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检查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双源CT检查中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阴性而肺灌注异常的慢性肺心病患者30例,给予常规治疗,症状缓解后记录血常规、D-二聚体(DD)、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并给予抗凝治疗3个月。3个月后复查以上各项指标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共有30例完成试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动脉血氧分压、灌注值治疗后高于治疗前,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DD及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源CT DEPI对慢性肺心病合并肺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的早发现、早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方法:总结48例肺心病患者(其中24例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治疗、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4例中,心电图有异常改变18例,X线检查异常12例。结论:肺源性心脏病需严格观察症状体征、心电图走势及X线结果,及时发现并存的冠心病,控制心衰、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方法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在5年住院患者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有101例,其中合并有冠心病者15例 占14.85%,本文结合临床资料,提出一个诊断标准,并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最佳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诊断正确38例,占74.5%;漏诊6例,占11.7%,误诊7例,占13.7%。最终44例康复出院,3例患者治疗无效要求自动出院,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7.8%。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容易误诊和漏诊,需结合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并给予抗感染、强心、纠正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观察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是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心绞痛、心梗、呼吸比较困难,且发生率比对照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高度重视,如果发现身体不适要到医院诊断并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将同期收治的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呼吸困难,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等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结果方面,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十分关健。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17,(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38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一般资料、心电图、彩超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者少于对照组,心界向右或向左扩大者多于对照组,心电图电轴左偏、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及陈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心脏与颈动脉斑块彩超双室扩大、左心室扩大/球形变、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左室后壁搏幅降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基础疾病,且容易出现持续缺血性ST-T改变,加强不同疾病的鉴别,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4月湖南省武冈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肺心病6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诊治之后,有15例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正常,有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22例好转,其中死亡的有3例。结论有效的临床诊治能很好地控制老年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河南医学研究》2017,(18)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卢氏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结果。结果观察组心悸、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扩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87.93%、74.14%、18.97%、84.48%、15.52%,均较对照组(17.24%、22.41%、0.00%、13.97%、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陈旧性心肌梗死(20.69%)、电轴左偏(27.59%)、束支传导阻滞(18.97%)、缺血性ST-T异常(65.53%)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1.72%、3.45%、1.72%、15.52%)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变现复杂,应结合患者疾病史、心电图、X线、心肌酶谱等综合诊断,以防误诊漏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89例,根据患者病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46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对照组43例,均为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缺血性 ST -T 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判断,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误诊情况,对疾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慢性肺心病并发冠心病 (以下称肺冠病 )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了 1996~ 1999年 12月间收治的 43 7例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 ,并结合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 43 7例慢性肺心病中 ,有 114例合并冠心病 ,并且从中发现肺心病年龄越大 ,肺冠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本组 114例中 ,老年人占 92 1%,表明肺冠病并不少见。结论 :肺心病和冠心病均系老年人的常见病。本组 43 7例肺心病中并发冠心病发生率为 2 3 8%,临床治疗肺冠病时要两病同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双源CT(DSCT)阴性和DSCT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临床诊断ACS的40例患者行DSCT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SCT阴性组12例,占30.0%,心肌桥1例(8.3%);DSCT阳性组28例,占70.0%,其中心肌桥3例(10.7%);DSCT阴性组与DSCT阳性组比较:DSCT阴性组的ACS患者平均年龄较小,为(53.3±16.8)岁,其中<40岁的患者占33.3%(4例),而DSCT阳性组平均年龄为(66.6±11.8)岁,<40岁的患者仅占3.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危险因素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可以作为ACS的常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与DS-CTCA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等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狭窄程度的差异。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比较2种检查方法联合平行诊断与系列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MPI检查与DS-CTCA检查对LM和LAD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CX和RCA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I检查比较,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狭窄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为71.0%vs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特异度较高,为85.7%vs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6.4%vs 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平行诊断比较,系列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3.5%vs 33.8%和94.7%vs 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0);灵敏度为95.4%vs 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DS-CTCA检查与MPI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上无差异,但是2种检查方法的系列诊断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症状以及检查情况,便于提高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取样分析我院确诊收治的6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分析表明,高龄以及病史延长者,预后效果不良。结论: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且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极易并发多种疾病,较难确诊具体的疾病,一旦确诊,需给予积极有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评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方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2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52例健康人监测,以HRV时域指标和Poincare散点图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肺心病组HRV各项时域指标(SDNN、SDSD、RMSSD、PNN50、WSD、WHI、SSD及SHI)和Poincare散点图定量指标(VLI、VA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HRV分析可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心电图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心病的心电图演变规律,以减少肺心病的漏诊。方法:①对76例单纯肺心病缓解期和复发期记录心电图,对其阳性率进行自身对照;②61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在肺心病发作期的心电图阳性率与上述76例单纯肺心病(对照组)复发时的阳性率进行对照。结果:①单纯肺心病缓解期心电图阳性率63.2%,低于复发期的92.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后心电图阳性率78.7%,与对照组92.1%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①单纯肺心病缓解期心电图阳性率低于发作期;②一些肺心病人并存冠心病后的EKG演变依然遵循上述规律;③另一些则由于并存冠心病,肺心病心电图阳性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氨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氨力农对慢性肺心病并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慢性肺心痛并难治性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氨力农组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氨力农100mg。对照组30例,继续给予氧疗、控制感染、平喘化痰、利尿及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常规综合治疗,疗程5d。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气分析的改善情况,心脏超声检测肺动脉压力和左室射血分数,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肺活量,并记录临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都有确切疗效,但与对照组比较,氨力农组心功能、肺功能、血气结果的改善更加显著,肺动脉压力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氨力农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短期应用氨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并难治性心衰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间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改善肺通气,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每日一次缓慢静注,疗程15d。观察两组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率为89.29%,对照组为73.2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对15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双源CT冠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方法本研究包括接受双源CT冠脉检查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9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3岁。冠脉图像评价共分为5级,Ⅰ级-Ⅲ级为合格诊断图像,Ⅳ、Ⅴ级为不合格图像。对于心率波动〉10次/分患者采用小螺距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4.5—5.5ml/s。结果15O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心率波动幅度9.3±7.1次/分(房颤l例除外)。150例中共计142例为合格图像,8例为不合格图像。8例图像中有5例(窦性心率不齐2例,室性早搏2例,心脏起搏二联律1例)经心电编辑后达到合格,其余3例(呼吸伪影2例,房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仍未达标。结论采用小螺距扫描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心率不齐对双源CT冠脉图像的影响;熟练应用心电编辑及时相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图像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