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描述了一种用倾角射线的IV DSA 检查方法,用来显示纡曲的头臂动脉。经皮穿刺尺静脉后,将5号辫尾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内,或经股静脉将导管置入下腔静脉。病人取仰卧位,下颞前伸,X 射线向头侧成25°角。以20ml/秒速度注射25ml76%泛影葡胺。适当延时后,以2帧/秒摄10帧、每秒1帧摄5—10帧的程序照片。作者检查了5例右锁骨上搏动性肿块疑为头臂动脉瘤的病人,影象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33例行小口径侧-侧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血管造影病人的资料。全部分流术术后立即用Doppler超声检查了通畅情况。术后1~4天再行血管造影以估价通畅性及栓塞可能的残存曲张。造影经股经腔静脉插管,包括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成象。测量轻分流的压力梯度及栓塞经胃冠状静脉或胃短静脉的通路。其中10例使用了Gianturco螺圈,2例使用了乙醇;1例用了上述  相似文献   

3.
无痛性血尿的病因还无法阐明。有时,多数无痛性肉眼血尿最后找出的唯一病理征象是肾脏输尿管静脉系统改变。作者复习了1922年以来关于泌尿道静脉曲张引起肾出血及血管造影检查的文献。并报导3例间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均作了静脉滴注分泌性造影和断层检查显示正常。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动脉期基本正常,稍后摄取间接肾血管静脉期片,或由下腔静脉插管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肾静脉造影有如下表现(1)显示粗大的肾髂静脉吻合伴发输尿管静脉  相似文献   

4.
岳伟东  刘军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1):92+96-92,96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对1例颈部外伤后颈部肿胀的患者行头颈、胸部CT平扫以及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显示右侧颈内静脉、头臂静脉被血栓充填不显影,上腔静脉、右肺动脉主干及肺段动脉内的充盈缺损,右侧颈外静脉、椎静脉丛、肋间、肩部等静脉侧支循环增多、增粗...  相似文献   

5.
经皮上腔静脉成型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上腔静脉支架成型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 1 5例 ,包括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1 0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3例 ,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2例 ,均先行右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穿刺插管至阻塞上段作造影、测压 ,显示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血栓等情况 ,再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入路置放上腔静脉支架。结果  1 5例患者均 1次成功地植入上腔静脉支架 ,1例患者因狭窄范围超过 1 0cm而导入 2枚支架 ,其余均置入 1枚支架。术后造影显示血流恢复通畅 ,手术前后梗阻远端测压从术前的 (30 .5± 2 .3)cmH2 O降到术后的 (8.8±1 .5 )cmH2 O(均为卧位测压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后造影侧支静脉不再显影 ,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 6个月 ,除 1例患者因合并血栓经局部溶栓、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改善 ,其余患者均无阻塞症状复发。结论 经皮上腔静脉成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复习了9例因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上腔静脉穿孔的病人。作者见到,诊断穿孔前4小时至7天,6例胸片显示导管的顶端轻度弯曲,其中4例见于侧位片,2例正侧位均可见。其中4只是单腔导管,2只为双腔导管;未见顶端弯曲的另3例2只双腔导管,一单腔者。上腔静脉穿孔与导管类型无关,但与穿刺进路密切相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成90°,导管经左头臂静脉和左颈静脉置入达腔静脉必须拐向右侧,导管的顶端可能位于右侧壁。本组病例中有3例导管贴在右侧血管壁上。未固定的导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的CO2血管造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O2血管造影在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评价中的应用技术及其价值。方法对10例慢性肾衰经桡动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CO2静脉造影,7例于内瘘远侧手背静脉穿刺,3例直接行内瘘穿刺,快速推注CO2每次40~60ml,完成到上腔静脉的全程引流静脉造影,并于肘部加压后完成1次前臂静脉造影。使用Toshiba Infinix Vc-i旋转DSA机,直接以减影模式实时显示,并对图像作叠加处理。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安全地完成检查,静脉表现为流畅连续的管状结构或显示为一连串气泡,7例手背静脉进针中仅1例清晰显示粗大的引流头静脉,其余显示了较多旁支;3例经内瘘直接进针,均清晰显示引流的头静脉,旁支稀少。5例手背静脉进针加压后造影显示2例头静脉发生变化,其余未见明显变化。所有上臂段头静脉,以及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均显示较清晰,叠加后图像更好地显示了连续流畅的血管。结论血管通路CO2静脉造影是安全经济和快速有效的手段;肾衰病人血管通路引流静脉有其自身特点,内瘘直接穿刺造影是引流静脉造影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技巧能够更好地显示靶血管及其病变。  相似文献   

8.
布-加氏综合征的腔静脉造影与B超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超及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在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42例病人均于血管造影前行下腔静脉或肝部的B超扫描。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法行单向 ( 14例 )或双向 ( 2 8例 )下腔静脉插管法 ,并快速摄片观察。结果 B超发现下腔静脉节段性或膜性阻塞 18例 ,下腔静脉入口处狭窄 2 4例。其中伴有单纯性肝右静脉狭窄或 (和 )阻塞 2 0例 ,肝左静脉狭窄 8例 ,肝中静脉狭窄 12例。肝左—中、中—右肝静脉之间形成交通支血管各 8例 ,左—中—右之间形成网状交通血管 8例。 5例下腔静脉轻度狭窄 ,血流通畅。下腔静脉造影示 12例下腔静脉近端狭窄 ,30例呈节段性或膜性完全阻塞。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显影各 8例 ,余 2 6例肝静脉均未显影。有 2 6例见明显的侧枝循环形成 ,且可见有侧枝循环血管呈瘤样扩张。结论 B超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性检查是筛选病人的首选方法。下腔静脉造影是布—加氏综合征的确诊手段 ,对完全性节段或膜性阻塞者行双向下腔静脉造影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欲行介入治疗者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肝静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以及静脉压力的测定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作者在为疑诊布 加综合征的患者行上述检查后有 2例发生血栓形成 ,现报道如下。病例 1 女 4 4岁。上腹部胀闷不适 1年余。下腔静脉造影 :下腔静脉近心端闭塞 ,肝右静脉显示良好 ,且与下腔静脉通畅 ,腰静脉、腰升静脉、肝包膜静脉明显迂曲、扩张。下腔静脉压为 2 9cmH2 O。 2d后予行介入治疗 ,行双向下腔静脉造影 ,示下腔静脉及肝右静脉内广泛新鲜血栓形成。经导管缓慢注入 30万U尿激酶 ,2 0min后造影示腔内仍有大量血栓 ,以防止肺栓塞发生 ,结束手术。病例 2 女 5 5…  相似文献   

10.
3D CE-MRA在评价腹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6):365-366,382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在腹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16例病例,先行常规MRI检查,随后经静脉注射Gd—DTPA20—30mL后连续三次行3DCE—MRA采集数据,对静脉系统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主要观察指标为下腔静脉、脾静脉、肝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形态变化。结果16例患者中,门腔静脉正常者9例,3DCE—MRA清晰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结构;门静脉高压3例,示脾静脉增宽迂曲,门静脉主干增宽及明显侧支循环形成;2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门静脉海绵样改变。结论3DCE—MRA是一种安全、敏感性高的血管造影技术,可提高腹部静脉系统疾病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多因素相配合的放射疗法治疗鼻和副鼻窦癌17例,非角化性扁平细胞癌6例,角化性11例。年龄32~64岁。TNM分类:T_(3-4)N_0M_09例,T_3N_1M_05例。T_3N_(2-3)M_03例。近期疗效为,原发瘤临床消退15例,残留肿瘤以后施行根据手术2例。放疗无效2例(T_4N_0M_0),结束治疗后死于原发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方法:对拟行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的113例尿毒症晚期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造瘘血管的手术条件。结果:本组113例最终实施手术者98例,90例造瘘血管可用,8例术后因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造瘘血管不可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选择动静脉造瘘术的适合血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 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2~1985年施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术中除测定门静脉压、冠状静脉压外,部分病例还作了冠状静脉造影及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观察肠-腔静脉端侧分流术后的肝血流动力学改变。 临床资料全组22例,18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变,4例为门脉性肝硬变。按child分级,A级14例,B级6例,C级2例。全组均有多次上消化道出血史,术前钡餐X线检查,食管静脉曲张。吻合口口径为0.9~1.8cm。分流前门静脉压为27.5~49.5cmH2O,分流后平均下降9.8cmH2O,13例测定冠状静脉压,分流后平均下降4cmH2O。 血管造影(1)3例分流前、后行冠状静脉造影。分流前冠状静脉增粗、扭曲,造影剂  相似文献   

15.
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及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40例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采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下腔静脉CTP检查,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及后处理图像所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密度变化特点及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19例肝癌沿肝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下腔静脉肝段及肝上段;邻近下腔静脉肝段的肝癌直接侵犯下腔静脉;6例轻度强化,未见明显侧支循环形成。9例肾癌沿肾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肾上段,无强化,见肾包膜静脉侧支形成及性腺静脉增粗。5例下腔静脉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呈节段性,壁不光整,可见条状或斑点状钙化,CTP后延迟扫描,病变段无明显强化,见明显的侧支循环。3例下腔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起自子宫,沿卵巢静脉及髂静脉上行,经下腔静脉侵入右心房,病变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坏死囊变,强化较明显,病变段附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发育异常所致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3例,表现为肝上段节段性狭窄,周围见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下腔静脉内平滑肌肉瘤1例,病变位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呈节段性增粗,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延迟CT扫描后不均匀强化,邻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下腔静脉病变的CT表现以充盈缺损、无或轻-中度强化、管腔狭窄及侧支血管形成为特征,下腔静脉CTP的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管腔狭窄和侧支血管,合理的CT扫描模式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心包膈静脉扩张致左心旁肿块:4例报告左心包隔静脉是左头臂静脉的一分支,有与膈下静脉吻合的横膈支,在腔静脉阻塞时可以起侧支旁路作用。作者报告了4例心包膈静脉扩张在胸片上表现为心旁肿块的病人,均经下腔静脉造影,CT和MR证实有下腔静脉之肝上部分的膜性阻塞...  相似文献   

17.
作者复习了4例心包膈静脉扩张的病例,并分析了其病因和X线征象及临床意义。心包膈静脉引流心包、胸膜和膈肌的静脉血,沿左心缘伴随膈神经上行于纵隔胸膜和心包之间,心包膈静脉回流到或内乳静脉、或左侧肋间上静脉,或直接回流到左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时,其可成为侧支循环通路。但是除了下腔静脉膜性梗阻外,很少有报道心包隔静脉在腔静脉梗阻时作为主要的侧支循环通路者。作者的4例心包膈静脉扩张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CT静脉造影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临床怀疑中心静脉病变血透患者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内瘘侧上肢肿胀,皮温增高8例患行均行中心静脉介入治疗,术前行前臂及中心静脉CT造影,在轴位基础上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荡密度投影,重建并记录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和范围。将CT静脉造影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CT静脉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3例(1例75%,2例90%),闭塞5例,其中左侧头臂静脉病变2例,在锁骨下病变1例,右头臂静脉病变4例,右锁骨下静脉病变1例:病变范围0.5~2.0 cm,平均1.2 cm,与DSA造影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CT静脉造影可以准确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和范用,为球囊和支架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形成机理及X线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69例经宫底穿刺作静脉血管造影 ,对正常和异常的盆腔静脉造影表现作了对比分析。结果 :48例 ( 69 6% )诊断为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 ,轻型 18例 ( 3 7 5 % ) ,中型 2 4例 ( 5 0 0 % ) ,重型 6例 ( 12 5 % ) ,2 1例 ( 3 0 4% )正常。结论 :盆腔静脉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的诊断方法 ,可以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静脉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8例行股静脉插管造影。结果: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均为静脉血管受压改变及侧支循环的形成。结论: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较典型,改变传统造影方式是发现并诊断C IVCS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