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式腹腔镜器械在二孔法腹腔镜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6月-12月采用针式腹腔镜器械完成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例.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改三孔法手术,2例针式器械改普通5 mm器械,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针式腹腔镜器械结合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安全可靠,而且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2.
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和实效性。2009年9月—2011年6月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LC 28例(单孔组),同期三孔法LC 30例(三孔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主观满意度。5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单孔组28例均无中转三孔法。两组术中和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单孔组住院时间和后20例手术时间与三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观满意度评分高于三孔组(P0.01)。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LC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和微创优势更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更为微创且方便实用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术式.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我院使用常规LC器械为191例患者行两孔法LC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86例成功完成两孔法LC,5例改为3~4孔法,无中转手术及手术并发症.结论 采用两孔法LC安全可行,在不增加特殊器械及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具有更加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二孔法及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孔法及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选择性113例二孔法及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总结。结果113例患者采用该术式顺利完成手术,应用二孔法完成30例,改良二孔法完成83例,手术时间为(32.3±12.5)min;无中转三孔、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及开腹胆囊切除术;平均住院时间为(4.7±1.2)d,无近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随访9~12月未见远期并发症,腹部切口愈合疤痕不明显且隐蔽。结论有选择性开展二孔法及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对手术微创、疤痕小等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施行免钛夹微小瘢痕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为114例患者行免钛夹微小瘢痕两孔法LC的临床资料,其中女88例,男26例;18~67岁,平均(39.3±12.7)岁。结果:112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98.2%;2例因广泛致密粘连改为三孔法。手术时间平均(48.6±1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6±6.3)ml。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剑突下仅留有5 mm微小瘢痕。结论:免钛夹微小瘢痕两孔法LC实用、安全,术后腹腔内不存留金属异物,切口瘢痕微小,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经脐一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在完成500余例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1]),于2008年4月至8月,尝试施行一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孔法LC),22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取得了初步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寻求更具有微创意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新术式。方法:回顾分析为452例患者行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结果:428例成功完成两孔法LC,21例改为三孔法,3例改为四孔法,无一例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两孔技术行LC安全可行,具有更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love法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自制单孔腹腔镜装置、常规腹腔镜器械为67例胆囊息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单孔LC。结果:64例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暴露欠佳改行两孔法LC,1例因胆囊动脉出血改行三孔法LC,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56±27)min;术中出血量2~100 ml,平均(15±4)ml。术后1例出现脐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无胆道损伤、术后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1~4 d,平均(2.8±1.5)d。结论: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Glove法常规器械行单孔LC,切口美观,无需购置专门器械,卫生经济学效果突出,手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为30例患者采用常规器械行改良两孔法LC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三孔法LC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累计长度等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改良二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行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二孔法组),100例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三孔法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转率、术后6h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二孔法组与三孔法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3±11.2)min和(41.1±10.8)min(P>0.05),中转开腹手术率分别为3%和2%(P>0.05),术后6h疼痛程度分别为(1.9±0.5)分和(2.5±0.7)分(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6±1.3)d和(3.8±1.7)d(P<0.05).结论 改良二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样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更小、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为18例患者行经脐单孔LC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三通道穿刺器及可弯曲手术器械。结果:15例成功施行经脐单孔LC,3例因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增加一个切口。术后1例发生脐部切口疝,余者均无胆管损伤、术后出血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LC安全可行,并具有美容及更加微创的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术者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的基础上可开展此术式。  相似文献   

12.
两孔法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疗效,探讨两孔法LC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双盲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9例患者,由同一位医师连续用两孔法或三孔法施行LC。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C,无一例中转开腹。两孔法组1例因粘连较重改行三孔法LC,术后疼痛较轻,满意度较高(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三孔法,两孔法LC同样安全、可靠,并且具有患者术后疼痛轻,腹部美容效果好及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86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针式组合式多功能显露器牵引胆囊底浆膜层的缝合线环,经脐切口右角与镜鞘并行插入操作钳辅助显露胆囊,经剑突下主操作孔完成胆囊动脉、胆囊管的结扎及自胆囊底部开始的胆囊剥离。结果:860例患者中,843例(98%)采用两孔法完成操作,17例(2%)因胆囊炎症重、三角区冰冻粘连或胆囊壁剥破另加一穿刺孔进行引流,改为三孔法。791例(92%)采用线扎法,69例(8%)因胆囊动脉显露困难或出血采用Hem-o-lok结扎,但胆囊管仍采用丝线结扎或缝扎。手术时间平均(51.2±1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4±12.3)ml,无胆漏、大出血、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胆囊底浆膜层缝合线在针式组合式多功能显露器牵引下,使用普通腹腔镜及器械可顺利完成两孔免夹法L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两孔法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优点及局限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为100例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孔法免钛夹组与传统三孔法LC组,每组50例.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无一例中转开腹.两孔免钛夹法手术时间平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无锡市人民医院开展的两人两孔LC(两孔LC组,n=46)及同期完成的两人三孔LC(三孔LC组,n=68)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11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孔L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三孔LC组(P<0.05);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LC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三孔LC组(P<0.05)。结论两人两孔LC在单纯胆囊结石病例安全、可行,总住院费用低于两人三孔LC;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病例,因视野及操作均受限,应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214例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接受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14例患者(女125例,男89例)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2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6例,胆囊息肉6例.204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3%),9例因广泛致密粘连改为三孔法完成手术,1例术中明确为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6.4±12.3)min,术中出血(24.0±8.3)mL.所有患者术后无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实用、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对634例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改良组),同期进行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15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改良组有11例因肝左叶肥大及胆囊三角显示不清改为三孔法,其余623例患者顺利完成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无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切口美容效果好(P<0.05).结论 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手术瘢痕微小,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胆囊良性疾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0年2月~9月,应用针式腹腔镜和曲线形器械,采用"一孔一壶腹三管"显露和胆囊三角区"后侧入路"的方法施行265例经脐单孔针式LC.结果:17例因胆囊三角区粘连、炎症、解剖变异和创面大需放...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Direct insertion of the trocar i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Veress needle inser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The safety of direct disposable shielded trocar inser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was assessed by comparing with Veress needle insertion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METHODS: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patients undergoing LC with pneumoperitoneum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In 470 patients the Veress needle insertion technique was used, and in 1,030 patients direct trocar insertion technique was used. Patients having indications for open trocar insertion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RESULTS: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Veress needle group (14% versus 0.9%; P <0.01), and the two major complications, gastric perforation and iliac artery laceration, were also encountered in this group.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ith a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direct insertion of the disposable trocar is a safe alternative to Veress needle insertion technique for the cre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Such an approach has further advantages such as less cost/instrumentation and rapid cre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