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心电图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电图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心电图这一章在诊断学中是重点内容,但也是难点。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心电图不好理解,学完后仍不能独立分析常见的异常心电图。笔者愿将在心电图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同行共勉。1心电图教学的难点及要求心电图学科本身的特点增加了心电图教学的难度。心电图基础知识的讲授中运用到解剖中心脏的传导系统组成;生理中的心肌动作电位,电生理特性如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传导速度;物理学中的电源和电穴;心电向量运用力学的原理和立体几何的立体空间概念。这些知识在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心电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心电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指出心电图教学和周边学科的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检查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 ,在临床诊断疾病时运用十分广泛 ,普及到各乡、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自然 ,心电图教学也是“诊断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同学们普遍反映心电图学理论难懂、图形难辨、特点难记。医学专科教育中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 18~ 2 0节课时将学生带进心电图学知识的大门 ,为今后进一步自学、进修、深造奠定基础。这是每一位从事心电图教学的老师不断实践、探索的一个课题。下面就我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感悟与同道们商榷。1 不拘泥于课本顺序 ,灵活编排 :首节课开门见山、点题 ,交待心电图的一些基本概念 :何谓心…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的诊断是临床医师基本功之一,但目前临床医师对该项技能的欠缺与心电图教学内容不臻完善不无相关。心电图核心理论为“二次投影”学说,即指不同瞬间的心电综合向量形成的空间向量环先后经过二维平面和一维直线空间投影形成心电图的学说。本文将对心电向量理论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定位进行剖析,重在分析为什么心电向量理论在心电图判读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及在心电图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并强化该理论,旨在提高心电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维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92-1393
心电图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心电图教学质量难以有很大的提高。笔者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提出了如学生必须重视心电图的学习、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心电图教学与临床结合、大量阅图反复实践及提高带教者素质等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图教学是诊断学中的教学难点,作者结合心电图教学实践,认为在心电图教学中应当首先重视基本知识,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其次重视梯形图的运用;最后心电图教学中应联系临床,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桂凤  张田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87-3088
心电图学为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心电图知识,通过重视心电图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课件制作、系统总结及强调提高教师素质,在心电图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诊断学基础》教学中,心电图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心电图理论抽象,内容复杂,识图困难一直困扰着医学生,医学生学习心电图难,教师教心电图亦难,进行心电图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本文对心电图教学改革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诊断学基础》教学中,心电图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心电图理论抽象,内容复杂,识图困难一直困扰着医学生,医学生学习心电图难,教师教心电图亦难,进行心电图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本文对心电图教学改革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教学专业性强,理论较抽象,学习难度大,结合心电图教学实践,在心电图教学中应当重视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砷剂在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引起心电图的改变,了解砷剂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血液科2000年以来砷剂治疗过80例既往无心脏病史的患者心电图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总共有2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阳性率为13%,其中心肌缺血14例(18%),心律失常11例(13%)。结论 砷剂治疗血液病过程中有一定的心脏毒性,但基本都是一过性的改变,从心电图变化可反映出为砷剂引起。心电图改变主要是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在无心脏病病史的情况下严重心脏事件的几率较小,且治疗过程中的心电图异常情况与年龄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心电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方法在心电图理论授课的多个环节应用纵深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解记忆能力提高,教学方法得到认可。结论在心电图教学中灵活运用纵深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郑艳霞  林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274-2276
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价心肌缺血和协助诊断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之一。影响平板运动试验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导致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比例比较高。常见的假阳性的因素有性别、临床表现、基础心电图、运动试验中的表现、疾病影响、药物和电解质紊乱的影响等;常见的假阴性的因素有运动量不足、冠脉病变较轻、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病变部位、胸痛症状、药物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心电图操作技能教学效能,选择已接受传统心电图实训教学模式并自愿参加开放实验心电图操作技能实训的07级女生13名,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标准化病人辅助教学、限时和规范性操作的方式进行训练。结果表明在心电图操作训练中应用综合性模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七年制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采用心电图学的双语教学.通过认真备课,提高教师口语水平,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方法: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冠脉造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痛、胸闷、头晕、恶心41例,到心内科就医;头痛、头晕3例,到神经内科就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3例,到消化内科就医;胸闷、憋气、头痛4例,到中医科就医。从胸痛至就诊时间3d~7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非Q波心肌梗死8例。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前降支(LAD)11例,左回旋支(LCX+LAD)14例,右冠状动脉(RCA+LAD+LCX)16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为头痛、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出不典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兵  毛锐  包艳  高继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41-142
患者男,48岁,因心前区疼痛伴紧缩感3d每于凌晨发作,持续3~4min后自行缓解,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于2011年5月10日就诊。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到sT段呈损伤样改变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病。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间短,常规心电图难以诊断,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可获得10万个心动周期心电信息,清楚地显示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分布、持续时间、心肌缺血的部位与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心电图机描记、分析树鼩生长过程心律与心肌情况,并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用心电图机记录临床常用的九个导联,即标准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单极胸联V1、V3、V5,观察各重量组动物心电图各导联P-QRS-T波特征.结果各组动物未出现心律失常或特异性S-T、T、P波改变.结论符合正常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探讨氯氮平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105 例口服氯氮平达四周以上的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有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氯氮平对心电图有明显的影响,异常率为75.24% ,心电图改变以窦率改变、T 波改变为多见,并且心电图改变与单一或合并用药、服药剂量、年龄无明显关系,随着用药时间增长,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有减少趋势;结论 氯氮平引起较多的心电图改变,但在临床中很少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157例各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对高龄、高血压病等具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