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1977年10月~1980年1月共作同种肾移植24例,术后存活15例,其中4例存活1年以上,肾功能正常,2例因排异反应使移植肾功能丧失,7例死于各种并发症。24例中共发生急性排异反应39次,其中在1个月内发生者30次。 术后早期的急性排异反应大都发病骤急,症状显著,有时与感染不易鉴别,须进行一系列检查,深入分析,明确诊断。数月后症状往往不很明显。急性排异反应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小动脉病变引起肾实质出血和梗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3例报告高淑贤,金祥秋(附属医第一医院泌尿内科)本文通过3例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的临床经过,阐明它的临床表现,与CsA急性肾中毒的鉴别,以及严密观察其治疗反应,正确及时的处理是继续保持肾移植成功的关键。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原发病均为...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2年10月,共进行同种肾移植术26例,肾源均为尸体肾。至2002年止,移植患者存活23例,占全部病例的88.4%,26例肾移植手术后,共出现排异反应34例次,经过正确诊断和积极抢救,除2例因超急性排异反应、1例因急性排异反应导致被迫切除移植肾外,其余均人肾成活。现将我们对同种肾移植排异的观察和护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手术作为终末期肾病替代性治疗显示了其不可怀疑的优点,但对手术后排异反应的预防及处理问题是医学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免疫抑制剂在脏器移植发展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自环孢素问世以来,对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大大减少了以往硫唑嘌呤和皮质醇的用量,使肾移植的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6.
我院自1997年6月以来,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0例,为了更好地预防急性排异反应和治疗难治性排异反应,作者正规应用骁悉4例,取得了确切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0例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前6例为对照组(年龄22~49岁,均为男性),后4例为观察组(年龄29~48岁,均为男性)。10例病人均为首次肾移植病人。给药方法:观察组:甲基强的松龙按常规剂量应用,一周内撤完,一周后改为强的松30mg口服维持。血肌酐在300μmol/L以下时,开始口服环孢霉素A,从每日7mg/kg开始,逐月减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9例接受相同血型尸体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淋巴细胞毒抗体阴性,术后发生加速型排异反应,经病理检查证实。加速型排异反应属不可逆性体液排异反应,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血管急性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常伴血栓形成、出血和梗死灶,在临床上表现为排异反应时间早、程度严重,常在1~2周内发生移植肾功能衰竭,对大剂量肾上腺醣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及时诊断,早期摘除移植肾,可避免盲目免疫抑制剂治疗招致严重不良后果。并就如何诊断和预防此型排异反应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10.
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自本世纪初,已有很多人致力于阐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及探讨抑制免疫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肾移植的适应症较多,手术操作简单,病理改变容易观察,所以许多人以肾脏为移植工作的研究对象。随着抑制免疫措施和血液透析方法的进步,近20年来,同种肾移植已经初步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根据世界各地总的统计,在免疫抑制剂的控制下,尸体供肾达到两年存活率的约为40%,组织型相近的同胞肾达到两年  相似文献   

11.
排异反应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与减轻排异反应是肾移植术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985年7月至1992年2月我院共施行肾移植术124例,成功率达93.5%。124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51例,由于我们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使排异反应得到积极控制。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及时发现排异反应的早期临床表现。因早期排异反应如及时发现和处理还可以逆转。因此,早期诊断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由于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实验室手段来预测早期排异反应(免疫学检查时间较长),因此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观察作出判断。我们体会对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护理人员应注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器官移植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其中肾移植是比较成熟的,因而使得一些濒于死亡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得到新生,有的重返工作岗位。但是,这项工作中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例如,组织配型问题,目前尚无一种可靠的免疫学方法;对急性排斥反应(以下略为急排)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尚缺乏成熟经验。 急排是移植肾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也是肾移植成败的关键。本文就12例肾移植病人的30人次急排的临床观察,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蛋白质组学变化,以期寻找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实验组以近交系雄性F344和Lewis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共8对。对照组以近交系雄性F344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共8对。分别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术后7 d获取移植肾组织,行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蛋白斑点数量分别为(554.0±34.0)和(542.0±21.0)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37个蛋白点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29个点得到较满意的肽质量指纹图,在SwissProt数据库中进行搜索、鉴定出6个差异的蛋白。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成功筛选并鉴定出6个可能与大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有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可能成为移植肾急排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1981年9月12日施行的一例同种异体肾移植至今已存活一年半余未发生过排异反应。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患者方××,男,16岁,多尿、贫血一年余,术前二月余浮胂、尿少、贫血加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加速排异或急性排异对激素连续冲击3次无效者称激素抵抗性排异(SRR),我们对5例SRR病员进行血浆置换(PE)治疗,其中3例行膜式一次分离,2例行膜式二次分离,5例排异均逆转。其机理是PE可去除循环中淋巴细胞毒抗体免疫复合物,淋巴因子,B细胞分化因素及其它介导物质。应用PE可提高移植肾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配型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补体依赖的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筛选受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受者群体反应抗体,比较分析传统HLA配型与交叉反应组( CREGs )配型两种配型方法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9例肾移植患者中,补体依赖的交叉淋巴细胞毒试验均为阴性。群体反应抗体(PRA)阴性103例,其中7例(5.38%)发生AR;PRA阳性6例,其中3例(33.33%)发生AR。传统HLA配型0~6 MM分别占0.92%,2.75%,3.67%,22.02%,35.78%,28.44%和6.42%,相对应AR发生率分别为0、0、0、0、15.38%、9.68%和0;CREGs配型6 MM时无移植病例,CREGs配型0~5 MM分别占2.75%,8.26%,20.18%,39.45%,26.61%,2.75%,相对应AR发生率分别为0、0、4.55%、11.63%、10.34%和0。将0~4 MM组合并统计,传统HLA配型与CREGs 配型AR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传统HLA配型与CREGs配型0~4 MM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0,P<0.01)。结论术前PRA阳性者,AR发生率高于PRA阴性者。与传统HLA配型相比,CREGs配型能够提高受者和供者HLA匹配的概率。0~4 MM时传统HLA配型与CREGs配型对AR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超急排异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赛尼哌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同期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20例肾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术前联合应用1剂赛尼哌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急性排斥反应、药物副作用及术后感染等发生情况,时间为6个月。结果:赛尼哌治疗组6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5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副作用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联合应用赛尼哌治疗的免疫抑制方案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改善移植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1968年芬兰的Pasternack A首先采用细针抽吸活检(FNAB)诊断急性肾排异反应以来,诊断方法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尝试。由于FNAB方法安全,出血等副作用少,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可定期重复使用,因而对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宝山  傅耀文  周洪澜  王伟刚  王钢 《吉林医学》2009,30(17):1953-195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结构、测量移植肾经线、计算移植肾体积、监测血流灌注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移植肾彩超检查209例次,未发生排异反应者,移植肾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为轮廓清晰规则,包膜完整光滑,皮质回声均匀,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清晰,血流信号丰富,移植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I)0.65±0.06,搏动指数(PI)1.52±0.48。发生急性排异反应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移植肾形态饱满,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清晰,肾椎体增大,肾内血流信号欠丰富,皮质边缘血流信号减少,移植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I0.81±0.09,搏动指数PI2.50±1.10。急性排异组移植肾宽径、体积、肾主动脉RI、PI均升高,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及时地监测移植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监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首选方法,为急性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