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静  温晶晶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88-2589
手外伤是常见的意外损伤之一,手外伤常伴有手部肌腱损伤,我院每年收治大量手外伤患者,我们对63例87指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及术后观察、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手指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急诊收治145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治疗状况,根据屈肌腱Verdan分区及各区的解剖特点,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手指深浅屈肌腱。结果本组145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按TAM标准,优良率达82.06%。结论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效果满意,手指屈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屈肌腱、腱鞘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0年5月~2002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指屈肌腱、腱鞘损伤病人30例共55指。结果 术后获随访的28例48指中,优22指,良18指,可4指,差3指,极差1指,优良率83.3%,取得较为理想效果。结论 利用显微技术对手部屈肌腱、腱鞘损伤进行修复,可以减少粘连,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是沿着修复的肌腱表面形成粘连,限制肌腱的滑动。为解决肌腱的术后粘连,Mason和Allen在1941年首先提出术后有限制的保护性活动,能使修复变得坚强,同时减少修复部位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粘连。我院1990年以来应用比法防止手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粘连10例,25指屈肌腱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18~35岁,平均  相似文献   

5.
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防治,是手外科近几年来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科于1998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津下健哉套圈缝合法一期修复手部屈肌腱断裂30例54指(不含断指断掌),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经半年以上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延凯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F0003-F0003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7个月前因不慎被钢板砸伤左腕掌侧,背侧着地,腕掌部见不规则创口,急行桡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尺桡侧腕屈肌腱断裂吻合,正中神经、尺神经、桡、尺动脉断裂吻合术,术后按期功能锻炼,术后7个月,手指被动活动自如,主动屈曲受限.示中指背伸不能,行肌腱松解术,术中检查见中环指伴肌腱断裂.行肌腱移植,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后容易形成肌腱粘连、腱鞘狭窄等而影响手部功能,其处理是手外科领域的一个难点,故又被称为"无人区",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Ⅱ区屈肌腱的修复有了较大的进步,本文从肌腱愈合、肌腱及腱周组织处理等方面为提高手部功能的干预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本文重点探讨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手部肌腱修复术结合临床护理进行治疗。结果 43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优良率共计为88.4%。结论 43例患者通过临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可见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我们对8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病人,应用弹性牵引支具,进行早期的屈、仲指功能锻炼,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在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住院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粘连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3%、90.6%显著高于对照组30.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其也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粘连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治疗效果佳,其临床有效率较高,疼痛少、恢复快,并发症也较差,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8年5月~2004年6月对20例拇长屈肌腱Ⅱ、Ⅲ区损伤术后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和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肌腱损伤修复后专业护理及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的功能锻炼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本院40例手部肌腱损伤的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前院方护理人员加强对其的心理护理并且做好各项的准备工作,在患者手术后对其伤口的情况与末梢血运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做出有效预防并让其加强有效功能锻炼。结果手术之后对此所选取的40例患者进行三个月的随访,其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200,且其优良率为94.2%。结论手术成功的保障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细致护理和患者有效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本院手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手术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根据结果对津下氏双套圈(Tsuge)法和改良Kessler法两种缝合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回顾近三年本院进行的72例手部指屈肌肌腱损伤修复手术,观察实施津下双套圈修复术(A组)和实施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术(B组)的治疗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术后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为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9.2%,B组患者满意度为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津下氏双套圈缝合法和改良Kessler法修补手部屈肌肌腱断裂均效果显著,患者满意率较高,均是较为理想的手部指屈肌腱的缝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手外伤专科康复团队对手部Ⅱ区屈肌腱松解术后的早期康复干预和疗效观察.方法 手部各种原因损伤后致Ⅱ区屈肌腱粘连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指导介入,实验组另外给予康复专业化的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项目.治疗前后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间接反映肌腱术前、术后的滑动功能.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前TA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AM均有明显提高,对照组提高值△1为(70.8±15.7)°,实验组提高值△2为(102.4±21.4)°,两组提高值△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2较对照组△1高出31.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腱松解术结合专科康复团队提供专业、系统化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手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30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0例指屈肌腱损伤行无创修复后,第二天开始早期控制下的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在石膏固定下被动屈曲,主动伸直指间关节,配合理疗。随访半年以上,26例优18例,良8例,全部为优良。指出早期康复治疗是预防肌腱粘连的重要措施,应允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肌腱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本研究自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生物蛋白胶的局部应用,急诊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32例41指53条肌腱,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41指53条肌腱,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6~45岁;致伤原因:切割伤22例28指34条肌腱,电锯伤5例8指12条肌腱,撕脱、挫裂伤5例5指7条肌腱,其中合并骨折1例;损伤部位:右手20例,左手12例,食指17指,中指10指,环指8指,小指6指。  相似文献   

18.
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损伤 ,处理不当易导致手功能障碍。现总结我科 1 998~ 2 0 0 1年 4 5例此类病人的护理体会 ,认为术后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至关重要。1 一般资料本组 4 5例 ,男 35例 ,女 1 0例 ;右手 38例 ,左手 7例。致伤原因 :切割伤 30例 ,玻璃伤 5例 ,其它伤 1 0例。均为新鲜损伤。2 方法病人受伤后功能丧失 ,产生悲伤情绪 ,术后疼痛及担心活动后肌腱断裂 ,拒绝活动。此时 ,应及时疏导 ,帮助其正确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使其建立合理的信念及健康的情绪 ,积极配合早期活动。早期 :术后 2 4 h~ 3w,手背侧…  相似文献   

19.
<正>手指屈肌腱损伤在手外科中极为常见。对于肌腱Ⅱ区的指深、浅屈肌腱的损伤,常规修复后均易发生肌腱粘连,严重影响手的功能[1]。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对68例108指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手部肌腱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对16例45指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利用手外科支具进行早期有计划的、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手部功能优良率达90%。结论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是防止肌腱粘连进而恢复手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