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大出血合并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主要死亡原因,预防和早期诊断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包含低压性复苏、止血性复苏和损害控制外科的"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明显改善了创伤后凝血病的救治结局。本文主要针对创伤后凝血病的临床救治,给创伤外科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凝血病是严重创伤诱发的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其增加创伤后出血救治难度和创伤后死亡率。依据创伤后临床表现,结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等实验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创伤性凝血病。采取有效止血、损害控制性策略、恢复机体内环境和合理补充血制品等综合性措施,将有利于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和改善创伤预后。  相似文献   

3.
创伤早期由于凝血系统激活而加重凝血功能障碍形成创伤性凝血病(TIC),而TIC的发生则进一步加重多发伤患者出血,是使多发伤患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TIC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大量研究发表,对TIC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等认识的不断深入,TIC患者预后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5.
王加平 《创伤外科杂志》2010,12(4):323-323,338
救治1例严重创伤,术中发生凝血病,经过积极救治,输血、保暖、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后治愈。  相似文献   

6.
凝血机制障碍是妨碍严重创伤病人出血无法控制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凝血机制受多方面因素调节,对于严重创伤病人,因为存在低血容量、低体温和代谢性酸中毒,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往往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正确认识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综合分析可能影响凝血指标的相关因素,是合理治疗创伤病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115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生率,分析造成创伤后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创伤后凝血病26例,凝血病发生率为22.61%;凝血病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T)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非凝血病组,D-二聚体(D-DT)水平高于非凝血病组,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血压≤90mm Hg、体温36.5℃、动脉血pH7.2的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凝血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ISS评分16分、收缩压≤90mm Hg、体温36.5℃、动脉血pH7.2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凝血病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SS评分、输液量和动脉血pH进入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286、5.128和3.962。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有发生创伤后凝血病的危险,ISS评分、输液量和动脉血pH是患者发生凝血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战创伤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创伤患者生理功能紊乱,病情不稳定,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成当务之急。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损害控制这一理论,并得到丰富与发展,众多经验和数据表明,损害控制理论可以显著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生存率。本文就损害控制理论的概念、应用指征、机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肝脏损伤并发凝血病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0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严重肝脏损伤并发凝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5~84岁,平均37.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7例(56.3%),坠落/跌倒10例(28.1%),压砸/掩埋伤3例,其他2例。分析其救治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 32例均为多发伤。入院后按"CRASH PLAN"原则,快速做出伤情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及抽血做凝血功能、配血等检测,按照损害控制复苏(DCR)原则进行复苏。术前有凝血功能障碍19例。大量输血按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各6~10U和10U冷沉淀配送22例。肝脏损伤Ⅳ级20例、Ⅴ级12例。手术包括清创性肝切除22例,改良肝周填塞13例;手术时间30~90min。本组共存活24例,死亡8例(25%),因肝脏损伤及其并发症死亡6例(18.8%,6/32)。结论Ⅳ、Ⅴ级肝脏损伤容易并发创伤性凝血病;DCR是严重肝脏损伤并发凝血病的救治策略;"改良肝周填塞法"和清创性肝切除是抢救严重肝脏损伤并发凝血病时的主要损害控制性手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肢体创伤后人体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肢体创伤后人体凝血状态的变化和急诊显微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将47例肢体创伤病人分成3组:Ⅰa组(例数=20)为单个肢体外伤,无失血性主头、胸部损伤,也未做显微外科手术;Ⅰb组(例数=13)创伤同Ⅰa组,但做了急诊显微外科修复;Ⅱ组(例数=14)为肢体多发性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或头、胸部损伤。各组均测定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黏附性(PadT)、凝血酶原时间(PT)、纤溶酶原(Pg)  相似文献   

11.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创伤后发生率较高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高,较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诊断和积极处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急诊创伤外科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创伤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就近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影响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67th Combat Support Hospital at Camp Bondsteel, Kosovo, treated victims of trauma on an almost daily basis at the beginning of U.S. peacekeeping efforts in the region. Military health care personnel must respond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when confronted with patient wounds resulting in massive blood losses. The limited medical resources of a field hospital often complicate efforts to treat the most severe injuries. One such case involved a young farmer riddled with gunshot wounds. Early volume/blood resuscitatio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surgery led to a massive blood coagulopathy. This case study describes the actions the physicians and nurses initiated to save this victim of violence. The subsequent discussion delineates methods to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es, blood transfusion alternativ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trauma resuscit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大出血伴凝血病的救治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2003年2月及2007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95~2003年未采用损害控制外科(DCS)及损害控制复苏(DCR)治疗的198例作为对照组;2007~2015年按照DCS及DCR技术治疗的423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均行Ⅰ期手术治疗;治疗组Ⅰ期急诊先行髂内动脉断血术以控制出血,伴脏器损伤者同时行相应手术控制出血并阻断污染,然后转往ICU按DCR原则行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结果对照组发生创伤性凝血病52例,其中死亡23例,死亡率44.23%(23/52)。治疗组中382例有进行性出血,86例出现凝血障碍。382例进行性出血急诊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206例加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对合并脏器伤按DCS原则行剖腹手术,同时按DCR原则作止血性复苏,及时输入血液制品及凝血因子。ICU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骨盆骨折固定等确定性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盆腹腔感染17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治疗组中发生凝血病者死亡率为22.09%(19/86),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结论严重骨盆骨折易并发创伤性凝血病。按照DCR原则行低压复苏和止血性复苏,同时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加骨盆外固定支架控制出血,将明显提高救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损害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并选择适宜手术时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于2008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21例严重创伤、复合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折、四肢严重软组织撕脱伤。平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30.3±2.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3±2.2。死亡1例,上臂截肢1例,2例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20例,结果满意。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损害控制性治疗,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降低手术风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严重创伤性凝血病防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作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一方面与无法控制的创伤出血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失血后凝血病有关。新近关于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病急救医学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医学救治措施的改进。本文阐述了严重创伤凝血病新观点及认识,旨在加深临床对该病症发生、发展的整体认识,以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创伤救治损害控制中应避免的错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我国多数医院创伤伤员分散于各个专科,在多发伤等需要跨学科理论和技术救治时常常出现错误而导致救治效果较差,因此,在创伤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避免出现人为的、医源性的二次打击.本文系统论述了在院外救治及转运、院内伤情评估、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救治中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