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累及终板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累及终板的OVCF行PKP或PVP治疗的患者34例(34个椎体),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56~87岁,平均65.1岁。平均病程(4±2.7)d。记录并比较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VAS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PKP较PVP的椎体高度恢复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恢复、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VAS评分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累及终板的OVCF中,PKP术式有助于椎体压缩最明显部位的高度恢复,故推荐使用PKP治疗。但PKP并不能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2)球囊扩张时控制压力略低于产品规定的最大压力值,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球囊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郭大兴  薛福平 《武警医学》2020,31(8):679-68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9-12医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行PVP或PKP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12例(132椎),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PVP组和PKP组,其中PVP组伤椎68个,PKP组伤椎64个。记录两种不同术式手术前后 VAS 评分、伤椎椎体增加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PVP 组和PKP组术前和术后1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术后修复伤椎高度为(11.5±3.2)mm,明显高于PVP组的(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注入量也明显多于PV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 组术中骨水泥渗漏 23个椎体(33.8%),PKP 组渗漏12个椎体(18.8%),PVP 组并发症高于PKP 组。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但PKP恢复椎体高度上优于PVP,骨水泥注入量多,渗漏率低,临床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PVP组和PKP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椎体高度压缩率、骨水泥渗漏、住院费用等指标差异。结果 PKP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39.72±6.82)min/椎和(6.11±1.73)mL/椎,均明显高于PVP组(P<0.05); PVP组和PKP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PVP组和PKP组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VP组和PKP组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PK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压缩率均低于PVP组( P<0.05); PK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5.53%,明显低于PVP组的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VP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26±0.11)万元,明显低于PKP组患者的(4.97±0.23)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可以有效缓解疼痛,PKP有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大样本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的长期随访,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评价PVP和PKP,并探讨MRI在评价并发症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收集应用PVP、PKP治疗的OVCFs患者398例,术后随访2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X线、MRI评估术后椎体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情况。观察PVP与PKP术后骨水泥的渗漏情况、术后24个月内邻近椎体骨折及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 :PVP组与PKP组在VAS评分、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组与PVP组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水泥渗漏患者邻近椎体骨折比例高于非渗漏患者;在手术椎体再骨折、邻近椎体骨折的诊断率上MRI高于X线。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骨水泥渗漏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相关;MRI在PVP、PKP术前责任椎的认定及评估术后并发症方面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30椎,其中T81椎,T113椎,T1212椎,L111椎,L22椎,L31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下降到术后的2.2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5.3±34.2)%,中部恢复(61.5±35.1)%,后缘恢复(40.1±32.3)%。手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9.6°(0~30°)平均灌注骨水泥5.6 ml(2.5~9.0 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随访2~18个月,平均9.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矢状面排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2017年1—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43~84岁,平均61. 4岁。其中采用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50例为低黏度组,余50例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为高黏度组。比较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脊柱评分、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骨密度(BMD)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VAS评分、ODI脊柱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和B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脊柱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BMD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黏度组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后凸Cobb角均低于低黏度组,BMD水平高于低黏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黏度组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6%(8/50);高黏度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提高骨密度水平,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成小梅  王鑫 《兵团医学》2017,52(2):38-39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疗效。方法对20例22个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术前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T1W1,T2W1及STIR像MRI检查,结合患者的疼痛及叩痛部位来确定病椎。其中单侧注射10例,双侧注射12例,骨水泥注射量3~6 ml。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和Roland-Morris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VAS评分由术前9.07到术后2.46和最终随访时2.15(P<0.001)。RolandMorris评分由术前21.25到术后6.70和最终随访时5.55(P<0.01),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基本缓解,其中18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基本缓解。2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渗漏至椎间隙及椎体前缘约2mm,无神经压迫症状。术后患者均于术后3h至术后第2d下地行走,翻身及行动时疼痛缓解最为明显。结论应用椎体成形术是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很好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中掌握骨水泥搅拌时间及注入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1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VP组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PVP组102例,PKP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Cobb角及治疗有效率,VAS评分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KP组(P<0.05)。PVP组及PKP组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VP及PKP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PVP及PK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病程<6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98.4%)显著高于病程≥6个月的患者(73.6%)(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病程长短会影响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单球囊跨巾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61个.在X线临测下,经一侧椎弓根将单球囊置入椎体的中线区,使单球囊在椎体内跨中线扩张,骨水泥在椎体内跨中线分布.术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以及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随访6.0~12.0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36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每个椎体于术时间为(37.4±9.6)min,术后96 h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显著,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患者VAS由术前平均(7.3±1.0)分降至术后(2.7±0.8)分(t=19.53,P<0.01);ODI由术前平均(71.1±10.9)%降至术后(26.6±6.4)%(t=18.54,P<0.01).术前病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丢失平均分别为(14.3±2.8)mm和(10.2±2.7)mm,术后分别为(10.0±1.8)mm和(5.9±1.8)mm,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8和16.44,P值均< 0.01).Cobb角术前平均23.4°±5.0°,术后矫正至16.2°±2.8°(t=15.60,P<0.01).2例分别在椎体前缘和椎间隙内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椎体X线检查未发现骨水泥渗漏的表现.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无疼痛加重或椎体再次塌陷以及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情况.结论 经椎弓根单球囊跨中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间与放射暴露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江亚  刘群  刘锴 《创伤外科杂志》2017,(12):932-935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p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伤椎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背部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用于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并有助于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2月-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一医院对45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实施PVP或PKP,其中PVP组30例46节椎体、PKP组15例20节椎体。通过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及B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和BI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PKP组(P<0.05)。PVP组、PKP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分别为30%(9例)、13.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均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价格昂贵,住院时间长;PVP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Schanz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与PKP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术前和术后VAS评分,通过SPSS 20.0软件系统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11.23±2.34)°、PKP组为(4.12±0.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61±12)min、PKP组为(4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缓解疼痛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在矫正伤椎后凸方面PVP联合Schanz螺钉优于PKP,但手术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单号次序入院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均为48例。对照组采用双侧PKP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单侧PKP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骨质疏松对症治疗。对比两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体重、骨折部位等,观察并记录手术起始时间、术中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数、透视次数等相关数据,分析两种入路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及骨折部位等入院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及Cobb角测量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上述总体观察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各数据的比较仍无明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过程中记录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42.2±10.3)min、(18.6±5.4)次、(4.5±0.5)m L,观察组依次为(68.8±12.5)min,(48.9±6.2)次,(6.1±0.6)m L,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数为6例,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双侧穿刺入路相比,单侧穿刺入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简便有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和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并接受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其中PVP组38例,PKP组30例,骨填充网袋组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手术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统计分析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患者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5±1.3)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针道感染等。手术时间:PVP组(26.3±10.1)min,PKP组(46.1±15.6)min,骨填充网袋组(60.9±18.3)min;骨水泥注入量:PVP组(1.5±0.8)mL,PKP组(2.5±0.9)mL,骨填充网袋组(2.6±0.8)mL;骨水泥渗漏率:PVP组17/38(44.7%),PKP组7/30(23.3%);骨填充网袋组1/6;PKP组及骨填充网袋组的椎体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较PVP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骨填充网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但PKP和骨填充网袋较PVP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等方面更具优势,骨水泥渗漏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8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和无渗漏组,对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0例共110个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有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组和无渗漏组比较,术前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有无破坏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破坏为骨水泥渗漏重要因素.结论 术前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有无破坏等因素是影响术后骨水泥渗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