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对危重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及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32例健康儿(足月儿16例,早产儿16例)及64例危重儿血浆中CTnI与CKMB水平,并作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CTnI正常值范围为0~1.95μg/L。无心肌损伤危重儿均〈2μg/L心肌损作率100%,明显高于CKMB升高者46%(P〈0.05)。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肌钙蛋白 I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估该治疗方法对患儿心肌细胞的影响。 方法2004 01—2005 06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PBPV的肺动脉瓣狭窄患儿18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18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在行球囊扩张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肌钙蛋白 I和CK MB水平。 结果术后心肌钙蛋白 I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即刻所测心肌钙蛋白 I达到所有时间点的峰值[为(1.34±0.32)μg/L],而1d后绝大多数患儿心肌钙蛋白 I仍维持在术后即刻水平,术后3d已显著下降[为(0.43±0.20)μg/L],与术前[(0.31±0.11)μg/L]相比差异已无显著性。CK MB于术后即刻也明显升高[为(44.7±8.9)U/L],与术前[为(24.2±7.10)U/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术后1d则明显下降,于术后3d降至术前水平[为(27.2±5.3)U/L]。 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存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但这种损伤是暂时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1032例新生儿及母亲血铅水平与环境因素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及母亲血铅水平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石炭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于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底对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及母亲随机抽样 10 32例 ,新生儿足跟血 (及母亲耳垂血 )血铅水平测定。并对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母亲家庭、环境等进行询问调查。结果 :110 32例新生儿中血铅最高值 198μg/ L,最低值 2 5μg/ L ,几何均值 76μg/ L ;≥ 10 0μg/ L 2 0 1例 ,占 19.48%。 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99例 ,占新生儿高血铅的 49.2 5 %(99/ 2 0 1)。3新生儿血铅水平与母亲血铅、母亲孕期在公路附近活动时间的多少、居住地距交通干线的远近、家庭装修与否等因素显著相关 (P<0 .0 1)。结论 :本文显示 ,新生儿血铅水平与母血铅及环境因素有关。为保护新生儿必须治理铅毒污染 ,搞好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及其新生儿脐动脉血(脐血)血清总胆酸(TBA)水平变化对胎儿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30例ICP孕妇(ICP组)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TBA水平,单克隆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新生儿脐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胎儿左心室Tei指数.结果 (1)TBA:ICP组孕妇血清TBA水平为(36.0±9.6)μmol/L,新生儿脐血TBA水平为(10.1±2.0)μmol/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8±0.9)、(5.5±0.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CP组孕妇血清TBA水平明显高于其分娩的新生儿脐血TBA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孕妇血清TBA水平明显低于其分娩的新生儿脐血TBA水平,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Tei指数:ICP组胎儿左心室Tei指数为0.58±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TnI:ICP组新生儿脐血cTnI水平为(0.92±0.2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2±0.10)μ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4)ICP组脐血TBA水平与孕妇血清TBA、脐血cTnI水平及胎儿左心室Tei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r=0.769、0.635、0.758,P<0.01);脐血cTnI水平与胎儿左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637,P<0.01).结论ICP胎儿存在左心室功能异常及心肌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与孕妇血TBA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胎儿左心室Tei指数可作为监测ICP胎儿心脏功能及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瘦素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瘦素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100例足月孕妇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LGA)组19例,适于胎龄儿(AGA)组65例,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1例胎盘组织中瘦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1)胎盘组织中瘦素mRNA表达水平为0.97±0.04,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P<0.01).其中LGA组(1.01±0.03)显著高于AGA组(0.97±0.02),SGA组(0.93±0.03)显著低于AGA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2)母血瘦素水平为(14.22±7.66)μg/L,与新生儿体重无相关关系(r=0.11,P>0.05).(3)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为(7.58±5.15)μg/L,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P<0.01),其中L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为(13.38±6.75)μg/L,显著高于AGA组的(7.40±4.45)μg/L,SGA组为(2.79±1.54)μg/L,显著低于AGA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瘦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母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无关;孕期胎儿瘦素的重要来源是胎盘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新生儿营养评价的生化指标。方法以放射免疫分析试验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前白蛋白(PA),分别按营养状况、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进行分组比较。结果24例营养不良SGA的IGF-Ⅰ、RBP和PA的水平分别为(80±14)μg/L、(21±7)μg/L和(35±24)mg/L,显著低于25例营养正常SGA的(95±28)μg/L、(29±14)mg/L和(65±34)mg/L(P<0.05~0.001);19例营养不良AGA相应的(81±17)μg/L、(25±12)mg/L和(107±17)mg/L也显著低于16例营养正常AGA的(100±32)μg/L、(32±8)mg/L和(198±68)mg/L(P<0.05~0.001)。结论IGF-Ⅰ、RBP和PA可作为新生儿营养评价的生化指标,其敏感性高、不受胎龄和日龄影响,便于疗效评价,是诊断营养不良时形态指标无法代替的。两类指标联合应用才能使诊断更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新生儿营养评价的生化指标。 方法 以放射免疫分析试验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和前白蛋白 (PA) ,分别按营养状况、小于胎龄儿 (SGA)和适于胎龄儿 (AGA)进行分组比较。 结果  2 4例营养不良 SGA的IGF- 、RBP和 PA的水平分别为 (80± 14) μg/ L、(2 1± 7) μg/ L 和 (35± 2 4) m g/ L,显著低于 2 5例营养正常 SGA的 (95± 2 8) μg/ L、(2 9± 14) mg/ L 和 (6 5± 34) m g/ L(P<0 .0 5~ 0 .0 0 1) ;19例营养不良 AGA相应的 (81± 17) μg/ L、(2 5± 12 ) m g/ L 和 (10 7± 17) m g/ L 也显著低于 16例营养正常 AGA的 (10 0± 32 ) μg/ L、(32± 8) mg/ L 和 (198± 6 8) m g/ L(P<0 .0 5~ 0 .0 0 1)。 结论  IGF- 、RBP和PA可作为新生儿营养评价的生化指标 ,其敏感性高、不受胎龄和日龄影响 ,便于疗效评价 ,是诊断营养不良时形态指标无法代替的。两类指标联合应用才能使诊断更完善。  相似文献   

8.
Zhang P  Liu B  Li G  Wu L  Yu M  Ou Y  Wang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2):65-6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Ⅰ、IGF Ⅱ和IGF结合蛋白 3(IGFBP 3)与胎儿生长的关系 ,以及IGF在胎儿生长受限 (FG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 0例分娩FGR胎儿 (FGR组 )、10例分娩巨大儿 (巨大儿组 )及 2 0例分娩正常儿 (对照组 )的产妇 ,抽取 3组产妇分娩后肘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 ,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定 3组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IGF Ⅰ、IGF Ⅱ及IGFBP 3的水平。结果  (1)FGR组产妇血清IGF Ⅰ、IGF Ⅱ及IGFBP 3水平分别为(130 5± 2 6 0 ) μg/L、(2 40± 0 42 ) μg/L及(5 5 79± 848) μg/L ;新生儿脐血清IGF Ⅰ、IGF Ⅱ及IGFBP 3水平分别为 (6 6± 1 7) μg/L、(1 5 4± 0 31) μg/L及 (86 9± 183) μg/L。 (2 )巨大儿组产妇血清IGF Ⅰ、IGF Ⅱ及IGFBP 3水平分别为 (30 9 7± 44 6 ) μg/L、(2 43± 0 2 5 ) μg/L及(5 5 6 2± 742 ) μg/L ;新生儿脐血清IGF Ⅰ、IGF Ⅱ及IGFBP 3水平分别为 (6 9 6± 2 3 9) μg/L、(2 19± 0 2 9) μg/L及(16 82± 130 )μg/L。(3)对照组产妇血清IGF Ⅰ、IGF Ⅱ及IGFBP 3水平分别为 (30 7 9± 70 7) μg/L、(2 41± 0 36 )μg/L及 (5 5 86± 6 78) μg/L ;新生儿脐血清IGF Ⅰ、IGF Ⅱ及IGFBP 3水平分别为 (6 8 9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母体血浆脂质水平及母乳脂肪含量对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健康产妇 1 92例为研究对象 ,分别于产后 3~ 5d、1 4d、30d测定母体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脂含量 ,并测定母乳脂肪含量及调查新生儿生理性腹泻发生情况。以发生腹泻者为研究组 ,未发生腹泻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母乳脂肪含量 ,并对母乳脂肪含量与母体血浆脂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发生率在初乳期为 40 .73 % ,过渡乳期为 1 9.89% ,成熟乳期为 1 7.92 % ;(2 )母乳脂肪含量与母体血浆脂质水平在初乳期呈正相关。在过渡乳期及成熟乳期无相关性 ;(3)研究组母乳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3 .0 1± 3 .0 0g/L与 2 4 .99± 3.2 4g/L(产后 3~ 5d) ;40 .0 3±3 .0 8g/L与 38.2 2±3 .1 4g/L (产后 1 4d) ;44.73±5 .69g/L与 42 .58± 3.43g/L (产后 30d)。结论 :母体血浆脂质水平增高使初乳期母乳脂肪含量明显增高 ,母乳脂肪含量过高可能是初乳期母乳喂养儿发生生理性腹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20例,依据是否发生新生儿窒息进行分组,正常组患者60例,为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窒息组患者60例,均为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患儿,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结果:窒息组患者心肌损伤发生比例、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水平、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心肌损伤患儿均进行对应的临床治疗,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导致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应及时对患儿进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对预防心肌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胎膜早破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29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62例,胎膜未破病例68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Lu Y  Lu P  Jin CL  Lin CK  Wu YY  Sun K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169-172
目的探讨我国东北地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及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类型分布与表型的关系,并用于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采用多重PCR法检测124例来自东北地区的DMD(106例)及BMD(18例)男性患者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情况,并对30例高危胎儿行产前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测。结果124例患者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出率为49%(61/124),其中41例(41/61,67%)缺失分布于外显子45—53,13例(13/61,21%)缺失分布于外显子8—19,5例(5/61,8%)在上述两个外显子缺失区内均有缺失,2例(2/61,3%)缺失分布于外显子34和43;缺失型患者中有9例发生整码缺失(为BMD患者),49例发生移码突变(为DMD患者)。30例高危胎儿中,17例为男性胎儿,其中10例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型,缺失位点与先证者相同;13例为女性胎儿,无一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结论DMD及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主要分布于两个区域,外显子8附近区域可能是东北地区该基因缺失高发区;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有一定的关系,当基因发生整码缺失时,临床表型为BMD,而发生移码突变时,临床表型为DMD。  相似文献   

17.
18.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1个新的卵巢恶性肿瘤抗原--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相关的具有环状结构域的蛋白(BARD1)剪切变异体(OV-142)的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RT-PCR技术克隆OV-14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构建OV-142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OV-142重组融合蛋白;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4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OV-142的IgG、IgM型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并分析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成功构建了OV-142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了OV-142重组融合蛋白.当联合分析OV-142 IgG型自身抗体与CA125时,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为71.4%,高于单独分析IgG(41.3%)或CA125(61.1%);特异性为89.1%,高于单独分析IgG(84.2%)或CA125(88.0%);准确性为81.9%,高于单独分析IgG(66.8%)或CA125(77.1%).结论 OV-142是BARD1的1个剪切变异体,其有可能成为卵巢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OV-142抗原的IgG型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有可能成为CA125的1个重要的补充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宫颈评分监测氯菧酚胺诱发排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3例无排卵患者应用氯菧酚胺治疗76周期中宫项评分(CS)与BBT、卵泡发育及激素参数的关系。19个周期无排卵反应,CS波动,但宫项粘液透明性状不变。57个周期有排卵反应,其中32周期停药后CS渐进增高,最高宫颈评分MCS≥8,卵泡发育好,LH峰后24h内排卵;22周期MCS<8,LH峰后卵泡不消失,形成LUF,激素测定提示停药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另三个周期资料不全。结果提示停药后未见药物在宫颈水平的抗雌素效应;睾酮升高可能干扰CS并导致LU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