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32岁,新疆人。因右上腹不适胀感就医。B超检查:探及肝右叶6.9cm×5.1cm囊性占位病变。CT扫描检查:示历右叶后段区可见单发大小为6.09cm×5.20cm圆形低密度囊性病变,CT值29HU,边界光滑清楚,包腹部分吴新月形钙化.CT值376.5Hu,壁厚薄不均,但密民较高,CT值《70HU。囊肿内有更低密度的圆形影CT值近似水。囊内有钙化,CT值296Hll,小囊内无钙化。增强后扫描可见不同程度囊壁强化.相对的囊内密度略增高,同时有点状增强灶。肝内胆管无扩张。此病人凯松氏皮肤试验(casoni试验)阳性。肝包虫病为人有共患的寄生…  相似文献   

2.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体检发现上腹部占位1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改变。CT检查见腹腔内椭圆形混杂密度影,大小约2.5 cm×3.7 cm,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点状钙化灶,与肝左叶界限欠清。增强扫描后病灶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上述病灶左前方另见最大径约10 cm的脂肪密度影,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无强化,CT诊断腹腔内良性占位。择期行腹腔镜下腹腔实性肿物切除术,肿物为两个,一个病理诊断为中间性或低度恶性梭形细胞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43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1月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病人于入院1月前无意间发现右下腹包块,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便血,无发热,无排尿困难及血尿。无腹部外伤及手术史。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6 cm×3 cm包块,表面光滑,呈囊性感,与周围分界清,活动度大,可推至右中腹,无触痛。腹部B超显示,右下腹有一囊性占位病变,CT示右侧盆腔内见一似胆囊形囊肿影,壁厚毛糙,密度不均,最大截面约10 cm×4 cm,CT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拟诊“阑尾囊性肿瘤”,完善术前准备于2008年8月27日行手术探查。术中见阑尾呈囊性扩张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男性,58岁,纳差、消瘦、右上腹疼痛2个月,于我院就诊.CT扫描示肝多发占位,肝癌肝内转移或肝转移瘤可能性大.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见肝左、右叶多个大小不等的明显异常高代谢灶,其中右叶中份病灶中央有明显放射性减低区,降结肠中段见一约3.8 cm×5.5 cm×3.6 cm局限性异常核素浓聚影,提示降结肠恶性病变伴肝内多发转移(图1).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 例1男,47岁,因右上腹疼痛半年,加重伴黄疸10 d入院.彩超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内有一4.2 cm×1.8 cm中低回声,胆囊9.2 cm×4.0 cm 大小.CT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占位病变,胆囊内高密度影.HBsAg( ),AFP( ),CEA(-).术中见腹腔内中等量腹水,肝呈结节样硬化,右半肝扪及一9 cm ×8 cm×8 cm肿块,质硬.胆囊胀大,内有陈旧出血.胆总管扩张,直径2 cm.切开胆总管取出大量癌栓及血凝块,探查胆总管下端通畅,放置T形管引流胆道.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并胆管癌栓.术后2 d,患者突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病例男,16岁.因发热、咳嗽、右前胸臂疼痛1天入院.体检:体温38.9℃,白细胞21.2×109/L,中性粒细胞17.1×109/L.CT平扫右前纵隔见大小约8.5cm×9cm×5cm椭圆形囊实性密度影,CT值约1029~6 HU,病灶内见钙化、囊变、坏死,病灶边缘尚完整,与上腔静脉界限欠清.  相似文献   

7.
病例简介 患者女,28岁,因左上腹发现无痛性包块20多天入院.病后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过去曾做过甲状腺癌切除术.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左肋缘下可触及一约5cm×6cm×8cm大小包块,边缘尚清,表面触及小结节,活动度差,质硬,轻压有胀痛.包块无搏动、无震颤.右肋缘下肝、胆触及不清.肝功能:HBsAg(+)、AFP(-).胸正侧位片:未见异常.B超:肝左外叶见约7.4cm×6.5cm大小的强弱不均匀回声团,边界欠清,内回声紊乱.诊断:肝左外叶实质性占位病变.CT:平扫肝左外叶一约5.5cm×7cm×8cm大小的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界欠清,实质CT值47~59Hu,内见大量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影占据;增强后肿物实质轻度强化,CT值62~95Hu.CT诊断:肝左外叶占位;①肝转移癌?②肝寄生虫病?手术及病理: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胃、脾、胰探查未见异常.肝左外叶见约8cm×8cm×9cm大小的肿物突出,呈黄白色,结节状,质硬,不易出血.切除肝左叶连同肿物一并取出.病理诊断:肝转移性乳头状癌并广泛钙化灶.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0岁,因畏寒,发热近 1个月来院就诊, B超及同位素显示肝囊性占位。 CT扫描示肝右叶后段有一 4.5cm× 3.8c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 CT值为 19.2HU,囊壁呈环形钙化,厚薄不均,囊内有小条状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病灶无强化 (图 1)。 CT拟诊为①肝囊肿继发感染;②肝包虫囊肿;③肝脓肿。穿刺后病理诊断为肝包虫病。 2讨论   肝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有两种类型。一是细粒棘球绦虫虫卵感染引起的囊型包虫病;二是由多房棘球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泡型包虫病,后者仅占 1%~ 2%。细粒棘球蚴在肝内以包囊膨…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2岁,因经常自觉排尿不净,排尿后仍有尿意来院就医.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肺功能正常,外科、男性科检查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一),B型超声检查示膀胱后方囊性占位病变.膀胱及前列腺CT扫描检查显示:膀胱充盈饱满,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未见异常密度影,前列腺不大,密度均匀,膀胱后方可见2个类圆形囊性密度影,大小分别为6 cm×5 cm和5 cm×4 cm,其密度与膀胱密度一致,不同层面可见裂隙与膀胱相通,精囊腺受挤压移位,CT诊断膀胱多发巨大憩室.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2岁,藏族,牧民,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咳嗽、咯痰伴痰中带血,于2012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12年前曾诊断为“肝包虫病”,不规则药物治疗1年后未再进行任何治疗,有牛羊犬密切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差,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性啰音,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右扩大,心率120次/ 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右上腹部压痛阳性,双下肢中度浮肿。入院后查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右室前壁增厚,右室流出道增宽,于右室流出道内主动脉根部前方探及6.7 cm ×4.5 cm 大小的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欠规整,内部呈“蜂窝状”改变(图1- A)。三尖瓣隔叶开放时偶可触及包块边缘,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另于右心房外侧缘探及18.0 cm ×12.1 cm 大小的包块回声,边界清,壁厚,部分呈“蜂窝状”改变,该包块与心缘边界清晰,随心脏搏动对右房略有挤压(图1- B)。CDFI:三尖瓣 E 峰血流速度1.3 m/ s,返流速度3.7 m/ s,压力55 mmHg,估测肺动脉压为70 mmHg。左心功能:EF 43%,Fs 23%,SV 33 mL。检查提示:(1)右心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右室流出道包虫;(2)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血流速度增高;(3)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4)左心功能低下;(5)纵隔巨大包虫。腹部超声检查示:肝大,于肝左叶前缘探及3.4 cm ×1.8 cm 大小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其内透声差。于外缘探及8.2 cm ×5.8 cm 大小的包块回声,边界较清晰,不规整,其内呈“蜂窝状”改变。并于肝内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不均质较强包块回声,边界较清晰,部分后伴声影,大者6.9 cm ×4.6 cm。检查提示:肝大、肝内多发性包虫(部分钙化)。行胸部 CT 平扫示:纵隔结构紊乱,前、中纵隔见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影,其内见多个分隔征象,边缘见不规则线样钙化;心脏明显受压向右侧移位,右心室显示欠清晰(图2- A);肝脏实质密度减低,比例失调,肝左叶明显增大,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同一平面右叶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后缘见蛋壳样钙化(图2- B);肝左叶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缘钙化,内见空腔阴影(图2- C);肝裂部见2枚大小不等类园形低密度影,几近完全钙化。诊断意见:(1)前、中纵隔内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影,其内见分隔,部分边缘钙化,考虑包虫;(2)弥漫性肝病,肝脏内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影,部分钙化,考虑包虫。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左侧腰部酸胀6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核素肾图提示双侧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发现左肾中上极囊性占位.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病变大小约6 cm×7 cm,边界清楚,囊内组织密度均匀,增强后见其中有线样增强影(图1),提示囊肿内有含血管成分的结构深入其中,考虑此囊肿为肿瘤性病变,而非单纯性肾囊肿,诊断为"左肾囊性占位,囊性肾瘤?".根据CT片估计,患侧肾脏约能保留1/4~1/3的正常部分,因此决定在全麻下行左肾切除术.手术取左侧11肋下斜切口,术中见左肾中上极囊性肿物,大小约8 cm×6 cm,有完整包膜,与肾脏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将其连同肾脏完整切除.剖开肿物见其内为清亮液体物质,被薄层纤维性组织分隔为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术后病理切片报告:囊壁内衬单层扁平细胞,部分为立方形细胞;囊壁间隔内组织为纤维组织,部分纤维细胞核染色较深,未见肾单位结构及恶性细胞成分,诊断为"囊性肾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7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阵发性,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皮肤巩膜黄染,无腹泻黑便。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良好。T 36.2°C,P 80次/分,R 20次/分,BP140/80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水肿,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平软,无胃肠型,全腹软,无腹肌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腹部增强CT:肝门部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约9.0 cm×7.8 cm×8.0 cm,边界清,呈分叶状,囊内有分隔及软组织结节影,分隔及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术中所见:肝门部囊实性占位,约10.0 cm×8.0 cm×8.0 cm,探查见左肝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内见菜花状肿物块,多发,并见有胶冻样液,病灶与周围分界清。全麻下行左半肝、胆囊、肝总管切除,行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沿肿瘤边缘部钝性分离,肿瘤与周围分界清,完整剥除肿瘤。术后病理:肝门部中分化乳头状囊腺癌。讨论胆管囊腺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肝脏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发生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41%[1],97%发生于肝内,3%发生于...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5岁,在外院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上腹部肝肾下方探及大小150 mm ×98 mm混合回声团,边界清晰,内未见血流信号,于2013年3月9日入院。无发热,腰痛,无血尿等不适。入院后复查超声提示:右肾形态失常,下极区见134 mm ×113 mm ×100 mm囊性包块,壁较厚,厚约3 mm,内壁尚光滑,内透声差,液性暗区内见大小不一中高回声团块漂浮,与囊壁不相连。 CT平扫+增强提示:右肾实质下极见大小约8 cm ×14 cm ×12 cm类椭圆形囊性低密度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A),增强扫描肿块内未见明显强化(图1-B)。肾功能:肌酐137μmol/L,尿素氮6.94 mmol/L。血常规、肝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尿常规:隐血及蛋白均阴性。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探查,术中见:右肾囊性肿块,囊壁厚1~4 mm,切开少许囊壁,抽出浑浊囊液,内可见毛发、皮脂,考虑皮样囊肿。囊肿较大,无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最终行右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囊性占位,囊液为豆渣样,内见毛发。显微镜下见:囊壁内层附着复层鳞状上皮,并见有皮脂腺,囊腔内见角化物(图2)。诊断:肾脏皮样囊肿。术后复查肾功能肌酐179μmol/L,尿素氮4.72 mmol/L,随访2年,CT、彩超、胸片等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其他部位未见皮样囊肿,肾功能未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4.
正1一般资料患者,女,62岁,主因发现肝脏占位一周入院。一周前体检时胸部CT发现肝右叶巨大囊实性占位,自诉无发热、纳差、腹痛、黄疸等症状,否认乙肝病史,无疫区接触史,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上腹部CT平扫+增强:肝右叶前上段不规则低密度影,内示分隔,病灶大小约7.0×6.1×5.7c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病灶内分隔示轻度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和思考讨论题见上期)1 本例特点①右上腹疼痛伴发热恶寒1月余。②右上腹压痛、肾区叩击痛明显,但无尿频、尿急和血尿。③血白细胞120×109/L。④X线腹部平片尿路未见阳性结石;逆行插管造影见右肾上盏呈弧形受压,中盏、下盏无异常。⑤B超提示右肾前方分别可见61mm×33mm和90mm×76mm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诊断腹腔混合性占位性病变。⑥CT检查:肝脾增大,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右肾上极见一圆形低密度影,范围2cm×8cm×10cm,边缘见钙化斑,CT值20HU,增强扫描显示境界清楚、光滑,诊断右肾上极囊性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55岁病案号220627因咳嗽,少量白痰,低烧2个月,胸片示左肺阴影,按肺炎治疗无效。于1984年12月14日入院。查体(一);血象及 ESR 在正常范围内;多次查痰癌细胞及真菌均阴性;X 线胸片示左肺中部2cm×3 cm 边缘模糊片影(图1),侧位片病变在下叶,略有分叶,有长、短毛刺;断层片:病灶内未见钙化点,周围未见卫星灶;胸部 CT:左下肺近后胸壁有19.5 mm×12.4 mm 密度增高影,CT 值128.11 HU,病灶有粗大外突毛刺(图1~2)。考虑为左下肺实性占位病变。于同年12月27日行  相似文献   

17.
祁真玉  曹娟 《安徽医学》2015,36(10):1193-1193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胆囊切除术后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彩超示:脾脏实质见混合性回声区,最大约33×34;残端胆囊结石。CT示:脾脏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图1),增强后病变内轻度絮状强化。临床诊断:脾脏占位,残端胆囊结石。完善相关检查,全麻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胆囊残端切除术,切除物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示:①巨检:脾脏大小12 cm ×9 cm ×4 cm,表面暗红,切面实质见两个结节,直径均3 cm,结节切面呈多囊状,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液体及胶冻样物。②镜检:脾脏实质萎缩,被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囊或窦样腔隙取代,其内含嗜酸性淋巴液,散在淋巴细胞(图2);纤维组织囊壁,厚薄不均,囊壁内衬单层扁平上皮,部分上皮脱失;囊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呈玻璃样变。病理诊断:脾脏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8.
患,男,64岁,因右上腹胀3月,加重伴腹部包块,血便,高热1月入院。体检:右腹肝下缘一囊性包块,边界不清,肝肋下10cm,剑下11cm无叩痛。第一次B超及CT2肝内混合中性占位,肝右叶实性占位,并入院给予消炎治疗,CT导引下肝穿抽液,抽出暗褐色臭味液体300ml,涂片示“大量脓细胞,培养出大肠杆菌”,OB试验阳性,入院后多次B超结果:右上腹及肝脏巨大肿块(以实性为主),肝脓肿合并肝实性占位病变待除外,  相似文献   

19.
马忠 《吉林医学》2013,(34):7338-7338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69岁,因不慎摔倒左髋着地致左髋疼痛就诊于我院,入院后行髋关节CT检查示:左股骨颈骨折(头下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胆囊自体部至底部见实性回声,表面不光整,内回声不均匀,局部与胆囊壁分界不清,较厚处达1.6 cm。CDFI:内见血流信号。PW:可引出高速高阻血流频谱(PSV:35 cm/s,RI:0.9),另于囊内见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较大直径1.0 cm。追问病史,自述半年前外院诊断泥沙样胆结石、胆囊炎。超声诊断:胆囊实性占位病变、胆囊结石,建议进一步检查。CT检查示:胆囊底部囊壁明显增厚,并局部形成结节,向囊内突入,增强后囊壁明显强化,局部与邻近肝脏分界欠清,囊内可见多发点状高密影,考虑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病理:胆囊低分化腺癌侵及囊壁全层,未累及肝脏(肿瘤大小2 cm×2 cm×1 cm),可见神经侵犯;肝脏切端未见癌;送检淋巴结未见癌(肝十二指肠0/0,门静脉后下0/4,腹腔干周0/3)。  相似文献   

20.
肖熙悦  江炜   《四川医学》2022,43(12):1259-126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1年前自觉腹围增大,5个月前出现闭经;近2个月因腹胀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盆腹腔彩超检查疑包虫病,盆腔增强MRI考虑卵巢交界性囊腺瘤或囊腺癌可能。为进一步治疗转诊于我院。既往有肝包虫病史。我院妇科专科查体扪及盆腔内6+月孕大包块,上界达脐上。腹部彩超(见图1)示子宫前方大小25.9 cm×10.9 cm×18.2 cm的分隔状囊实性混合性占位,囊液清亮,实性部分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提示囊腺瘤可能;盆腔增强CT见右侧附件区一巨大多房囊实性占位病变,体积约21 cm×11 cm×20cm,实性成分及分隔有强化;右侧卵巢动脉增粗,可见右侧“卵巢血管蒂征”,周围组织结构明显受压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