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首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预防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中发生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急诊PCI的STE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纽(51例),两纽在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术前均以替罗非班0.15〉g/(kg·min)静脉输注并维持36h。研究组在第一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0.5mg,对照组在术前静脉输注前静脉推注0.5mg。记录两组术中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PCI后90min的临床症状、心电改善情况,出血风险及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临床症状、冠脉病变特征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无复流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P〈0.05);随访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5),两组严重出血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首次开通罪犯血管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且无明显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vs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vs(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vs 23.33%P=0.029)。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田红梅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206-220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行介入及溶栓治疗)病人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治疗14天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胸痛症状及促进ST段的回落,两组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心衰、心律失常、低血压方面,两组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胸痛症状,促进ST段的回落,且应用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中药丹参酮Ⅱ A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PCI术后肾功能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非ST段抬高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2天至术后8天,给予中药丹参酮Ⅱ A注射液静脉注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在术后均出现了血Cr、尿β2-微球蛋白、血胱抑素水平的升高,术后第1天及第3天时升高较明显(P<0.05),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术后按血肌酐水平分类,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8天时,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的评定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 A可以减少非ST段抬高ACS患者冠脉介入术后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并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参七汤颗粒剂观察其对改善气虚血瘀型STMI患者心肌灌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70例气虚血瘀型ST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急诊PCI及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参七颗粒剂,观察两组的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术后校正TIMI帧数、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比例及手术前后胸闷痛积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校正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后胸痛积分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七颗粒有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作用,能减少心肌缺血范围及时间、减轻患者胸痛症状,但在远期预后及机制方面,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并分析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需行PCI手术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并记录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TFC、90 min内ST回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术后TIMI血流0~1级、2级、3级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心脏性猝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PCI后血流灌注状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2组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冠脉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以及肾功能损害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冠脉血流TIMI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VEF、CI及SVI均显著升高(P均0.05),LVEDD、LVESD、SCr、CysC及eGFR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肾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降低术后肾损害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经抽吸导管向靶病变远端给予维拉帕米每次100~200μg,总量在600μg以内。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入院时给予通脉颗粒口服,每次1袋。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冠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以及心肌血流灌注分级(TMPG),评价术后1 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及TMPG分级为3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T段快速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应用通脉颗粒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的心肌血流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对介入治疗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第一阶段观察比较2组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第二阶段比较2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CRP和TnI的变化,评价红花注射液对介入治疗的保护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介入术后CRP和Tn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有较好疗效,且对介入治疗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再灌注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室重构以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13例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5组,再灌注时间≤12 h 78例为A组,12~24 h 25例为B组,3~7 d 55例为C组,〉7~15 d 41例为D组,〉15~30 d 14例为E组。观察各组介入前后冠脉血流情况,介入前后及随访1年时心脏彩超变化,术后1年随访记录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术后造影显示TIMI 3级例数B组明显少于其他组;TIMI 2级例数B组明显多于其他组;仅A组存在TIMI 1级者。住院期间,5组患者心脏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32,P均〈0.05)。1年后随访,患者腔室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6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均无死亡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再灌注治疗可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变化及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 52例均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参组(2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1 g,每日3次)至PCI术后1个月,对照组(26例)只接受常规治疗。分别在PCI术前、术后第1、30天检测患者血浆ADMA浓度。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0天ADMA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时丹参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下调ADMA水平,PCI患者应用丹参对ADMA的负性调节可能与改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转运PCI现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88例,88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即28例溶栓后早期转运PCI组和60例直接转运PCI组,早期转运PCI组是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转院实施PCI,直接转运PCI组是对患者直接转院实施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轻微出血、再发心肌梗死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后2 h ST段回落的比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轻微出血率和死亡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20 d和80 d后,左室舒张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比较,直接转运PCT组均优于早期转运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转运组医学接触到球囊扩展(FMC–to–B)时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救治(D–to–B)时间和直接转运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溶栓后早期转运PCI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率低于直接P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63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就诊距球囊扩张时间(D—B)、围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复流率、术后再梗、24小时后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联合TnI检测对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IMI危险评分法进行危险分层,把250例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心电图表现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分析介入与保守治疗住院期内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进行TnI水平检测.结果:TnI阳性组与TnI阴性组比较,前者住院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10.0%%VS0.0%,P<0.01),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20.0%%与1.3%,P<0.01;10.0% VS 1.3%,P<0.05),心脏性总死亡率也上升(5.0%VS 0.0%,P<0.01),且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40.0% VS 2.6%,P<0.01).高危组保守治疗发生MACE的相对危险度与非高危保守治疗发生MACE的相对危险度比,P<0.05.结论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获益的主要是高危患者,早期对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与TnI检测,有利于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积极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治疗的再通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胸痛发作-到院就诊-溶栓治疗时间分布、心肌梗死部位的再通时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完全回落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仅2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均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其中瑞替普酶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77例行PCI的ST段抬高AC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n=140)运用替罗非班和四妙勇安汤,对照组(n=137)未使用替罗非班组和四妙勇安汤。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用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3级血流的患者为91.43%;对照组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81.0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和四妙勇安汤治疗高危ST段抬高ACS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2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急诊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抗凝)与对照组(急诊PCI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F、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0 d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和血管内炎性反应,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PCI术时辅助应用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二者对PCI术后各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分组法将86例AMI伴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予血栓抽吸后再行PCI术治疗,对照组在冠脉造影后予替罗非班结合PCI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ST段回落、无复流、慢血流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心肌标记物及心功能情况,随访半年后,观察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肌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CK-MB、c Tn 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改善(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对于AMI伴H型高血压患者行PCI术后的心肌及心功能均有一定保护效果,但血栓抽吸的心血管事件较少,且更能预防慢血流或无复流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原(pro–UK)联合替罗非班(TIR)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心肌灌注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潮州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7 月 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STEMI 患者 70 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双抗 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 PPCI +冠状动脉内推注 TIR 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 pro–UK 冠状动脉内靶向推注。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 率、梗死相关动脉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术后 2 h 内心电图(ST 段抬高总回落率)、治疗 1 周 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术后随访 6 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再灌注 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 2 组患者 TIMI 血流分级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IMI 血流分级相较于对照组患者部分提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2 h 内 ST 段抬高总回落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 周后两组患者 LVEF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 6 个月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 事件发生有一定减少,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 pro–UK 联合 TIR 可以有效改 善 STEMI 患者心功能,保障心肌再灌注情况,患者预后效果良好,TIMI 血流分级得到改善,ST 段抬高总回落发生 率改善、术中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