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后踝大块骨折主要是指骨折超过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临床针对该类骨折多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而采取何种内固定材料尚未达成共识[1],本研究旨在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为此,针对70例后踝大块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启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31(6):413-415
目的探究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后踝固定效果、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后踝固定优良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后踝固定优良率66.67%,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13±10.75) min,骨折愈合时间为(8.10±1.42)周,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8.45±10.03) min、骨折愈合时间(9.74±1.61)周,两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为(98.13±8.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AOFAS评分(80.45±8.03)分,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能够显著提高后踝大块骨折患者的后踝固定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增强踝关节功能,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4.
《临床军医杂志》2017,(12)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后踝大块骨折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空心钉组和微型钢板组,每组各41例患者。空心钉组行空心钉固定术,微型钢板组行微型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期活动时间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卡氏评分(KPS)及踝关节活动度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空心钉组改善率为70.7%(29/41),低于微型钢板组的90.2%(37/4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KPS评分、背伸及跖屈测量水平均升高,内翻、外翻测量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型钢板组AOFAS评分、KPS评分、背伸及跖屈测量水平均高于空心钉组,内翻、外翻测量水平均低于空心钉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早期活动时间上均高于微型钢板组(P<0.05)。空心钉组与微型钢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0%(9/41)和4.9%(2/4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钉内固定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更显著,可加快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赵伟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2,(2):129-132
目的 探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抗滑钢板组(72例)和空心钉组(30例),抗滑钢板组患者行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空心钉组患者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 相似文献
6.
8.
11.
目的比较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甘肃省天水市四零七医院脊柱关节科治疗的66例后踝骨折患者。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21~63岁,平均39.6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钢板内固定33例(钢板组)和螺钉内固定33例(螺钉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患者获得随访:钢板组(24.7±11.3)个月,螺钉组(23.8±10.3)个月(t=0.338,P=0.736);手术时间:钢板组(77.8±13.9)min,螺钉组(67.8±14.6) min(t=2.850,P=0.006);术后住院时间:钢板组(6.6±1.7) d,螺钉组(6.4±1.8) d(t=0.464,P=0.644);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钢板组(9.2±2.1)周,螺钉组(10.8±2.2)周(t=3.022,P=0.004);骨折愈合时间:钢板组(11.6±2.7)周,螺钉组(12.5±2.9)周(t=1.304,P=0.197)。术后6个月随访时AOFAS评分:钢板组(89.5±6.5)分,螺钉组(82.3±6.4)分(t=5.731,P<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钢板组(91.4±6.3)分,螺钉组(91.3±6.7)分(t=0.0623,P=0.950);术后6个月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范围:钢板组(19.4±3.5)°、(38.6±5.7)°、(19.8±3.7)°、(24.7±4.4)°,螺钉组(17.2±4.6)°、(35.2±4.8)°、(17.2±3.2)°、(22.1±5.3)°;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范围:钢板组(20.3±4.3)°、(40.3±5.5)°、(21.2±3.5)°、(26.2±4.2)°,螺钉组(19.8±4.3)°、(41.3±5.5)°、(20.8±3.5)°、(26.8±4.2)°。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踝骨折,采用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采用钢板固定,患者可早期完全负重活动,早期(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更优,而螺钉固定手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8年5月对应用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3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16~5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6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6例,摔伤5例。其中左侧21例,右侧17例。骨折部位:头下型12例,经颈型26例,按Garden分型:Ⅲ型22例,Ⅳ型16例。GardenⅡ型及基底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微创固定,无需切开骨瓣植骨。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参照张振兴等评定标准:优25例(78.1%),良5例(15.6%),差2例(6.2%);优良率93.7%。骨折愈合30例,愈合率为93.7%。结论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有效的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脊柱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后环损伤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6例骨盆后环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4例;按照Tile分型:B3型1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应用脊柱钉棒系统固定,将万向椎弓根钉从双侧髂后上棘处开槽置入髂骨后部内外板间,钉尾沉于骨质内,连接棒通过双侧骶棘肌隧道放置固定后,在骨盆后环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支架"固定.结果 30例随访6~18个月,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棒、骶髂关节再次脱位及内固定物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3例,中2例.结论 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固定有效牢靠,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定位,创伤小,恢复快,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单位也可行手术,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下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钦州市中医医院骨科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锚钉组和螺钉组各21例,锚钉组患者行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螺钉组患者行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膝关节功能变化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情况出现。术后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以上,术后即刻X线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患肢功能障碍。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但锚钉组膝关节功能评分(92.97±3.15)与螺钉组(89.94±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5),但锚钉组膝关节活动范围(120.6±11.0)与螺钉组(118.5±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均有很好效果,带线锚钉固定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7例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9~68岁[(50.9±9.8)岁]。24例行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导航组),13例行徒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 d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Neo分级评价螺钉位置分级及皮质穿透率。结果者均获随访24~38个月[(27.7±4.0)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189.8±35.4)min]显著短于徒手组[(221.5±48.6)min](P<0.05),术中出血量[300.0(250.0,537.5)ml]〖显著少于徒手组[500.0(425.0,625.0)ml](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N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6枚,包括Neo分级0级83枚,1级2枚,2级1枚;徒手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4枚,包括Neo分级0级36枚,1级5枚,2级2枚,3级1枚(P<0.05)。导航组螺钉皮质穿透率为3%(3/86),徒手组为18%(8/44)(P<0.05)。结论对于寰枢椎骨折,在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时,应用O-arm导航辅助可以显著缩短或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比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及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前路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54例患者(后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丢失、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以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178.8±55.2)min]、术中出血量[(750.9±85.2)m L]均显著高于后路组的手术时间[(149.3±38.6)min]、术中出血量[(414.3±67.8)m 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后路组的Cobb角(9.6±2.4)°、Cobb角丢失(6.1±1.9)°均显著大于前路组患者的(4.5±1.9)°、(0.8±0.3)°(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术后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均较好,前路组的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后路组的缺点是术后Cobb角矫正丢失度大,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手术耐受力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考虑。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方法笔者以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接受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术后12个月随访,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其疗效做出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踝关节骨折处均愈合,回访数据显示,评分等级为优61例(66.3%),良29例(31.5%),一般2例(2.2%),差0例(0.0%),优良率为(97.8%),疗效较佳。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优良率高,且创伤小,感染率低,患者普遍愿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系统断裂、脱离、松动的可能原因。方法286例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有19例发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发生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断裂、脱离、松动,其中15例螺钉断裂(28枚螺钉),1例螺母脱出、钉杆分离,2例螺钉松动,1例连接棒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或融合不牢,术后过早活动并且未佩戴支具或佩戴支具时间过短,医师的操作技术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