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数137例,其中男78例,女59例,平均年龄45.6岁,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腰痛改善总有效率83%,腿痛改善总有效率96%,仅1例病人由于椎间盘复发行再手术椎间融合治疗。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脊椎稳定结构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侧隐窝狭窄型和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侧隐窝狭窄型或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共60例,根据椎间孔镜下的患者腰椎间盘结构,其中侧隐窝狭窄型28例(A组),钙化型32例(B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经椎板间微创手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96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行腰椎CT扫描定位,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椎板间隙微创髓核摘除术.结果 术后对其中的90例进行随访3月至3年,平均随访9月,观察评定疗效,优78例,良6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93.3%.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CT定位下经椎板间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迅速减压,消除症状,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疗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螺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检出例数和确诊率。结果:在检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方面,螺旋CT检查出5例L2-L3,7例L3-L4,30例L4-L5,36例L5-S1,合计检出78例,检出率为97.50%,漏检1例L4-L5和1例L5-S1,检出率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螺旋CT检出情况,其检出的韧带肥厚、椎间孔狭窄和硬膜囊受损例数和手术诊断例数一致,确诊率均为100.00%,侧隐窝狭窄和椎间盘部分脱出与手术诊断均相差1例,其确诊率分别为87.5%和9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次试验对过往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和总结,得出螺旋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方面,其确诊率高达97.50%,该检查方式可清晰地反映腰椎组织形态变化,利于临床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2005年间经临床和螺旋CT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结合临床将普通X线平片与CT图像对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两型突出于椎体后缘正中的中央型和偏于椎体后缘一侧的外侧型、外侧型包括超出椎间孔内口以外的远外侧型。结论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有独特优势,诊断准确率达100%,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治疗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48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优良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近远期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但需要对该术式的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共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疗效评价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及MacNab评分法评定。结果 69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前下肢VAS评分(7.12±0.70),术后1年下肢VAS评分(2.27±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3.7±0.87)升高到术后的(22.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择期行全椎板切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2例L5-S1突出,由于髂嵴过高,阻挡手术入路,术中改行后路椎间盘镜治疗,3例患者术后复发,择期行全椎板切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整体优良率83.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共计45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结果】45例患者经6-80个月随访,平均35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48.89%),良17例(37.78%)、可5例(11.11%)、差1例(2.2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我科从1990年~1997年,开展卷帘式扩大成形术,7年中共施行18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86例,男性105例,女性81。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156例,其中15例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单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胸椎管狭窄2例。椎管内肿瘤(颈段、胸段、胸腰段)1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颈椎管狭窄4例,同时行腰椎椎间植骨67例。椎弓根峡部断裂滑脱2例。通过对186例卷帝式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0—2001年共行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手术45例,其中椎间盘突出症外侧型34例,中央型7例,脱出于椎管内者4例,均合并侧隐窝狭窄,单侧狭窄35例,双侧狭窄者10例。结果 全组患者优良率达97.8%,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者。结论 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1.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特征为突出的髓核组织多为破裂游离型,往往位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区域,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剧烈,而腰痛症状往往较轻“。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行单纯经椎板侧方入路手术治疗12例,联合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8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特征及其术式选择。【方法】对28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和CT、MRI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1~5年(平均2. 7年)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不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选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有椎管狭窄者扩大椎间孔,充分减压。根据Nilai标准评定, 286例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达9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其创伤小,不损害脊柱稳定性,术后功能恢复快;年龄与疗效有关, 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组的手术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经后路椎...  相似文献   

14.
李松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99-3700
目的:探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50例临床表现及CT或MR 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CT引导下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近期、远期显效率分别为58%、70%,总有效率分别为80%、92%。结论:经皮穿刺臭氧盘内外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螺旋C 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病例,纳入的时间段最开始由2017年8月直到2019年11月,对所有患者都借助螺旋C T进行检查,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检查结束后,明确诊断是椎间盘部分脱出、硬膜囊受损、韧带肥厚、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患者依次是7例、5例、4例、3例、3例,诊断的总准确率95.65%(22/23),对比手术病理诊断得到的结果100.00%(23/23),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借助螺旋CT进行检查,能够更为清楚地显示出神经根受压、椎管狭窄有关的情况,给临床中的各项治疗给予更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后缘许莫结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及与临床手术病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椎后缘许莫结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结果:35例椎后缘许莫结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椎后下缘25例,椎后上缘10例;中央型9例,旁侧型26例。CT表现:椎体后缘骨质呈类圆形或多囊状骨质缺损,周边硬化,后壁呈弧形突向椎管,有断裂、游离。结论:CT可反映椎后缘许莫结节型的病理变化,并可初步判断纤维环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目前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报道不一。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行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的1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目测类比评分标准及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治疗后腰椎稳定性,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方法评估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3年。所有患者治疗后即有下肢及腰部疼痛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前目测类比评分为(7.3±1.3)分,治疗后为(2.1±0.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Macnab评价标准,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所有椎间融合器均达到融合,未发生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提示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缓解快,内固定牢固,可获得良好的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60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同期来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病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家族史、腰背部损伤史、工作姿势不正确、不经常运动、吸烟、心理紧张是青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P<0.05);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较多,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较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更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60-2262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VAS评分、治疗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终板直接法在椎间孔镜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5例,L4/5椎间盘突出20例,L5/S1椎间盘突出145例,均采用下终板直接法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e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ox,ODI)、Macnab标准及红外热成像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65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无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术后腿痛VAS较术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ODI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Macnab标准:优138例,良22例,一般5例,差0例,优良率96.9%。红外热像采集双下肢皮肤的温差术前与术后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终板直接法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