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研究毛德西教授对于失眠治疗的常用经方,归纳总结出了毛德西教授对失眠一证的辨证论治思路和用药特点,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收集整理毛德西教授应用天钩六叶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经验.方法 通过整理毛德西教授治疗高血压的病案和讲座,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总结老师应用天钩六叶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经验.结果 毛德西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识到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而平肝熄风法应是治疗高血压的一个主要治法.相对应的名方天麻钩藤饮...  相似文献   

3.
毛德西教授为全国第三、第六批名老中医,治学严谨,方简效验,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独到见解。总结毛德西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毛德西教授认为:慢性泄泻的病机在于脾虚湿胜,或涉及肝、肾2脏,如肝木克脾土、肾虚(火衰)不能生土;临证可分为湿困胃肠、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4个证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研究毛德西教授对于失眠治疗的常用经方,归纳总结出了毛德西教授对失眠一证的辨证论治思路和用药特点,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毛德西教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 a余,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胃肠病等,尤善运用中医思维治疗疑难杂病。介绍毛德西教授从温化、分消辨治痰湿证经验,体现其临证用药轻灵,注重温化、分消,善从三焦辨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毛德西教授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的从医历程及其"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结果:毛德西秉承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之训,临证经验日渐丰富,学术思想日臻完善,对中医的认识日渐升华。"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寥寥数语,见证了一代中医临床大家的成长历程,凝聚着中医名家的济世之心。结论:毛德西教授从50多年来从最初的被动接触中医到后来主动学习中医,再到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先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医,在体会中思考中医,在思考中传承中医。  相似文献   

7.
毛德西教授认为胃痛是由于饮食、情志、寒邪、劳倦、体虚等因素引起的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总的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毛德西教授认为胃痛临床常见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湿阻中焦、木郁犯土、瘀血停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阳虚等证型。对于胃痛的治疗,毛德西教授认为应明虚实,辨寒热;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审病因,顾肝肾。重在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治病求本,重视舌脉,以求得准确有效的治疗。方药选择上以经方、小方为主,活血行气,祛湿健脾,寒热温清相互配伍,达到脾胃升降有序,气血调和,胃和则痛自消。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现代医学一致认为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证多为心气亏虚、胸阳不振,实证多认为血瘀、痰湿、气滞、寒凝等。毛德西教授在本虚标实理论基础上,结合当代时代特色及临床经验,对本虚标实理论进行进一步阐发,认为气阴亏虚是胸痹心痛的根本病机。毛德西教授临床以生脉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该病,对气阴亏虚明显者,予自拟益气养阴汤方治疗。毛德西教授认为,血瘀是胸痹心痛始终存在的病理状态,活血化瘀是临床治疗胸痹心痛需要贯穿始终的治法,临床以冠心二号方加减治疗。痰浊是胸痹心痛另外一个重要的标实证候,且在当代呈增多趋势,是当代胸痹心痛的特色之一,临床中以大补心汤加减治疗。此外,寒凝心脉也是常见证型之一,毛德西教授喜用芳香温通药物治疗,临床常以宽胸丸加减。水饮内停是毛德西教授对胸痹心痛“阴弦”病机的进一步发挥,认为“阴弦”主要是水饮内停为患,临床中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之,病情严重者合真武汤加减治疗。临床中证型单一者少见,往往为复合证型,辨证论治时需把握本虚标实的偏重。  相似文献   

9.
曾垂义 《新中医》2023,55(18):22-25
介绍毛德西教授应用经方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毛德西教授认为,气阴亏虚是胸痹心痛本虚 之根本,血瘀是始终存在的病理状态,痰浊、寒凝、水饮是临床常见的标实证候。临证选用桂枝汤合生脉散以 益气养阴;常用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以活血化瘀通脉;选用瓜蒌薤白合剂以化痰宽胸;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 散寒温通;选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意在温阳化饮。  相似文献   

10.
巴明玉  禄保平 《新中医》2023,55(16):202-205
介绍毛德西教授辨治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经验。毛德西教授认为肥胖合并非酒精性 脂肪肝病的病理特点多以虚为本,以湿、郁为标,湿邪往往贯穿整个病理过程。故常从虚、湿、郁论治,创制 疏肝理气化湿法、清热利湿法、散寒利湿法、温阳利湿法、散瘀利湿法等五法,临证多法联用,随证治之,祛 湿贯穿始终,临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