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2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不同年龄组术后部分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对老年患者采取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控制和治疗合并疾病,才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发病率、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年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病例共386例,其中出现临床谵妄状态的有26例。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谵妄状态的分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 3年内围手术期谵妄患者发病率为6.7%。其中谵妄活跃型22例,占85%;谵妄安静型4例,占15%;入院后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前发生谵妄5例,占19%;术后第1~4天发生21例,占81%。经临床综合治疗后谵妄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椎体外系反应、低血压、Q-T间期延长等短暂反应,总体恢复良好。结论围手术期谵妄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有较高发病率,临床上应加强了解和认识,加强与相关科室如老年科及麻醉科等学科的合作,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大中城市老龄化日趋显现。近年来我科收治60岁以上老年患者已占住院总数的40%,除眼科疾病外,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为确保老年高危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防止意外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于志萍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1,35(8):637-638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日益增多。其中亚洲人的发病率约占全球总发病人数的一半 。特别是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存在的内分泌代谢障碍及创伤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手术治疗时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对这类患者加强术后护理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手术风险,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现将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于我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71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187例,女性384例;平均年龄73.75岁。37.8%患者合并高血压病,18.3%合并糖尿病,12.3%合并冠心病。收集并分析可能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运用二分类Logistic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110例,占总数的19.26%。通过统计学分析,年龄(OR=0.6,95%CI 0.4~0.9)、术前合并高血压(OR=1.6,95%CI 1.2~2.1)、术前合糖尿病(OR=0.3,95%CI0.1~0.6)、心功能不全(OR=1.8,95%CI 1.1~2.9)、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3级(OR=2.2,95%CI1.2~4.3)、WBC计数升高(OR=1.8,95%CI 1.0~3.0)、低钾(OR=2.7,95%CI 1.3~5.5)、低白蛋白(OR=1.6,95%CI 1.0~2.5)、全身麻醉(OR=1.6,95%CI 1.1-2.3)、手术时间(OR=1.9,95%CI 1.2-3.1)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在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35例。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肺功能轻度受损8例,高血压15例,冠状动脉硬化10例。结果:全部患者平均住院19.3d。术后7例(18.6%)出现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系统4例和中枢神经系统3例并发症最多,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5.1d。结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多同时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手术治疗存在危险性;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内科合并症,尽量采用创伤小、快速的麻醉及手术方法,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就能够取得满意疗效。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征,掌握影响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方法:参考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27例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并对其影响因素用SPSS88.0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方差统计处理。结果:127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阳性项目得分明显高于常模,术前抑郁、焦虑情绪水平高于术后。结论:健康自我评价、社会支持、护理行为及经济负担等四项为影响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提高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高龄老人骨折逐渐增多。我院自 1 988年 1 0月~ 1 998年 1 2月共收治 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髋部骨折 66例 ,经采用手术、非手术方法治疗及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6例 ,男 3 0例 ,女 3 6例。年龄 70~ 88岁 ,平均79岁。 70~ 79岁 45例 ,80~ 88岁 2 1例 ;股骨颈骨折 4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 2 4例 ,其中有 2例为病理骨折 ,左侧3 2例 ,右侧 3 4例。 3 4例术前有并发症 ,其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 4例 ,房室早搏、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 6例 ,肺气肿、肺心病 4例 ,陈旧心股梗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128例老年FNF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4岁。致伤原因:跌倒伤75例,坠落伤26例,道路交通伤22例,其他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组(n=64)和对照组(n=64)。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快速康复方案、康复宣教、疼痛管理、康复锻炼。观察两组康复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血清缓激肽(BK)、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Y(NPY)等疼痛因子,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康复6、12个月,快速康复组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K、PGE_2、5-HT、NPY等疼痛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组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1%)低于对照组(59.38%,P<0.05)。结论快速康复可快速重建老年患者FNF行THA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抑制释放疼痛因子,且康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收治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8例,男性87例,女性81例;年龄60~89岁,平均73.8岁。分别采用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发生组(54例)与未发生组(114例),对比此两组的DORSSSP评分及改良DORSSSP评分,绘制基于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的工作曲线(ROC),比较此两种评分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7.35±4.68)分,改良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4.46±3.91)分;术后随访6个月,168例患者有5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54/168);发生组的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DORSSSP评分系统与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中,AUC分别为0.879、0.905,灵敏度分别为81.48%、90.74%,特异度分别为80.70%、86.84%,改良DORSSSP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DORSSSP评分(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发生并发症患者的DORSSSP评分、改良DORSSSP评分均高于未发生者,此两种评分系统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80例老年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4例3年内对侧髋部发生再次骨折。通过比较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农村/城市)、术后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健侧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指数等一般情况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总住院时间、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有无合并内科疾病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归纳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084,P性别=0.068),但骨折组患者中农村户口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折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明显长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平均住院时间=0.024,P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0.028)。骨折组患者健侧Singh指数低于Ⅲ级的比例以及出院后未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ingh指数=0.010,P抗骨质疏松治疗=0.015);经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农村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长、骨密度低、Singh指数低、未规律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风险较高。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偏低、Singh指数低于Ⅲ级、卧床时间长、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佳均为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因此应于第一次术后积极治疗合并内科疾病,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及早进行功能训练,以避免健侧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实施个性化术前禁食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06至2017-12行髋关节骨折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术前一晚22时禁食、24时禁饮的方案,试验组患者通过对手术时间进行分层,制定个性化禁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实际禁食、禁饮时间,中重度口渴、中重度饥饿发生率,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术后 24 h 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实际禁饮时间[(6.52±2.46) h]短于对照组[(12.79±3.56)h],试验组实际禁食时间[(13.26±2.13)h]短于对照组[(14.85±1.99)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中重度口渴(1.75%)、饥饿发生率(5.26%)均低于对照组(18.87%,3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 9.43%),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1.75%)低于对照组(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试验组住院天数[(5.64±0.49)d]短于对照组[(7.80±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结论 个性化术前禁食方案可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降低术前饥饿、口渴发生率,降低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误吸的发生,增加舒适感,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 7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2例纳入研究。术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术后7d内每日采用精神错乱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谵妄诊断,6项因素被选作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年龄&gt;85岁、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全麻、是否在伤后72h内手术、术后低氧血症、使用静脉镇痛泵。结果 52例(42.6%)患者在手术后7d内发生谵妄,其中活动过度型26例(50.0%),活动减退型14例(26.9%),混合型12例(23.1%)。单因素分析谵妄与非谵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3.02,95%CI1.28-9.32)、全麻(OR=2.55,95%CI 1.07-8.12)、受伤72h后手术(OR=2.31,95%CI 1.05-7.82)和术后低氧血症(OR=1.83,95%CI 1.02-6.49)。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RR=2.68,P=0.026)、全麻(RR=2.30,P=0.031)和受伤72h后手术(RR=2.14,P=0.041)。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全麻和受伤72h后进行手术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重视老年髋部骨折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髋部股骨转子间和股骨颈骨折十分常见。65岁以下老年人、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早期首选内固定,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有移位骨折可一期关节置换。移位、不稳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内固定治疗,可做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但是指征应从严掌握。损害控制技术较适合老年髋部骨折的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类型和体质等因素,选择不同假体类型进行髋关节置换,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48例的治疗结果。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48例,根据骨折类型和体质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148例152个关节,10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8个月,平均48个月。全髋关节置换6例,其中生物型2例,骨水泥型4例,髋臼均为生物固定;加长柄双极头半髋置换17例;其余均为常规骨水泥双极头半髋关节。术后髋关节按Harris评分,优38例,良55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质及全身状态采用不同类型的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能早期负重,恢复行走功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生活护理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第九医院骨科治疗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性29例,女性43例;年龄60~85岁,平均74.9岁。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置换组)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组(微创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和Harris评分(HHS评分)。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54.97±10.26)min、术中出血量(151.07±36.68)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4.53±1.09)d,明显优于置换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1周髋关节功能评分(66.23±3.59)分、术后1个月(77.83±3.51)分、6个月(83.19±3.99)分显著优于置换组(P<0.05);微创组患者SF-36生理功能(52.91±9.52)分、身体疼痛(55.16±7.83)分、HHS评分(88.71±5.39)分,同置换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关节稳定性好、易于运动功能恢复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