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高校开设“两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特征 ,“两课”教学意义重大 ,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 ,“两课”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两课”资料室又在“两课”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 “两课”资料室在“两课”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谓“两课” ,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这两门课又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观点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状况,以适应新的形势,从哲学的高度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中,我们突出注意了以下几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相结合,使他们在学习科学发展观中领悟唯物辩证法,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在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提高他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在大事大非面前明辨真伪、立场坚定.然而,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医学院校专业的限制,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重视不够,致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功能没能得以充分发挥.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理论课的教育功能?现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时效性和亲和力;有助于教学改革,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有助于打造“金课”,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调查显示,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整合度不够;部分教师融入水平亟待提高;教师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调动不够等问题。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认知度,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融入水平,使教学更有情怀与温度;调动教师学生双主体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等是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科学成果。自1987年开课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改革,在改革中提高,不断加强理论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提高政治理企课的教学质量作出了我们的努力。一、认真筛选补充教学内容,体现理论教育的时代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门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它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必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遇到教材内容不能反映现实,具…  相似文献   

7.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和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实践,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影响力、指导作用和信仰的最大化。为此,高校要建立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挖掘大学生社团优势资源、开展科学研究等引导机制,并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高校的学科建设、课堂、教材和广大师生思想的基本途径,切实实现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 鉴于去年政治风波的教训,党和政府再三强调,在高校对大学生要加强马克思基本理论教育。这不仅引起了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而且激发了广大政工干部和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家通过反思得到一个共识:前些年,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论教学成效所以不佳,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对学生思想上深层次问题抓得不够,解决不力,必须认真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本文仅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如何解决学生思想上的深层次问题作些研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多年的教学体会是,要想使学生真正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事实的结合上,把讲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摆在重要的地位,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方面的实际效果。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外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同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践行的问题。同时,提出高校务必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要求,从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主体素质与保障考核机制等各个层面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以此推动思政教育积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琳  韦勤 《医学与社会》2011,24(12):84-86
通过对欧美高校德育教育理论及实践路径的探讨与分析,提出我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强化思想政治认识、加强德育教育与相关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整合与配合,并在教学内容和形式、实践教学运行和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诸方面进一步改革,以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促进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绩效,就必须提高校工作中人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受众多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现代管理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领域。决策者、管理者通过分析并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实现对人的科学管理,促进现代管理的科学化。 运用心理学理论于高校管理是无别于倡导一项宏观系统工程,它相扶相结了:高校后勤也和其它组织一样,也要面对如何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效能,提高组织绩效,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学习和运用管理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存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尚不充分、教师学员认识不足、思政元素发掘不够、教学体系建设尚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完善教学体制机制、建设基于病种的课程思政链、教学实施策略3个方面入手,将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骨科临床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初步探索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及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化现象为视角,从接受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对异化现象的有限扬弃中,探索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优化的可行性途径,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另一种依据和借鉴。[方法]以马克思异化理论为理论支撑,通过异化理论与接受理论的全新结合,即用异化的理论来解释和剖析医学生在教学接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结果]针对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异化、感知异化、学习异化等现象,通过其异化现象的有限扬弃及其思政教师的分阶段引导,以此作为优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一个新的突破口。[结论]思政教师要特别重视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与正确学习观念的树立,牢固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人道主义观念,避免将来成为仅仅只懂得医学专业知识的所谓"专家"。  相似文献   

16.
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从四个维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通过理论教学坚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通过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辩证的自我评价;通过挫折教育锻造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需求。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各门课之间是一种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印证的逻辑体系。把握好原理、概念、纲要、基础这个逻辑体系,需要广大高校思政理论教育工作者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论模型,并探讨其在高校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学专业在校学生、毕业生、领域专家等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对中医学专业授课教师、辅导员等采用个别化访谈的方式收集研究数据。[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78份,有效回收率为99.21%;共收集7位教师的个别化访谈数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对于“关爱生命价值”“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作为中医学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的评分均较高;个别化访谈结果显示,不同教师均提到“关爱生命价值”“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道德品质”的重要性。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医学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应包含个人品质、沟通合作、社会责任、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学校需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完善。[结论]当前中医学专业面临着对于学生核心素养认知缺乏、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不足等问题,学校可结合中医学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理论模型,进一步厘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适合未来需求的中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如何落实和提高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效、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生理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基于教学实践,对翻转课堂的多个环节进行探索,以探讨翻转课堂对于提高生理学课程思政实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