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Gerstmann综合征(GS)的临床与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采用汉语失语症成套测评(ABC)、书写及视空间检查,对259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或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1)259例患者中有19例患有Gerstmann综合征(GS),其中9例有GS四主征、10例有GS的核心症状、命名性失语(AA)5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TCM)2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TCS)4例、Wernicke失语3例、构音障碍2例、无失语5例;(2)病变部位:左顶枕、左侧颞顶、左侧颞顶枕、左侧额顶枕和左侧基底节共17例,右侧基底节、顶叶损害2例。结论 (1)Gerstmann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综合征;(2)其病变部位不仅仅限于优势半球顶叶。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言语障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61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失语症患者,男29例,女32例,年龄53~69岁,平均58.5岁。头颅CT或MRI检查,病灶位于语言中枢31例(占50.8%);位于非语言中枢30例(占49.2%),包括左额叶内侧、左颞顶枕结合区,峡部岛叶等“非语言皮质区”和左基底节、内囊、外囊等皮质下深部结构。分析了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和性质的关系。提示“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导致各类型失语  相似文献   

3.
右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情感性语韵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右大脑半球对汉语情感性语韵作用的特点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Ross创建的床边检查法并参照Hughes等的方式加以修订,包括情感性语韵和汉语声调产生的测试检查39例首发单灶右半球梗死病人和40例年龄、性别、文化匹配的正常对照。结果39例右半球梗死病人27例异常(69%),其中皮质病变异常率90%,皮质下病变50%。本组发现6种类型的失语韵症,其皮质病变部位基本对应于左半球产生相应失语症的语言组织。汉语声调产生的结果示两组无差别。结论右半球对汉语情感性语韵的加工起重要作用,损伤时产生失语韵症。右半球情感性语言组织镜像于左半球陈述性语言组织。汉语声调主要由左半球加工,不影响情感性语韵的侧性化  相似文献   

4.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2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1998年,本院收治22例经脑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4~56岁,平均27.2岁.其中出血位于幕上21例,左半球12例,右半球10例,额叶2例,顶叶4例,枕叶3例,额顶4例,顶枕3例,大脑内侧面3例,基底节、侧脑室、小脑各1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30 ml8例,>30 ml 14例;出血1次12例,2次7例,3次3例.动静脉畸形分级(史玉泉分析法[1]):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所致几种特殊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特点。方法分别在发病1 w、4 w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遴选患者进行评价,并完善留存影像学资料。其中包括1例纯词哑、2例交叉性失语、1例基底节性失语及1例丘脑性失语。结果少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类型、神经影像学检查所见的病变部位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结论经典语言中枢以外的更多部位可能参与失语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维吾尔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维吾尔语失语症患者52例,应用改良的失语检查法进行失语症的评定,并在入院后1w内完成头部CT或MRI检查.结果 52例患者中,运动性失语24例,完全性失语12例,命名性失语4例,基底节性失语4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4例,感觉性失语2例,混合性失语1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例.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的30例,占57.69%.结论 脑卒中后维吾尔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部分与经典的语言中枢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20~35岁的3例均有头部外伤史,68岁的1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发病后均昏迷并有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异常,4例均经CT诊断硬膜下血肿,其中位于左额颞顶2例,右侧额颞和额颞顶各1例。术中均发现外侧裂附近的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动脉破裂出...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1997年3月~1999年2月应用脑神经生长因子(陕西开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4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5例运动性失语症住院病人均为首次发病,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是左半球单发病变,左额顶叶出血者5例,左额叶梗死者20例,左额顶叶梗死者16,4例多发腔隙性梗死(左半球)。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7岁~74岁,平均62.5岁,病程1~8天,45例均为右利手。文化程度:大学8例,中学14例,小学14例,文盲半文盲9例。临床诊断脑梗死者40例,脑出血者5例,并发症:糖尿病3例,冠心病2…  相似文献   

9.
<正>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首发或新发),其病灶位于皮质下丘脑或基底节内囊区;因脑卒中发生失语症状,发病前(包括既往脑卒中)言语正常;无智能障碍;失语检查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在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合作、无智能及精神障碍的情况下进行。 2.一般资料:本组20例病人,占同期收治的全部脑卒中例数(163例)的12.3%;男14例(70%),女6例(30%);年龄36~77岁,其中<50岁3例(16%),50~69岁11例  相似文献   

10.
假瘤型脑炎极为少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与脑瘤鉴别困难,往往误诊误治。我院自1987年7月~1997年4月共收治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年龄25~47岁,平均32岁,病程1月~2年,平均10月。发病部位:左顶1例,左额顶1例,左额颞顶1例,右颞2例,左丘脑1例,小脑蚓部1例。  相似文献   

11.
1989~1998年,本院收治22例经脑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4~56岁,平均27.2岁。其中出血位于幕上21例,左半球12例,右半球10例,额叶2例,顶叶4例,枕叶3例,额顶  相似文献   

12.
1对象与方法男9例,女3例;年龄12~63岁,平均36.3岁.临床表现:癫癎6例,轻偏瘫4例,头痛4例,无症状1例.均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病变直径0.8~4.0 cm,位于额部3例,顶部4例,颞部2例,基底节区2例,枕部1例.5例位于脑外,7例位于脑内.采用Leksell-G型脑立体定向仪,以病变中心为靶点,计算坐标,设计手术路径.在导针引导下,作头皮直切口或小弧形切口,"十"字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病变切除后,严密止血,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无需固定,分层缝合头皮.  相似文献   

13.
一、资料方法与结果本组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8.3岁。入院前CT检查均排除脑出血。以“脑梗塞”收住保守治疗,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复查CT均见额颞顶大面积低密度梗塞灶,4例梗塞灶占病变侧半球的12,2例梗塞灶占病变侧半球的23,中线结构移位3~5mm不等,同侧环池消失。均立即改为手术治疗。自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最短18h,最长7d。气管插管全麻,取额、顶、颞马蹄状切口,尽可能大的去骨瓣,剪开硬脑膜可见灰暗脑组织外膨。脑搏动恢复,周边暗淡脑组织转为红润,在帽状腱膜下层游离颞肌瓣,保护颞肌瓣根部血运,小心撕破部分脑表面的蛛网膜,然后将…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41例住院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21~70岁,平均60岁,高血压病史22例,均呈卒中样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头痛29例,呕吐19例,抽搐4例。其中伴癫持续状态1例,昏迷2例,意识模糊3例,视物模糊8例,偏盲6例,失语6例,精神障碍4例,不完全偏瘫12例。发病1周内头颅CT:出血部位颞叶9例,颞顶叶6例,顶叶6例,额叶7例,枕叶6例,颞顶枕叶1例,顶枕叶2例,额颞顶叶1例、额顶叶3例。其中破入脑室者6例。出血量50~90mL。数字减影(DSA)6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AVM)4例,无异常1例。头痛侧与AVM所在部位相符者3…  相似文献   

15.
改进钻孔置管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象与方法钻孔冲洗引流术被认为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首选方法,但易产生并发症。为此,我们将钻孔置管方法加以改进,从2002年1月~2004年10月治疗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6岁,60岁以上23例;病程1~7个月。有明确外伤史者22例。头痛、恶心、呕吐26例,偏瘫18例,智能、精神障碍9例,失语3例,排尿困难2例,视乳头水肿24例,锥体束征阳性11例。血肿部位:左侧19例,右侧11例;额颞顶17例,额顶8例,额颞4例,颞顶1例。CT示血肿量45~110 ml;低密度22例,等密度5例,混杂密度3例。治疗方法:均采用改进钻孔置管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根据C…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8~56岁。车祸伤6例,坠落伤3例,铁器砸伤1例。着力部位:额2例,额顶3例,颞1例,颞枕2例,顶枕2例。伤后3小时以内就诊8例,3~6小时就诊2例。4例有中间清醒期,6例为伤后浅昏迷逐渐加重。就诊时浅昏迷2例,深昏迷8例,一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散大7例,5例有去大脑强直。8例 A 超,中线波移位0.4~0.8cm。颅片7例有骨折:额顶骨3例,顶骨1例,颞骨1例,顶枕骨2  相似文献   

17.
<正> 传忖性失语以流利型口语、理解相对好,而口语复述不成比例地受损为持点,本文将我们5年来收集的6例传导性失语患者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男2例,女4例,年龄34—73岁,平均51.5%岁,均为右利。大学1例、中学3例、小学2例、失语检查时间:病后3周—2个月4例。1年,1年3个月各1例。临床诊断为脑出血3例,脑梗塞3例,均为单一病灶,病变部位:左颞叶1例,顶叶2例,颞顶叶3例、其中1例累及颞顶枕交界区。  相似文献   

18.
我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至2001年共收治7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别采用钻孔外引流和成形骨瓣开颅清除血肿的方法进行治疗,部分病人术后症状加重,我们进行了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65例,女6例,年龄5~86岁,平均年龄56岁。血肿位于额颞顶的41例,颞顶13例,额顶11例,额颞顶枕6例。钻孔外引流35例,术前CT检查血肿包膜有钙化或较厚而行成形骨瓣开颅36例。1.2 术前症状 意识障碍11例,头痛、头晕56例,语言功能障碍6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50例,感觉障碍8例,癫痫发作4例,形成小脑幕切迹疝2例。  相似文献   

19.
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纤维瘤好发于头面部,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组织学特点,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特别是巨大头皮神经纤维瘤更加困难。我院1996~1997年间收治此类患者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4例,女1例。年龄24~57岁。病程2~24年。肿瘤部位:左额颞2例,左颞顶枕1例,额顶1例,右顶枕1例。最小肿瘤14cm×16cm,最大肿瘤20cm×21.5cm。  相似文献   

20.
医用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颅骨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87年3月至今采用医用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简称纤维增强材料)行颅骨成形术24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6~56岁,以20岁左右居多。病程:半年以内4例,1年以内11例,2年以内8例,12年1例。颅骨缺损原因:外伤22例,脑膜瘤术后1例,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例。部位:左、右额颞顶各5例,左额顶4例,左颞顶、左额顶、右颞顶各2例,左顶、左顶枕、右额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