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进行多中心第Ⅲ期临床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318例,其中249例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第1—4周每日肌注30μg,第5—16周隔日肌注30μg,对照组69例。ALT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63/249(65.46%);2/69(2.90%),P<0.05。血HCV RNA(PCR法)转阴率分别为48/171(28.07%);2/69(2.90%),P<0.05。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活检病理学比较,两组明显改善者分别为8/19(42.11%);0/2(0%)。干扰素α1b对HCV RNA各型ALT完全应答率Ⅰ型9/11(81.82%),Ⅱ型11/22(50.00%),Ⅲ型5/7(71.43%),Ⅰ型Ⅲ型的疗效高于Ⅱ型,P<0.05,血中HCV RNA(PCR法)转阴率Ⅰ型7/9(77.78%),Ⅱ型1/11(9.09%),Ⅲ型4/5(80.00%),Ⅰ与Ⅲ型的转阴率高于Ⅱ型,P<0.05.α1b型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有发热伴流感样症状为70/249(28.12%),红斑点皮疹,脱发,WBC减少,BPC减少各2例,各占0.80%,全未影响治疗。总之,干扰素α1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复常、HCV-RNA转阴、肝活检病理的改善皆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率比其他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α-2b少而轻。  相似文献   

2.
将2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α-干扰素(IFN-α)联合阿昔洛韦(ACV)、单用IFN-α和支持治疗组。IFN-α3Mu隔日肌肉注射,共3个月。联合组并用ACV0.75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个月。支持治疗组仅口服保肝药物。治疗结束时,3组谷丙酶(ALT)复常率分别为75%、50%和40%,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87.5%、25%和0%。随访10个月,3组的ALT正常率分别为100%、62.5%、20%,HCV RNA阴性率分别为87.5%、37.5%和20%。本研究表明,IFN-α联合ACV治疗丙型肝炎效果优于单用IFN-α和保肝支持治疗。5例HCV基因Ⅱ型者,治疗结束时仅1例HCV RNA转阴,提示Ⅱ型者耐IFN-α。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是按照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原则,比较两种剂量的重组干扰素α2a(罗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63例有血清学和肝组织学证实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甲组30例,用IFNα2a注射,6MU 1周3次,3个月,继之为3MU 1周3次3个月。乙组33例,IFNα2a 3MU 1周3次,共6个月。在治疗结束时,甲组的ALT复常率为60.0%,HCV RNA阴转率为53.3%。乙组的ALT复常率和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72.7%和61.3%。停药6个月后,甲组的ALT复常率和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56.7%和63.3%;乙组则分别为69.7%和54.8%。两组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CV基因型与疗效关系不大,肝组织学病变较轻者疗效较好。6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干扰素中和抗体,4例显效,2例无效。IFN α2a的不良反应与文献报告相同,但绝大多数病人能耐受。本组中,1例因出现病情加重,1例白细胞明显降低而中止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RNA含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相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Cobas Amplicor Monnitour Test.version 2.0试剂进行HCVRNA定量和Simmonds酶切分型方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 α-2a)与干扰素α-2a治疗24周结束时,取得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24周随访观察,对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治疗药物等因素与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8例丙型肝炎患者基础HCVRNA含量与ALT水平无相关性(r=0.093,P〉0.05),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之间ALT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基因型与RNA含量无相关性;在治疗结束取得病毒学应答的119例患者中,随访24周持续应答者61例(51.3%),复发58例(48.7%)。患者的性别、年龄、HCV感染途径、既往干扰素治疗史、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血小板计数和血清基础HCV载量等因素均与复发率无显著相关性。基因1型患者复发率(54.5%)显著高于非1型(32.1%)(x^2=4.265,P=0.039)。PEG-IFNα-2a组复发率(47.0%)低于IFNα-2a组(5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的病毒复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HCV基因分型与α干扰素疗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CV基因分型与肝损关系,及对α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41例慢性丙型肝炎用。干扰素治疗,300万U隔天1次肌注,1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用线状探针法作HCV基因分型。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时用PCR法定量和定性检测HCV RNA,并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38/41例(92.7%)可分型,其中1b型33/38例(86.8%);3b型1例;2a/2c、1b/2a型各2例。各基因型间肝功能SB、ALT、AP均值无差异(P>0.05)。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时HCV RNA阴转率各为70.7%(29/41)和63.3%(19/30),其中1b型分别占82.8%(24/29)和78.9%(15/19);ALT完全复常率各为56.1%(23/41)和56.7%(17/30),1b型分别占78.3%(18/23)和76.5%(13/17)。结论:本市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以1b型为主。基因分型与肝损程度无相关性,同时α干扰素治疗病毒基因为1b型的丙型肝炎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FNα-2b)与病毒唑(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组,30例采用IFNα-2b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3次,合并Ribavirin每天1050mg分3次口服,连用6月,作为联合治疗组。另32例采用IFNα-2b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3次,连用6月,作为对照组。停药后两组均继续观察6月。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T-PCR技术)转阴考核近期和远期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停药时及停药观察6月,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0%、50%,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46.9%、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63.3%、46.6%,对照组分别为37.5%、1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单独用干扰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选择9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肝)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α2b—IFN)治疗,动态检测其血清抗—HCV、HCV—RNA及α2b—IFN—IgG表达水平。结果显示α2b—IFN治疗后抗—HCV、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2.98%(31/94)和38.30%(36/94),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抗—HCV、HCV—RNA阴转率分别为10.OO%(4/40)和15.OO%(6/4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1)。α2b—IFN治疗后抗—IFN—IgG阳检率为5.32%(5/94),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O.05)。认为α2b—IFN对抗—HCV、HCV—RNA阴转具有肯定疗效,且优于常规治疗,是治疗慢性丙肝的有效药物之一。α2b—IFN虽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但在治疗过程中仅诱导机体产生低水平的抗α2b—IFN—IgG,对IFN—α2b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正链及负链HCV RNA的检测来探讨HCV在PBMC中的复制与丙肝慢性化及复发的关系。应用巢式RT—PCR对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和PBMC进行正负链HCV RNA的检测,其中15例干扰素治疗。并对10例正常人的血清和PBMC进行了HCV RNA检测。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正链HCV RNA阳性率73.2%,负链HCV RNA阳性率为0,PBMC中正链HCV RNA阳性率为60.5%,负链HCV RNA阳性率为38.0%。15例干扰素治疗患者在治疗后血清正链HCV RNA转阴率为73.3%,PBMC中正链HCV RNA转阴率为45.5%,负链转阴率为71.4%。正常对照组血清及PBMC中HCV RNA阳性率为0。这说明HCV RNA在PBMC中的复制与丙肝慢性化及复发存在一定的关系。干扰素治疗丙肝具有一定疗效,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o J  Liu J  Pu D  Lei H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9):683-685
目的 研究昆明地区HCV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分布,观察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采集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样品,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HCV 1b型感染的长效干扰素治疗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1次/周)和非1b型感染的普通干扰素治疗组(皮下注射普通干扰素α-1b50μg,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口服利巴韦林,剂量为900 ~ 1200 mg/d。治疗前后和随访中检测患者血浆HCV RNA和ALT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用x2检验比较治疗结束后HCV 1b基因型与HCV非1b基因型感染患者肝功能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HCV 1b基因型感染患者13例(21.7%),HCV 2a基因型3例(5.0%),HCV 3a基因型10例(16.7%),HCV 3b基因型29例(48.3%),HCV 6a基因型5例(8.3%);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48周,长效干扰素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6.1%、74.5%;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全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长效干扰素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后肝功能仍异常的患者分别占15.4%、14.9%,两组比较,x2=0.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昆明地区HCV感染基因型以3b和1b为主;(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1b型感染患者的疗效不理想;(3)早期病毒学应答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α-2b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三联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并与α-2b干扰素、病毒唑二联治疗30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做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三联治疗组患者ALT持续复常率显著高于二联组(P<0.01),三联组HCVRNA持续转阴率显著高于二联组(P<0.05),三联治疗期间,血色素下降、厌食、体重减轻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二联组;三联治疗能提高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症状轻,部分患者肝功能改变不明显。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其HCV RNA阴转率约为30%左右[1],慢性化率可达50%~80%。我们对30例丙型肝炎病人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和胸腺肽α1治疗,经过临床对照观察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血清 ALT 水平分为2组,ALT 异常组(A 组)36例,ALT 正常组(B 组)32例,均按体质量给予 PegIFNα-2a 联合 RBV 治疗,疗程为48周,比较2组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及干扰素应答率。结果 A 组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为93.8%,持久病毒学应答率为86.7%;B 组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为94.4%,持久病毒学应答率为88.2%。两组患者 HCV RNA 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egIFNα-2a 联合 RBV 对 ALT 正常及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疗效,血清 ALT 水平不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98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例,均接受肝活检和干扰素α-2a治疗24 周,随访2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采用基因序列测定法检测HCV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应答的因素。结果 肝硬化组HCV基因1b型检出率为31.0%,显著高于86例≤S1的15.1%或112例S2~3组的18.8%(P<0.05);212例无应答组HCV基因1b型检出率显著高于186例治疗应答组(29.7%对17.7%),1a型检出率显著低于治疗应答组(17.9%对28.0%,P<0.05);应答组早期应答率为60.8%,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的18.9%(P<0.05),应答组治疗前血清HCV RNA高水平比率为37.1%,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的47.6%(P<0.05);HCV基因1b型(OR为0.553,95%CI为0.316~0.969)是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应答(OR为1.704,95%CI为1.008~2.881)为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保护因素。结论 HCV基因型可影响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HCV感染者的应答反应,检测病毒基因型可能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疗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应用不同干扰素(IFN)剂型的大样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可能与IFN疗效相关的因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入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在用药前对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和基因分型检测,治疗和随访结束时检测血清HCV RNA含量,以HCV RNA阴转作为IFN治疗应答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对患者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按意愿治疗分析人群208例,按方案分析人群197例,在对按方案分析人群的分析中,治疗24周结束时,女性、年龄<50岁、非输血感染途径、IFN治疗后复发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HCV RNA 含量<8×105U/ml,非基因1型HCV感染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病毒应答率分别高于男性、年龄≥50岁、输血感染途径、IFN初治患者、AST/ALT比值≥1、HCV RNA含量≥8×105U/ml、基因1型HCV感染和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应答率。但随访结束时,AST/ALT≥1和HCV RNA含量≥8×105U/ml患者的持续应答率却大于AST/ALT<1和HCV RNA含量<8 × 105U/ml患者。经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15.
胡婷  郑杰 《山东医药》2010,50(7):54-55
目的探讨HCV.1b非结构蛋白NS5A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对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用RT-nested PCR、SSCP法直接测序得出HCV—1b ISDR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1b ISDR序列为野生型9例,中间型6例,突变型3例。仅2例突变型用IFN治疗发生完全反应(P〈0.05)。而IFN治疗前HCV-RNA水平及γ-GT/ALT值与IFN疗效无关(P〉0.05)。结论HCV-1b ISDR序列可作为预测IFN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mg/d)治疗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和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早期应答率分别为57.1%和76.7%(P>0.05),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3.6%和80.0%(P<0.05);HCV RNA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间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6.3%和8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基因1型患者疗效低于非基因1型,HCV RNA低水平组的疗效优于高水平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对于扰素治疗的反应性差异。方法 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3例为基因Ⅱ型,9例为基因Ⅲ型。所有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 3Mu治疗,每周三次,连续十二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十二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时,3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基因Ⅱ型患者中,HCV RNA阴转率为45.45%(15/33)和27.27%(9/33),ALT的复常率分别为63.64%(21/33)和33.33%(11/33);而在基因Ⅲ型患者中则分别为66.67%(6/9),55.56%(5/9)及88.89%(8/9),77.78%(7/9)。结论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的疗效不同,基因Ⅲ型对干扰素的疗效反应优于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1b基因型5'非编码区(5'NCR)基因变异株的感染状态,及其与干扰素α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检测40例HCV 1b型中5'-NCR基因变异及9例干扰素α治疗患者中的5'-NCR基因变异。结果在40例HCV 1b型中存在5种感染状态:(1)有MboⅠ切点24/40(60.0%);(2)无MboⅠ切点变异株5/40(12.5%);(3)有MboⅠ和无MboⅠ切点混合感染株7/40(17.5%);(4)有BamHⅠ切点变异株2/40(5%);(5)有MboⅠ双切点变异株2/40(5%)。对9例干扰素α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5'-NCR变异株检测。5例干扰素α应答病例中,2例为2a型,3例为无MboⅠ切点的1b型。4例抗干扰素α病例中,1例为2a型,但在某节段存在着1b与2a混合状态,另3例为无MboⅠ。结论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单一的MboⅠ切点的样品,24/40(60.0%)可能是HCV野生株感染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HCV及HCV、HBV重叠感染者对α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治疗的反应 ,对171例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HCV感染及HCV、HBV重叠感染者进行基因型调查 ,并分析对Ⅱ /1b型HCV感染的疗效。结果发现 ,Ⅳ /2b型HCV感染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率最高 (5 7 78% ) ,Ⅱ /1b型应答率最低 (11 76 % )。联合胸腺肽治疗的Ⅱ /1b型患者应答率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组 (P <0 0 5 ) ;Ⅱ /1b型HCV无论单独感染还是与HBV重叠感染均表现出更低的应答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有助于提高Ⅱ /1b型患者的应答率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2):104-108
慢性丙型肝炎患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瘦素水平和肝病关系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血清HCV RNA,ALT与肝脏病理间的关系;丙型肝炎病毒5utr分型和C区基因分型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