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临床收治的3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5~7 d后,拆除敷料(必要时可以更换VSD敷料)然后行游离植皮术.结果:30例患者,一次性植皮后创面愈合26例,两次植皮后创面愈合4例,平均愈合时间10.5±8.5d.结论:VSD能将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刺激肉芽的快速生长,使感染快速得到控制,使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减轻了换药痛苦,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宋宁亚  刘列  肖文兴  赵晓明  刘鹏  李凯  杨军琪  李小宏 《陕西中医》2012,33(8):1025-1026,1042
目的:观察抗菌油膏联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骨科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制抗菌油膏敷料覆盖创面,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7~9d后,拆除敷料,然后行游离植皮术。结果:126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结论:自制抗菌油膏联合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探讨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及时治疗感染创面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12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未出现感染病例,全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待肉芽组织新鲜后,行植皮或植皮联合皮瓣转移术。结果:术后5~7d引流后揭除敷料,创面无感染迹象,肉芽新鲜,12例行自体皮移植后创面愈合;5例行植皮联合皮瓣移植后创面愈合;3例再次VSD负压引流术后行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烧伤创面,可控制感染,改善创面条件,促进创面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骶尾部潜行褥疮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在广州市海珠区中医院收治的13例行骶尾部褥疮清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7~10天,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至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观察创面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创面愈合;治疗后创面面积从治疗前的38.9cm~2(22.8~64.2cm~2)减小至21.8cm~2(10.6~37.2cm~2):创面愈合时间为27.3天(11~35天);其中11例经VSD治疗后可直接缝合,2例行转移皮瓣修复后愈合。结论:VSD可缩短褥疮创面愈合时间,缩小创面面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不同软组织缺损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资料,早期创面清创后置入负压封闭引流(VSD)敷料覆盖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控制创面感染,对于深部软组织良好、表面肉芽组织新鲜的创面,行全厚或中厚游离植皮,对于有骨、肌腱外露的创面行皮瓣转移修复.结果:VSD临时覆盖时间为无菌创面5~10d,污染创面14~28 d,感染创面14~36 d;后期各种创面均可全部闭合.结论:采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有利于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为后期创面永久覆盖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自拟生肌液冲洗结合手术治疗烧伤后残余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胫骨外露患者行手术清创,去除坏死骨质,胫骨钻孔后,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自拟中药生肌液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吸引。结果治疗7d后,12例骨外露全部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16例骨外露,面积减小,再次使用封闭负压吸引材料覆盖,生肌液持续冲洗7d后,骨外露全部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2例经21d治疗肉芽组织鲜活平整,覆盖胫骨。30例患者创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后全部行刃厚自体皮移植术,术后皮片成活良好,创面封闭。结论VSD负压配合自拟生肌液冲洗能较好刺激肉芽生长,缩短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7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伤口清创、VSD负压引流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37例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后,细菌培养阴性,创面长新鲜平整肉芽组织,经Ⅱ期植皮或皮瓣修复术,创面均愈合,无感染发生。结论VSD负压引流敷料有极好的组织相容性,对组织无毒副作用,不会引发再感染;使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可促进创面大量渗液吸收,引流完全,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交叉感染率,减少换药次数,节省材料,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对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封闭式负压引流就是利用VSD敷料(国内俗称人工皮)填充创面、创缘,敷料连同其内的引流管,粘贴上半透膜,使之处于封闭状而进行的引流.持续负压引流能彻底清除腔隙或创面各种引流液及坏死组织,确保创面洁净,加速水肿消退,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封闭式引流是一种理想的引流方法,是引流技术的革新.我院2007年4至2010年4月对56例皮肤脱套伤广泛使用VSD覆盖,并予负压持续吸引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及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进行清创患者38例,临床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填充,持续负压吸引治疗5-7天,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经随访观察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治愈21例,显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未见感染情况发生.结论:对骨科创伤患者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可使创面的渗出液及坏死组织等及时排出,避免发生细菌感染,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中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将86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创面处理,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植皮后7天创面愈合比例03.84%)明显高于对照组(6.26%);研究组平均治愈时间(15.43±8.64)d明显低于对照组(21.52±12.7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具有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缩短病程等优点;对复杂创伤性感染患者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中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将86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创面处理,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植皮后7天创面愈合比例(13.84%)明显高于对照组(6.26%);研究组平均治愈时间(15.43±8.64)d明显低于对照组(21.52±12.7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具有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缩短病程等优点;对复杂创伤性感染患者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整形外科深度压疮和皮肤软组织严重缺失甚至骨质外露的创面,全方位、高效率的持续负压引流,刺激肉芽组织快速均匀生长,加快了创面愈合。我科自2007年4月~2010年4月开展了VSD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病例46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提高创面愈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60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PDA患者使用动脉导管未闲超声下介入封堵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放手术成功,封堵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心脏超声检查未显示有分流,肺动脉收缩压由100.4±9.5mmHg降至72.7+8.6mmHg,肺动脉平均压由75.8±8.8mmHg降至45.6±9.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1d出院,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1例,气胸3例,肺不张3例;术后随访期限1-3年,均无动静脉血管瘘,封堵器脱落栓塞、移位,机械性溶血,血栓形成和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结论:采用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安全有效,封堵成功率高、创伤小、无需输血、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有点,但是价格较昂贵,限制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科黄水在股(腘)动脉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25例股(腘)动脉损伤患者,均由绿色通道送入手术室,先行骨折或脱位复位内固定并支架外固定,腘(股)动脉探查吻合或人工血管移植术,所有患者行小腿减张,负压海绵封闭引流、结合黄水纱外敷,二期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 术后小腿无肌肉坏死者22例,不同程度肌肉坏死3例,其中2例保肢成功,1例截肢.按Binig肢体缺血疗效标准,痊愈19例,良好3例,一般1例,差1例,截肢1例,无死亡病例.一次负压吸引后闭合伤口16例,二次负压吸引闭合伤口5例,行小面积(小于14 cm2)植皮患者4例.遗留踝关节挛缩或足下垂患者6例,3例行矫形支具矫形、3例行了跟腱挛缩松解术.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科黄水治疗股(腘)动脉损伤具有一期封闭创面消肿快、预防肌肉坏死和感染、减少护士工作量和患者痛苦,减少植皮量,降低患者费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运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C型Pilon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有随访记录的105例C型(AO分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两组,急诊手术组23例,伤后8 h内行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损伤控制组82例,运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折及软组织进行初步处理,于伤后7~24 d软组织肿胀消退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必要时二期术后3~4个月行骨折端植骨。术后观察两组创面及骨折愈合情况,参照Ovadia对胫骨Pilon骨折的愈合评价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105例患者均获得7~24个月,平均16.23个月随访。急诊手术组3例并发感染,3例刀口裂开,1例内固定物外露,1例骨髓炎;损伤控制组2例表浅感染,1例刀口裂开,3例二期植骨。损伤控制组在伤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急诊手术组。所有患者均获骨折愈合,急诊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5.0±2.1)周,损伤控制组为(14.4±2.8)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Ovadia对胫骨Pilon骨折的愈合评价:急诊手术组组优7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3.9%;损伤控制组优41例,良32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为89.0%,损伤控制组优于急诊手术组(P〈0.05)。结论:运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并发症少,创伤小,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穴磁贴辅助麻醉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妇科开腹手术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贴压组(29例)、安慰组(29例)与空白组(28例),耳穴贴压组给予耳穴磁贴辅助麻醉,安慰组给予与磁疗贴大小、外观相同、无磁珠胶布,空白组不予任何耳部刺激,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72小时焦虑情况以及术后排气时间,观察不同手术时期镇静程度评分(Ramesay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情况及术中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比较。结果:术后SAS评分和术后排气时间3组比较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安慰组和空白组SAS评分和术后排气时间高于耳穴贴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术前即刻、术中、Ramesay指数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同手术时期HR和BP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安慰组和空白组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高于耳穴贴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磁贴辅助麻醉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有恢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内缝外粘法修复学龄前儿童面部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2010年9月接诊的256例面部外伤的学龄前儿童采用内部缝合表面粘合的方法进行修复,观察伤口愈合后的外观恢复情况。结果:256例中255例达Ⅰ期愈合,192例患者经过3~12月随访,瘢痕呈细线状,平坦,与临近皮肤肤色相近,美容效果良好。结论:采用内缝外粘法修复学龄前儿童面部软组织挫裂伤,患者痛苦小,外观恢复好,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经我科诊治的24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女15例,男9例,年龄2岁~14岁,平均7.6岁,均有致病诱因,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皮肤改变和功能受限,其中股骨下段17例,胫骨上段8例,均为单侧一处发病,均未累计相邻关节腔,WBC和ESR均升高,X线均未发现骨质异常,MRI均提示早期骨髓炎表现,局部分层穿刺阳性20例,细菌培养阳性20例,均行开窗减压术和持续引流,同时予以内服中药黄连解毒汤,术后应用抗生素2~4周。结果: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活动障碍均消失,均痊愈,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依据诱因、症状、辅助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开窗减压和持续引流,并应用敏感抗生素及中药治疗,避免细菌扩散或者蔓延为慢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欣母沛辅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欣母沛辅助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产后2h、12h及24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2h及24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观察组65例患者经以上方法成功止血64例,总有效率为98.5%,1例止血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率为1.5%;对照组73例患者经以上方法成功止血67例,总有效率为91.8%,6例止血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面部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但症状均较轻微,多为一过性反应,不需治疗。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欣母沛可以提高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成功率,但需注意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