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断指(肢)再植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行断指(肢)再植术的80例患者(试验组)与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均行血清ESM-1检测,并根据试验组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将其分为发生组(29例)与未发生组(51例),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ESM-1表达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同时比较试验组中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血清ESM-1表达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分析血清ESM-1表达水平与断指(肢)再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血清ESM-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发生组血清ESM-1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ESM-1表达水平与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2.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整合素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整合素β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TMA)作为实验平台,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SACC和11例“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ACC组织中ESM-1表达较涎腺“正常”组织显著增强(P<0.01);整合素β1表达较涎腺“正常”组织显著增强(P<0.01),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侵犯神经呈正相关(P<0.05);SACC组织ESM-1和整合素β1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1)。结论SACC组织中ESM-1和整合素β1的表达上调,二者可能相互协同,共同参与了SA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激活素A(ACTA)、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及GATA结合蛋白-3(GATA-3)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5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志愿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ACTA、ESM-1及GATA-3表达水平。分析ACTA、ESM-1、GATA-3水平表达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相关症状的关系及三者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ACTA、ESM-1、GATA-3水平分别为(3.59±0.87)pg/ml、(1.11±0.21)μg/L、(44.29±6.63)ng/L;研究组ACTA、ESM-1、GATA-3水平分别为(6.16±1.74)pg/ml、(1.62±0.41)μg/L、(38.31±5.37)ng/L。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GATA-3水平降低,ACTA、ESM-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TA、ESM-1、GATA-3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均P>0.05),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疾病严重程度、高血压遗传史有关(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TA、ESM-1之间呈正相关(r=0.556,P<0.05),ACTA、GATA-3之间呈负相关(r=-0.546,P<0.05),ESM-1、GATA-3之间呈负相关(r=-0.752,P<0.05)。ROC曲线显示:3项联合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高于ACTA、ESM-1、GATA-3单项诊断(均P<0.05)。结论 ACTA、ESM-1及GATA-3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表达变化较大,与患者BMI、疾病严重程度及家族是否有高血压遗传史有关,3项联合检测对诊断妊娠期高血压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O-NPs)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1,PE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ZnO-NPs(12.5、25、50、70、80、90、100、200 μg/ml处理后)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不同浓度ZnO-NPs(0、10、20、40 μg/ml)刺激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24 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O-1及PE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12.5、25、50、70、80、90、100、200 μg/ml ZnO-NPs处理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9.76%、83.61%、63.10%、53.20%、48.11%、42.35%、38.06%、25.44%.0、10、20、40μg/ml ZnO-NPs刺激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O-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041±0.011)、(0.512±0.076)、(0.906±0.059)、(1.062±0.089) n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ZnO-NPs浓度与HO-1蛋白表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0、10、20、40 μg/ml ZnO-NPs刺激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PECAM-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7.966±0.046)、(7.993±0.036)、(8.629±0.052)、(8.811±0.039) μg/L,当ZnO-NPs浓度为20、4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ECAM-1蛋白的表达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nO-NPs能够降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存活率,并可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O-1和PECAM-1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股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醋酸铅染毒人股动脉内皮细胞后,用Hoche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caspase-3、P53、Bax、Bc l-2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10μmol/L醋酸铅处理24、48 h后,Hochest 33258-PI染色显示醋酸铅组细胞呈凋亡形态学改变。动脉内皮细胞的细胞免疫化学结果都显示醋酸铅组的caspase-3、P53和Bax阳性表达升高,而Bc l-2的阳性表达下降。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醋酸铅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醋酸铅可促进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pase-3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它涉及多种免疫反应,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它在一些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晋凌云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6):460-463
多种创伤均能导致嗜中性粒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在嗜中性粒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中嗜中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自由基及损伤性酶类。这些物质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效应网络,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本文就该过程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PECAM-1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06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病例80例,分为3组:轻度子痫前期组2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正常晚孕组(NT组)30例;胎盘组织中PECAM-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测定。结果:PECAM-1表达于胎盘绒毛血管内皮,重度子痫前期组同正常晚孕组比较,PECAM-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同正常晚孕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CAM-1表达于胎盘绒毛血管内皮细胞上,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表达降低,且随病情的加重其表达水平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纳入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CRC患者,根据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4个周期的治疗效果分为2组。分析NLR、ESM-1水平在CRC患者不同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分析NLR、ESM-1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最终124例患者进入研究。治疗前NLR、ESM-1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患者中52例无效;治疗前后,无效组NLR、ESM-1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1);治疗后,有效组NLR、ESM-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的NLR、ES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NLR、ESM-1与化疗治疗效果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7、0.425,P<0.05);NLR、ESM-1变化幅度预测CRC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776、0.825。结论 NL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纯化的甲型流感病毒体外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后,用RT-PCR法检测病毒整合细胞并复制状况,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H1N1病毒能感染血管内皮细胞且能复制。MTT结果显示,尽管H1N1病毒不能完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但能使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组的Annein V染色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病毒感染24、32 h后,细胞出现断裂的PRAP蛋白条带。结论甲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及增殖,并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硒对不同剂量砷致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抗氧化功能及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调节处于对数期的HUVEC细胞密度为1.0×105/ml,分别加入0(含10%标准胎牛血清,对照)和砷浓度为0.05、0.1、0.5、1.5、3.0、6.0、12.0 μmol/L的三氧化二砷溶液及在此基础上加入0.1 μmol/L亚硒酸钠溶液培养48 h.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 随着砷暴露浓度的升高,HUVEC细胞培养液中SOD、GSH-Px活力均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和ICAM-1、VCAM-1的表达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砷浓度为0.1~12.0μmol/L时,HUVEC细胞培养液中SOD 、GSH-Px活力均降低,ICAM-1的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砷浓度为0.5~12.0 μmol/L时,HUVEC细胞培养液中MDA的含量和VCAM-1的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砷浓度为0.05、0.5μmol/L时,加硒组HUVEC细胞培养液中SOD活力均高于不加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浓度为0.05、0.1μmol/L时,加硒组HUVEC细胞培养液中GSH-Px活力均高于不加硒组,MDA含量和ICAM-1、VCAM-1的表达均低于不加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砷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黏附分子表达增强,而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砷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RGD肽)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培养的人大网膜VEC为模型,检测不同浓度RGD肽作用下VEGF浓度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100~300mg/mlRGD肽作用24h后,VEGF浓度及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RGD肽呈浓度依赖性刺激VEC分泌VEGF,PKC介导了RGD肽刺激VEC分泌VEG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样蛋白-4(Angptl-4)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不同浓度(0、20、40、80、160 μg/ml)的AGEs与内皮细胞共培养24 h,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gptl-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漏出率来检测内皮细胞的通透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GEs(80 μg/ml)可明显上调Angptl-4 mRNA(分别为100%和260%± 18%)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00%和250%±32%),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分别为0.15±0.08和0.46±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Es可能通过上调Angptl-4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血管内皮的特异性生长因子,具有显著的促进内皮再生和新生血管形成作用。一氧化氮(NO)是强有力的血管舒张因子,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功能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拟将pcDNA3.1( )/hVEGFl2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离体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转基因内皮细胞分泌NO的能力水平,为基因修饰血管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休克反应(HSR)对人HMG1诱导内皮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别用含有HMGB10、0.1、1.0、10、20、50μg/ml的培养基处理热休克或未热休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共10h,分别收取细胞和培养上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其上清中的TNF-α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将HMG1加入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能明显刺激其TNF-α的分泌。在0.1~50ug/ml范围内,HMG1诱导EVC-304的TNF-α分泌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50ug/ml HMG1能明显的诱导EVC-304细胞的凋亡;热休克反应能明显的降低HMG1诱导EVC-304的TNF-α分泌和EVC-304细胞的凋亡。结论热休克反应抑制了人HMG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分子靶向治疗是专门针对在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增强了抗癌治疗的特异性和选择性,避免了一般化疗药物的无选择性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是靶向治疗中特异性最高的层次。目前已有多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作为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应用,临床试验证实许多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及联合放化疗可以取得较单药治疗更为明显的疗效,而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现就目前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作一评述,并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胰蛋白酶 胶原酶 (1∶1)混合酶液消化方式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简化完全培养液的组成成分 (不添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肝素等辅助因子 ) ,机械刮擦法分离单层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培养细胞用形态学、超微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鉴定 ,证实培养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0.
@@@@移植胰岛的血管重建速度关系到移植能否成功,其重要性体现在短期内使胰岛细胞快速恢复血供,不至因缺氧缺血而大量死亡,并且使移植的胰岛细胞尽快感知受体血糖产生胰岛素,血糖恢复正常;远期内由于移植胰岛成活率高,从而改善移植远期效果不佳的现状。因此,如何加速血管重建的进程是胰岛移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血管重建过程研究的现状及几种加速其进程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