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杭荣华  张良西 《现代康复》1999,3(8):972-972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按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简略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三种。慢性胃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抗生索及保护胃粘膜药是疗效较好的一类药物,但仍有服药时间长,病程迁延,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我们采用超短波加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治疗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手法并超短波综合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肩周炎患者 137例 ,男 5 5例 ,女 82例 ;年龄 >2 0岁 ;病程 2个月~ 2年 ;临床表现为肩周围疼痛 ,夜间加重 ,活动有障碍 ,外展 <110°,内收 <2 5°,内旋 <4 0° ,外旋 <6 0° ,屈曲 <110° ,后伸摸棘限于同侧髂后上棘 ,肌腱附着点明显压痛。采用单纯手法治疗 6 3例 (手法组 ) ,手法并超短波综合治疗74例 (综合组 )。①手法 :患者坐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 ,分别在肱二头肌长、短肌腱 ,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压痛点作上下左右点揉 1min ;患者仰卧 ,术者坐于患侧 ,一手托肘 ,另一手握腕 ,由内向外 ,由小到大作旋转摇动 5~ 10次 ;一手握腕 ,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短波综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 采用超短波综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并与单纯超短波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 超短波综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超短波综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超短波紫外线综合治疗带状疱疹75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但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出现继发感染或后遗神经痛,有时疱疹完全愈合,剧烈的疼痛历经数年难愈。我们重点观察超短波加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率,及是否出现继发感染和后遗神经痛并与皮肤科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资料和...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窦炎为常见疾病,我科自2003年采用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超短波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短波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4例武春喜李荣梅作者单位:030800山西省晋中地区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我科自1995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超短波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4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148例患者均有持续或反复发...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累及 32个国家和地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重度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我国在SARS病原学研究和临床防治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对于这种新疾病尚缺乏深入认识。本文综合目前国内外有限的资料 ,对SARS的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1 致病微生物的确定目前世界范围内大量研究锁定SARS的致病微生物为一种过去未曾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 (Coronavirus)。电镜下该病毒颗粒位于感染细胞的胞浆中 ,呈圆形 ,有囊膜。经电镜负染可见病毒颗粒 ,多呈球形 ,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厦发病机制,结合超短波治疗原理,从根本上消除鼓室内渗出液,达到根治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方法:患者取坐位,打开输出开关在预热位5min,将一个直径3cm圆形电极置于忠耳乳突部,另一个同样大小的电极置于患耳对侧颊车穴处,每个电极与治疗部位的空气间隙1.5cm。治疗剂量:根据年龄而定。一般25、35、45mA。10岁以下儿童,单耳每次治疗8min,双耳者,每次每耳治疗5min。10岁以上患者,单耳每次治疗15min,双耳每次每耳治疗10min,每日一次,疗程视病情而定,一个疗程不超过12d。结果;30侧患者治疗8d治愈者4例,治疗12d治愈者24例,好转2例。无效0例。治愈率93%,好转率100%。结论:本组研究在于用超短波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方法注意同时消除鼻、咽鼓管、鼓室、乳突的炎症,突破了传统治疗此病仅治疗咽鼓管、鼓室而忽略治疗乳交炎的不足。惠有慢性鼻或咽炎的患者,应戒烟酒,避免由于烟酒的损害、刺激使咽鼓管水肿,阻塞而形成分泌性中耳炎;用超短波治疗前,应首先查找引起咽鼓管阻塞的原因,在消除病因的同时,用此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避免因病因未除影响治疗效果;超短波治疗可使肿瘤扩散、转移,肿瘤患者禁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烈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因病程发展迅速,症状严重,加之被迫隔离,远离亲情、友情支持,很多患者出现极度焦虑和恐慌,甚至抑郁和绝望,处于危机状态中迫切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 目的:对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后的疗效评估。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解放军小汤山医院。 对象:选择2003—05在解放军小汤山医院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干预的680例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男379例(55.74%),女301例(44.26%),平均年龄(35&;#177;7)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34.5%,高中占31.5%,大专以上占34.0%。100%伴有家人或同事感染的生活事件,其中有14.4%的人痛失亲人。病情程度:危重者占6.9%,稳定者占67.5%,康复期占25.6%。 方法:①将进行了电话咨询、未参加电话互助小组、集体调试、个体咨询和集体咨询的489例患者列为干预组,其余191例患者列为对照组。②采用SCL-90评定表评估2组患者人院时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分方法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种因子,采用分级评分法,级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③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包括:发放文字材料-自我调试宣传手册,医护人员关爱,电话心理咨询,集体调试,个体咨询,心理医生辅导等;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发放的文字材料-自我调试宣传手册以及医护人员的关爱。出院前对干预组与对照组采用SCL-90进行重新评估。④发放综合心理干预效果问卷(主要从对自我与社会认知、情绪情感、生活行为方式、生理及躯体症状4个纬度进行,采用等级评分方法,得分越高,干预效果越好,每1问题均采用自评与他评2种形式,如果自评与他评结果一致,认为问卷有效,否则视为无效)对2组患者进行于预效果评定。⑤采用SCL-90将所有患者人院时的评分与北京地方常模进行比较,采用SCL-90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进行测试、评估、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与北京地方常模SCL-90评定量评分的差异、干预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后与对照组SCL-90评定量评分的变化。 结果:共综合心理干预效果发放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669份,其中干预组483份。对照组为186份。纳入患者669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入院时SCL-90各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地方常模(P〈0.01),尤其在焦虑和恐怖因子水平上更高。患者中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大于3分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总数的45.5%和50.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者占被调查患者的86.5%。②入院时干预组的SCL-90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SCL-90的各因子分相比除了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干预组其余因子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 结论:危机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焦虑和抑郁症、降低人际敏感性、改善敌对情绪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和单纯红外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把本院872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6例,观察组采用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红外线治疗,按疗效标准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红外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无痛苦,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6月收住3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及治疗方法。结果32例患者中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4例。康复出院25例(78.13%),死亡7例(21.87%)。结论皮质激素的正确应用及早期器官功能支持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其预后取决于治疗时机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型变化,以期为SARS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指标。方法 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测定38例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 84%的患者其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各类淋巴细胞亚群[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绝对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T细胞降低者最多(占95%);在T细胞中,T辅助/诱导细胞(T4)降低者(100%)高于T抑制/杀伤细胞(T8)(87%)。从各类淋巴细胞分布看,T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者最多(占58%);B细胞和NK细胞百分率以相对正常或升高为主,相对下降者均很少,分别占2.6%和5.3%;在T细胞中,T4细胞的百分率降低者(82%)高于T8细胞降低者(34%),二者比值降低者占44%。结论 SARS患者的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均受到破坏,以T淋巴细胞受损为主,且T4细胞较T8细胞受损严重;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变化较相对计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SAP患者67例,按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肠蠕动抑制发生率、胰腺感染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死亡11例,病死率47.8%。ARDS组入院时呼吸频率、入院时及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入院24h Ranson评分、入院时胰腺CT评分、入院24h内肠蠕动抑制发生率以及胰腺感染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或P〈0.01)。结论SAP患者如入ICU和/或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仍明显增高,或肠蠕动抑制仍不缓解,同时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时,要警惕ARDS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嗜酸性粒细胞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预后判定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CELL DYN370 0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对 2 0 0例SARS患者及 2 0 0例其他发热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检测并对 10 0例SARS患者 (包括 11例死亡病例 )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89.5 %SARS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明显 (P <0 .0 0 1) ,且随着病情的好转嗜酸性粒细胞逐渐恢复正常 ,病情无好转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降低。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对SAR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系统地采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广东省新发4例SARS怀疑病例不同发病时间的各类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荧光测定(IFA)、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检测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采集的标本,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4例病例在发病后6—8d,均可检测到SARS.CoVIgM和IgG抗体;前3例病例SARS—Co V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增长,第4例病例SARS-CoV IgG抗体虽无4倍增长,但却有明显的抗体阳转过程。采用ELISA、IFA和中和试验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等标本的SARS—CoV核酸,结果只有病例1的3份咽拭标本阳性,其他标本均阴性。对阳性标本,采用RT—PCR扩增出SARS—CoV的M、N、s基因并测序,s基因序列和种系发生分析提示,该病毒与从广东省果子狸中分离到的SARS毒株最接近。未能从这4例SARS病例的任何标本中分离到病毒。结论检测结果证明,该4例病例报告可以确认为SARS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1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诊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或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live atypical pneumonia,IA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特征。方法 统计SARS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总体发病趋势;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照,分析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4例SARS患者中21~40岁年龄段占43.75%。在出现SARS疫情后31~50d病例数达高峰,全过程约4个月。SARS患者临床表现的前3位为发热、咳嗽和咯稀白痰,约2/3患者无肺部体征。X线胸片病变进展较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以及具有传染性为SARS的临床特点。结论 SARS患者在年龄分布、发病趋势、临床表现、X线胸片、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传染性等方面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有所不同,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在急诊科对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连续追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1年,了解其血清SAILS病毒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变化;追踪检测未发病者的SARS血清特异性抗体。方法用IFA和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连续检测SARS患者发病后第7、14、30、60、120、180、210、270、360天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14例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在第7天检出,滴度为1/40,120d达高峰平均滴度1/1120,180d开始下降平均滴度1/274,210d平均滴度1/163,1年后平均滴度维持在1/71。特异性抗体IgM滴度第7天均为阴性,14d检出平均滴度为1/32,30d检出达高峰,60d滴度开始下降1/86,120d后大部分患者IgM滴度消失。N蛋白抗体7d检出平均滴度为1/57,120d达高峰平均滴度1/319,210d后N蛋白抗体平均滴度1/187,270d平均滴度1/134,1年后平均滴度1/84,高于IgG抗体水平。与患者密切接触的10名亲属(包括2名儿童),检测血清中SARS特异性抗体,IgM、IgG抗体及N蛋白抗体全部为阴性。结论观察14例家庭聚集患者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1年后仍维持在一定水平,可为疫苗的研制提供指导。10名密切接触者血清中未检出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和治愈后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改变。方法 检测在急性期和治愈后不同时期SARS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DD)的变化。结果 与SARS恢复期相比,患者发病急性期的PT、APTT明显延长(P<0.01),FIB极显著升高(P<0.0001),DD含量显著升高(P<0.01)。急性期SARS患者血浆PT、APTT、FIB和DD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31.8%、53.2%、80.9%和50%。结论 在SARS发病急性期,大部分患者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约1/2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和轻度继发性纤溶亢进,重症患者可并发DIC。SARS患者治愈后,凝血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成人SARS病情严重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行成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情严重度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例成人SAR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相当 ,患病轻重无性别差异 ,但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轻症、重症、死亡患者的年龄、既往慢性病史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 )、呼吸困难、再次发热、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动脉血气分析异常、T细胞亚群降低、心肌酶升高及部分生理学指标异常、X线胸片病变程度 (肺病变、肺叶受损、肺受损面积 )、心电图改变、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上症状、体征与SARS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 ,正确判断病情严重度对指导临床救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改变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对其中 2例恢复后的SARS病人复查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SARS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 (简称“T4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 (简称“T8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 (2 84± 187个 /mm3 和 2 88± 16 7个 /mm3 ) ,所有SARS患者的T4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 (最低仅4 9个 /mm3 ) ,恢复期 2例SARS病人的T4和T8细胞恢复正常 ;与HIV、CMV、EBV感染者相比 ,SARS患者的T4细胞和T8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而T8细胞数量的减少则更为严重 ;与正常人相比 ,HIV感染者T4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但HIV、CMV、EBV感染者的T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 ,但可逆转 ;T4和T8细胞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SARS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