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临床资料1.1 资料 患者,王××,女,40岁。于1999年12月28日来我所就诊,诊断为Ⅲ型肺结核进展期。查体:体温36.5℃,脉博70次/,血压16.2/9.6kPa,心率整齐,未闻及病理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未触及,X线胸片示:Ⅲ上/(一)进展期。1.2 治疗方案 异烟胼每日0.4g,利福平每日0.6g,吡嗪酰胺1.50g,肌注链霉素0.75g,该患者于服药后28h出现牙龈出血,浑身出现大小不等出血点,有的成片状瘀血斑。诊断  相似文献   

2.
3.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发热2个月,口腔出血2d,于2012年1月13日入院。15年前曾患肺结核,口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具体剂量不详)治疗6个月,好转后自行停药。既往无出血史。2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伴有午后发热、夜间盗汗。胸部X 线片示:左上肺中野见斑片,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痰涂片未见抗酸杆菌。当地医院考虑“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2个月(具体用药不详),未见明显好转。1月10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考虑“肺结核”,开始抗结核治疗。因链霉素皮试阳性,选用利福平胶囊0.6g,乙胺丁醇片1.25g,吡嗪酰胺胶囊2g,异烟肼片0.6g,隔日1次口服抗结核治疗。1月10日14:00服药,14:20左右出现寒战,体温38.2℃,全身肌肉酸痛、乏力,未就诊治疗,1月11日患者口腔、鼻出血,每日数次,量少,鼻腔填塞后出血停止,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及出血点,压之不褪色。1月12日下午出现左眼视物不清,无头晕、呕吐,无便血,无发热,乏力,食欲差。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1月13日为求进一步诊治急来我院,门诊以继发性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  相似文献   

4.
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26001)陈烨,施敬芳患者,女,31岁。1992年4月因"颈部淋巴结结核"不正规用过异烟肼(INH)、链霉素(SM)、1993年1月11日因低热,在外院服用INH(0.3/d)+利福平...  相似文献   

5.
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本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型,多发病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年人。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出血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缺铁性贫血。一、急性型ITP 急性ITP可发病于各种年龄,但临床上以儿童为多见,特别是2~5岁的儿童,男女发病率相近。约有80%的病例在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  相似文献   

6.
黄月琴 《河北医学》2010,16(3):290-29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TP组、非ITP组、健康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及ITP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与非ITP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2(PLT〉10×109/L)MPV、PDW明显增加(P〈0.01),ITP组1(PLT〈10×109/L)MPV、PDW明显减低(P〈0.01),在ITP的治疗过程中,MPV比PLT更早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症有鉴别意义,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异体原位肝移植后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少见,现就1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梓伦 《广东医学》2003,24(8):810-812
ITP有两种含义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 ,目前是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病因有 :①持续抗原暴露 ;②抗体产生中某些重链基因的选择 ;③自身免疫原因不明 :SLE、伊文综合征 ;④异常抗原表达 :淋巴增生性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⑤持续感染 :HIV、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本文就其治疗及进展作一综述。1 抗感染治疗1 1 幽门螺杆菌 ITP发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3 0例ITP中有 13例 ( 4 3 3 %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使…  相似文献   

10.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92例初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因素。结果:男性患儿占大多数为66例(71.7%),婴幼儿为主59例(64.1%),秋冬季易发病为64例(70.5%),发病前有感染病史达65例(70.7%),49例(53.3%)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相关病毒阳性40例(43.5%),血小板抗体阳性62例(67.4%)。提示病毒感染和贫血可能是ITP发病的诱因,男性、婴幼儿、秋冬季节易发病。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近几年有关ITP文献的整理,探讨中西医两法治疗情况,指出中医药防治ITP有较好前景,主要从ITP病因病要治法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张永卓 《吉林医学》2013,34(11):2034-2035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68例儿童急性ITP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0例),B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5例),C组:常规丙种球蛋白组(23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C组两组近期疗效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C组两组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ITP患儿早期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促使血小板早期恢复,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加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相当,经济效益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法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方法对合并Hp感染的19例RITP患者给予除Hp疗法,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PLT)计数及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水平。结果①显效2例,良效3例,进步5例,无效9例,有效率52.6%。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LT数上升,PA-IgG下降(P<0.05~0.01)。结论根除Hp疗法对部分合并Hp感染的RITP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6.
脾切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龙仁平 《广西医学》2003,25(11):2187-218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亦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为免疫机制造成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ITP多见于儿童 ,一般可发生在特殊性感染 (如风疹病毒 )或非特异感染的恢复期或近期预防接种者。慢性ITP则以成人多见 ,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 2~ 3倍 ,常伴随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甲亢、淋巴瘤等 )。自 1916年Kaznelson通过脾切除治愈首例ITP开始 ,人们在争论中逐渐认识到脾脏对ITP的病程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脾切除至今仍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被世界各地广为应用。现就近年…  相似文献   

17.
脾切除术是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一种有效方法,70%~90%可获得明显疗效,但由于手术创伤大不易被采纳.随着介入性诊断治疗的广泛应用,我们将其引用到ITP治疗替代脾切术,以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2例20个月追踪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NTP)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一 ,本病国内报道少见 ,现将我们遇到的 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 ,生后 2 0小时。因生后 4小时始无诱因呕吐 ,吐物为暗红色血性物 ,同时伴皮肤出血点 16小时入院。患儿为第一胎 ,足月剖宫产。宫内、产时、产后无窒息及感染史 ,其父母健康 ,母孕期健康无服药史 ,家族中无出血性疾病病史。查体 :T36 7℃ ,P130次 /分 ,R42次 /分 ,W3 35Kg ,足月新生儿貌 ,精神好 ,全身皮肤可见少许出血点 ,前囱平软 ,口周可见血性胃内容物。双肺听诊呼吸音清 ,心音有…  相似文献   

1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免疫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关于ITP的发病机制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核细胞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因血小板同族免疫抗体而致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较少见,我院2000年经检测母亲的血小板同种抗体后确诊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