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拉钩系统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1月共收治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34例。均采用自制微创拉钩并联合应用内窥镜技术,经小切口行椎管微创减压,取髂骨植骨,再结合前路钉棒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8个月,评估腰椎前路固定术后脊柱畸形矫正度、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植骨融合、结核有无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5年,平均2.7年,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畸形矫正满意,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断裂,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无结核复发患者。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后凸角、侧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结核采用内窥镜下结合自制拉钩经前路手术治疗微创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充分彻底,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5年8月,共收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为伤后3个月以上。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脊柱重建术、后路减压内固定术与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术后胸腰椎的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减压。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所有患者术中无神经损害加重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应按照骨折及畸形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案,手术治疗能够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entaur钉板系统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5例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 采用Centaur钉板系统复位固定,对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获6-25个月随访,椎体融合良好,矫正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和断钉现象,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度为93±6%。术前椎体前缘压缩为62±9.1%,术后椎体前缘压缩为3.6±2.5%,按Frankel分级1-2级恢复率91%。结论Centaur钉板系统能较容易地达到满意矫正与固定效果,是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更为理想的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1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随访其疗效. 结果 11例患者经过5~20个月的随访,发现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植骨融合良好, 未有脊柱后凸畸形及钉棒断裂、松动等并发症.伤椎高度平均恢复 97%,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30.3°.Frankel 分级恢复一级者2例, 恢复二级者7例, 恢复三级者1例,无变化者1例.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是直视下直接减压,手术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彻底,能较满意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侧前路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行侧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5~48个月)。随访结果: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术中损伤胸膜3例,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伤口感染、生殖股神经损伤、交感神经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未发生断棒脱钉等并发症。结论 侧前路减压固定具有减乐直接彻底、能很好重建脊柱序列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是治疗椎管占位明显或脊柱严重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SS系统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GSS系统脊柱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5例.结果 随访12~24个月,术后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Cobb角、椎管面积较术前明显恢复.GSS治疗4周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无断钉、固定器松动,以及术后矫正丢失.结论 该技术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术后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7.
赵连河  郑明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1):140-140
目的应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解除脊髓压迫,稳定脊柱,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方法对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整复,应用AF椎弓根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1周拍X光片示伤椎前高度由术前平均22mm恢复至平均36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至平均40°。结论经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角,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稳定脊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1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植骨愈合时间3.5个月。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0例,B级5例,C级6例,D级3例,E级7例;术后有2例A级无神经功能改善,其余皆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能对脊髓充分减压,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曲线。脊柱高度恢复,无松动、断钉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手术时机、手术指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5年9月采用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42例进行随访分析,42例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2~58岁,平均37.6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28例,3个椎体14例。手术方式:术后三联抗结核治疗1.5~2年。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年,以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分级作为主要观测指标。结果: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局部复发。除4例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外,38例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10°。随访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加重及矫正角度丢失。结论:在严格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并应用前路内固定器,能够早期重建脊椎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AF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7.9%恢复至术后平均91.8%,10例完全性及51例不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无术后脊柱变形及侧弯畸形。结论:胸腰椎骨折行AF系统内固定重新建立脊柱的稳定性,椎管充分减压,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理想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研究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65例随访8~30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12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其中3例下腰椎前路术后患者述性功能减退;骨折并不全瘫者42例中35例有1~3级恢复;11例完全截瘫中,2例4级恢复,6例1~3级恢复,3例仅部分感觉恢复。全部患者X线片或CT均显示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对男性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谨慎实施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赵万恒  罗成辉  王国新 《四川医学》2009,30(9):1436-143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患者,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及内固定的选择。结果所有患者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15例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3.5年,发现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 s角由术前平均170°恢复到50,°Frankel分级恢复一级者5例,恢复二级者5例,无变化者5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袁野   《中国医学工程》2009,(2):119-12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其中合并不全截瘫44例,椎管骨性占位,硬膜受压,但无神经症状12例。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脊柱的稳定性。结果56例随访7个月~5年,平均2.6年。伤椎高度恢复90%以上35例,恢复80%~90%16例,恢复80%以下5例。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现象。44例不全截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A级3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固定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一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及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姬向兵  李靖  贾文博 《安徽医学》2015,36(5):610-61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5例胸腰椎患者,依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41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前路组),54例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后路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伤椎前缘压缩、后凸Cobb' s角及椎管受堵指数.结果 后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前路组,但前路组在伤椎前缘压缩方面优于后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 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X线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结果 2 2例手术前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分别为4 9.4 %、83.1%、2 2 .8°、36 .2 % ,手术后分别为92 .5 %、95 .7%、3.6°、12 .4 % (P<0 .0 5 )。术后无新的神经症状出现;椎管内及椎间孔无明显渗漏。随访5~16个月,除2例神经功能A级脊髓神经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恢复;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Qian BP  Qiu Y  Wang B  Yu Y  Zhu Z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893-289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15例AS脊柱骨折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9—73岁(平均49.8岁),AS病程10~45年(平均24.6年)。颈椎骨折6例,2例采用保守治疗;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2例,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1例。胸腰椎骨折9例,7例伴胸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46.106°,平均为64°。胸腰椎骨折采用3种术式:(1)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植骨融合3例;(2)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2例;(3)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多节段V形截骨、内固定植骨融合,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结果6例颈椎骨折,3例为经椎间隙的骨折,3例为邻近终板的椎体发生水平骨折。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1例不全性瘫痪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末次随访时在步行器的帮助下能独立行走,4例采用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固定节段骨性融合。9例胸腰椎骨折,3例为邻近终板的椎体发生水平骨折;6例为经椎间隙骨折后假关节形成。7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Cobb角22—42°(平均26°),平均纠正38°;末次随访Cobb角24—44°(平均28°),丢失2°,末次随访时X片均提示相邻椎体间已骨性融合。结论对于不稳定性AS颈椎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应积极手术治疗,前/后路手术能有效重建稳定性及实现骨折愈合。对于无胸腰椎后凸畸形AS胸腰椎骨折/假关节,可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AS骨折/假关节伴胸腰椎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纠正畸形的同时,可促进骨折/假关节的融合;若后路截骨术后椎间隙张开,导致显著的前柱缺损,须行补充性前路植骨融合,以支撑前柱、避免矫形失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临床经验。方法:施行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15例,对其手术适应症、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结果: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脊柱畸形得以纠正,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采用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植骨治疗在神经减压、纠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entrofix内固定系统在外科治疗胸腰椎疾患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年间,对有前路手术适应证的22例胸腰椎疾患者进行前路伤病椎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术后进行跟踪随访,了解脊柱的融合、矫正后凸畸形及术后损失、脊髓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8个月,平均15个月,经影像学观察及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22例胸腰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损伤脊髓神经,无植骨块移位或塌陷及高度丢失,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未见畸形复发或加重,脊髓神经功能绝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无肿瘤、结核复发,术后出现1例肺不张。结论:Ventrofix内固定系统具有固定牢固、稳定性高、操作简单安全、合并症少、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等优点,是目前胸腰椎前路手术中良好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To enhance the fusion of graft bone in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and minimize the postoperative loss of correction, short-segm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as reinforced with posterior moselizee bone grafting in vertebrae for spinal fusion in patients with thoracrolumbar vertebrate fractures. Seventy patients with thoracrolumbar vertebrate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short-segm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actures in group A (n=20) were rein-forced with posterior morselized bone grafting in vertebrae for spinal fusion, while patients group B (n=50) did not receive the morselized bone grafting for bone fusio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kyphotic deformity,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instrument failure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after the treatment. Frankel grading system wa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neurological evaluation and Denis scoring scale was employed for pain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yphosis correction was achieved in both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A: 6.4 degree; group B: 5.4 degree)/At the end of follow-up, kyphosis correction was maintained in group A but lost in group B (P=0.0001). Postoperatively, greater anterior height was achieved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 (P〈0.01). During follow-up study,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was maintained only in Group A (P〈0.001). Both group A and group B showed good Denis pain scores (P1 and P2) but group A outdid group B in terms of control of severe and constant pain (P4 and P5). By Frankel criteria, the changes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group A was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P〈0.001). It is concluded that reinforcement of short-segment pedicle fixation with morselized bone 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fracture could achieve and maintain kyphosis correction, and it may also increase and maintain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Morselized bone grafting in vertebrae offers immediate spin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