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发伤对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多发伤及非创伤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各60例,年龄18~70岁。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5d用简明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并收集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结果排除术中长时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5例)、术后无法配合问卷(2例)及信息不完整病例(2例)后共111例患者参与统计分析。术后3d非创伤组11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异常[20.37%(95%CI 15.14~26.83)],多发伤组19例[33.33%(95%CI20.85~48.03)];术后5d,非创伤组5例患者异常[9.26%(95%CI 3.71~15.62)],多发伤组9例[15.79%(95%CI 8.93~22.30)]。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多发伤(OR 3.01,95%CI 2.08~5.12,P=0.001)、年龄(OR 4.60,95%CI 1.92~8.11,P=0.010)、舒芬太尼用量(OR 1.39,95%CI 1.05~1.97,P=0.027)为术后3d认知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数(OR 0.63,95%CI 0.52~0.74,P=0.041)为保护因素;合并多发伤(OR 2.84,95%CI 1.35~4.18,P=0.002)、年龄(OR 3.89,95%CI 2.51~7.87,P=0.013)为术后5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数(OR 0.57,95%CI 0.44~0.80,P=0.036)为保护因素。结论合并多发伤为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有年龄、舒芬太尼用量,受教育年数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病人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普外科ICU收治的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呼吸衰竭、MODS、休克的死亡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合并MODS(P=0.005)和呼吸衰竭(P=0.020)是与死亡率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伴MODS的患者,衰竭器官数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外科危重病人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死亡率很高,合并MODS和呼吸衰竭是死亡的显著性相关因素,对于高危患者,立足预防,早期综合治疗,尽可能的阻断或减缓MODS的进程,改善呼吸功能,对于提高生存率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8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单个危险因素,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引起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多发伤患者死亡率为9.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ISS≥16分、创伤后心脏骤停、低血压、急性肺损伤(ALI)/ARDS、机械通气、低体温、肺部感染、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高钠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ARF)、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减少、MODS、入院第1天输液总量≥5 L等危险因素与多发伤患者死亡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综合分析显示,严重颅脑损伤(GCS≤8分)、ISS≥16分、创伤早期心脏骤停、MODS(受累器官数≥3个)及感染性休克等是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充分认识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恰当的临床对策,可能是降低多发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死亡影响因素及早期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9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7.6±9.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1例,高处坠落伤26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5例。非手术治疗43例,介入治疗16例,手术治疗24例。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分析死亡影响因素;并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探讨早期救治策略。结果 79例患者中死亡1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死亡原因、年龄(t=0.926,P=0.357)、伤后至入院时间(t=0.009,P=0.993),存活组与死亡组无明显差异,但是患者是否合并休克(χ2=9.050,P=0.003)、损伤严重度评分(ISS)(t=5.225,P=0.000)、输血量(t=3.820,P=0.000)及损伤部位数(t=2.976,P=0.008)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ISS(OR=1.179,95%CI:1.027~1.353,P0.05)和输血量(OR=0.730,95%CI:0.596~0.894,P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休克、ISS、输血量及损伤部位数是影响多发伤合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因素;早期确定性止血是患者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 349例TBI患者,道路交通伤542例,高处跌落332例,重物砸伤291例,其他原因184例。其中47例在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2.0岁;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2匹配的原则选取94例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TBI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20~65岁,平均40.7岁。分析TBI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TBI患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主要与开放性创伤、受伤至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有关(OR=1.629、95%CI:1.284~4.429,OR=1.531、95%CI:1.227~4.302,OR=1.776、95%CI:1.363~5.728,OR=0.601、95%CI:0.275~0.930,P0.05),与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关系不显著(OR=0.581、95%CI:0.241~0.836,P0.05)。结论 TBI患者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开放性创伤、受伤至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是TBI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白蛋白水平是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0例,高处坠落伤23例,殴打伤8例,硬物砸伤10例,其他伤7例。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0例)和无脑积水组(198例)。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去骨瓣、硬脑膜有无缝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情况、血肿位置及腰椎穿刺有无引流脑脊液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50例(20.2%)发生脑积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23,P=0.031)、去骨瓣(OR=1.136,P=0.000)、弥散性SAH(OR=2.288,P=0.018)、硬脑膜缝合(OR=1.711,P=0.037)、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0.449,P=0.002)。结论高龄患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开放以及弥散性SA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取硬脑膜缝合、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西京医院急诊科确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38例,经24h血流动力学监测后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分成两组:CVP 6~10mmHg(63例)组和CVP 11~14mmHg(75例)组。采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AKI发病率和死亡率、乳酸等生理生化指标。统计分析CVP与感染性休克致AKI的关联。结果两组患者除CVP不同外(P0.01),其他生理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无统计学意义。低CVP组中AKI发病率为49.2%(31例),高CVP组中AKI发病率为78.7%(59例),高CVP组AKI发病率显著高于低CVP组(χ~2=8.12,P0.05)。其中高CVP组的AKIⅢ期患者(42例)显著多于低CVP组的AKIⅡ期患者(13例),χ~2=8.12,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的使用没有明显差别。高CVP组中死亡率为48.0%(36例),显著高于低CVP组的死亡率30.2%(19例,χ~2=3.93,P0.05)。相关分析表明,CVP和感染性休克致AKI死亡率呈正相关(r=0.80,P0.01)。结论中心静脉压处于较高水平状态增加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CVP可能会降低感染性休克致AK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Ⅲ度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10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烧伤患者分为合并应激性溃疡组(102例)和未合并应激性溃疡组(6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面积、伴发疾病等可能导致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探讨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Ⅲ度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2.998,95%CI为1.176~7.639,P0.05)、休克(OR=2.936,95%CI为1.198~7.246,P0.05)及烧伤面积(OR=2.536,95%CI为1.293~6.998,P0.05);早期给予患者补液抗休克、质子泵抑制剂防治应激性溃疡具有一定疗效。结论Ⅲ度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烧伤面积及是否伴发休克;对危险因素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控,积极治疗烧伤创面及预防休克可能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预测指标.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3例多发伤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8例,女性35例,年龄22~69岁,平均39.9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5例,高处坠落伤30例,砸伤12例,其他6例.AK...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外科相关急性肾损伤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06年4月~ 2011年1月开腹手术合并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46例,均符合RIFLF标准,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以同期开腹腔手术未合并AKI患者为对照,分析术后AKI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生存曲线分析术后AKI病死率与AKI分期关系.结果 (1)纳入开腹手术合并AKI患者46例,平均年龄(52.56±8.28)岁,其中既往有肾脏病史患者9例.按RIFLF分期示AKI Ⅰ期患者24例;AKIⅡ期患者15例,AKIⅢ期患者7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间术前肌酐、蛋白尿、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肾脏病史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相对危险度(OR)为3.19,肾脏病史的OR为6.28;围手术期血容量不足OR为14.78;蛋白尿OR为2.21;术中失血超过1000 ml的OR为3.71,纳入方程有意义;(4)术后AKI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KI Ⅰ期、AKIⅡ、AKIⅢ期患者间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科开腹手术后AKI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干预AKI发生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48h凝血功能检查,分为凝血功能障碍组(A组,68例)与非凝血功能障碍组(B组,52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休克、合并伤情况、颅内出血情况、液体复苏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障碍与休克(OR=3.073,P=0.036)、重型颅脑损伤(OR=1.794,P0.001)、液体复苏(OR=0.312,P=0.035)、多发脑挫裂伤情况(OR=2.911,P=0.040)、合并胸腹部损伤(OR=3.008,P=0.041)及酗酒史(OR=2.664,P=0.047)相关。伤后6个月随访,两组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R值A=0.613,R值B=0.464,t=2.107,P=0.046),非凝血功能障碍组优于凝血功能障碍组。结论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合并休克、胸腹部损伤及多发脑挫裂伤患者更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12.
骨盆骨折并髂血管损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并髂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的12例骨盆骨折并髂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人均有伴发伤及休克,其ISS均大于16分,平均30.32分,其中髂劝脉损伤11例,髂外外动脉损伤1例,本组9例病人术后获救;死亡3例,死亡率为25%,结论骨盆后 骶髂嵯节周围的严重损伤有时的会伴发致命的髂因管破裂,介入性血管栓塞技术及髂劝脉结扎术是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疝形成伴失血性休克的重型颅脑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以"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救治的54例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并与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未按该方法救治的48例同类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患者1周内死亡率以及伤后半年的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GCS、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4例患者1周内死亡13例,死亡率为24%;对照组患者1周内死亡16例,死亡率为33%(P<0.05).研究组患者伤后半年GOS显示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按休克程度行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创伤后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sometime cause severe injuries and can affect quality of life, lead to long-term disabilities or death of the pati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causing CPR-induced injuries and those of serious injuries.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forensic autopsy study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Among 885 forensic autopsies undertaken between 2011 and 2018, those in which the victim had undergone CPR immediately after cardiac arrest were recorded. ‘Serious injuries’ were defined as an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 score ≥ 3. CPR-induced injuries were evaluated by three experienced forensic pathologists. With the background and history of the patient, the circumstances of cardiac arrest and risks of causing CPR-induced injuries were determin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es.ResultsSeventy-five victims comprised the study cohort. CPR-induced injuries were found in 52 victims (69.3%). Rib fracture was the most common (60.0%), followed by sternal fracture (37.3%), heart injury (21.3%) and liver injury (8.0%).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higher age to be an independent factor causing CPR-induced injuries (odds ratio [OR], 1.07, P < 0.001). Thirty-six victims had 39 serious injuries in the chest or abdomen: fracture of ≥ 3 ribs (35 cases), aortic dissection (two), lung contusion (one) and rupture of the heart (one).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higher age to be an independent factor causing CPR-induced serious injuries (OR, 1.09; P < 0.001).ConclusionAging was the significant factor causing CPR-induced injuries and serious injur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腹膜后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1~68岁,平均42岁。穿透性腹部损伤9例,钝性腹部损伤51例。单部位损伤12例,多发伤48例。合并颅脑损伤9例,胸部外伤15例,四肢骨折16例,共损伤腹盆腔脏器125例次。受伤就诊时间为20min~3d,平均2.2h。所有患者行剖腹探查手术45例(打开后腹膜血肿探查19例),非手术治疗15例。结果本组患者中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6.7%),死亡原因分别为大血管损伤及严重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术后并发症包括胃瘘1例,胆瘘2例,十二指肠瘘1例,经充分引流后痊愈。结论 CT检查和剖腹探查是确诊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有效手段,是否打开腹膜后血肿探查依据血肿的动态情况及位置,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钝性损伤致下胸部肋骨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和早期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83例钝性损伤致下胸部肋骨(8~12肋)骨折患者,其中经CT影像学或剖腹探查诊断合并腹腔脏器损伤34例(腹腔脏器损伤组),无腹腔脏器损伤149例(无腹腔脏器损伤组),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意外跌倒、暴力击打)、肋骨骨折部位(单侧、双侧)和数目、入院时生命体征(收缩压、心率)、腹部体征、实验室指标(红细胞压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istic回归分析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83例钝性损伤致下胸部肋骨骨折患者中左侧肋骨骨折91例,右侧肋骨骨折79例,双侧肋骨骨折13例。本组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比例为18.6%(34/183),共计发生57处脏器损伤,其中脾脏损伤27例、肝脏损伤18例、肾脏损伤6例、肾上腺损伤3例、胰腺损伤2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和肋骨骨折数目与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无关联,而年龄(χ~2=6.349,P=0.012)、是否机动车事故(χ~2=7.133,P=0.008)、肋骨骨折部位(χ~2=11.506,P=0.001)、入院时收缩压(χ~2=18.531,P0.001)、心率(χ~2=5.932,P=0.015)、腹部体征(χ~2=6.416,P=0.011)和红细胞压积(χ~2=6.685,P=0.010)与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存在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动车事故(OR=5.64,95%CI:2.57~11.61,P=0.008)、双侧肋骨骨折(OR=4.25,95%CI:1.63~12.87,P=0.025)、入院时红细胞压积40%(OR=2.16,95%CI:1.98~5.29,P=0.017)是同时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钝性损伤致下胸部肋骨骨折,尤其是机动车事故、双侧肋骨骨折、存在明显失血指征者,要高度警惕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