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对流涎脑瘫儿童的疗效观察。方法:用言语疗法结合综合康复训练4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儿仅接受普通的康复功能训练,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对其流涎状态进行评估。结果:经过相应治疗,两组患儿流涎都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流涎改善情况和血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儿流涎控制率由9.38%提高到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患儿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患儿流涎情况,促进血液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对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应用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流涎症严重程度、表面肌电、Gesell发育商评分。结果:60例患儿中共56例患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3.33%(56/60)。治疗后患儿的平均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值明显高于治疗(P 0.05)。治疗后患儿流涎症状明显改善,Ⅰ级、Ⅱ级患儿多于治疗前,Ⅲ级、Ⅳ级、Ⅴ级患儿少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患儿的语言、精细运动、社会适应、个人社交的Gesell发育商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可作为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的理想治疗方案,通过针灸、按摩、用药等措施可促进患儿口腔及周围肌肉和神经的修复,减轻流涎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效果。方法:对32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进行行为干预,口腔运动训练,针刺及中药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经2—3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综合治疗是小儿脑瘫流涎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脑瘫流涎症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儿科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脑瘫流涎症患儿共4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并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患儿的流涎控制率、PI(血管搏动指数)及VP(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中医康复疗法对脑瘫流涎症患儿展开治疗,可有效控制其流涎情况,进一步促进患儿血液的流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宋雄  林小苗  邹林霞 《光明中医》2011,26(9):1858-185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在脑瘫流涎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SD)对两组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和单用口腔功能训练相比,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效果优于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能更有效改善患儿流涎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流涎的护理在脑瘫患儿语言训练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脑瘫合并流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配合流涎的护理30min,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康复训练30min,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流涎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构音障碍改善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流涎脑瘫患儿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其流涎症状,并能促进脑瘫患儿语言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王冬 《陕西中医》2019,(3):398-401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穴位按摩及吞咽协调训练联合应用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流涎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脑瘫流涎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实施中药贴敷及吞咽协调训练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加穴位按摩治疗。记录两组TDS分级、可进行面部精细活动、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分级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患儿TDS分级均得到明显改善,Gesell粗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适应性及个人社交能力方面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DS分级改善情况更明显,可进行唇部活动、舌头活动、咀嚼动作、吞咽动作及自主进食者例数明显增加,Gesell 5个方面发育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对两种治疗方案安全耐受性分级间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穴位按摩及吞咽协调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性流涎症疗效较确切,可有效控制患儿流涎症状,改善患儿面部肌群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腔感知觉促进技术、口腔运动训练技术和舌控制训练技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DDS、TDS及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DDS评分和TD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瘫伴吞咽障碍患儿的吞咽功能,增加有效吞咽动作,减少流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小儿脑瘫流涎治疗中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收治的脑瘫流涎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诊顺序、依据随机的原则分成试验组(常规治疗加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中医康复护理),每组42例,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生命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瘫康复全面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家长直接参与患儿训练,通过定期在医院内进行接受短期全面的康复与指导,在家中由家长坚持给患儿进行训练.采用C-WISC、GMFM、Barthel指数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疗效.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C-WISC、GMFM、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显著.结论:家庭康复是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医院-家庭康复模式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脑瘫流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按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Fugl-Meyer评分法(FMA)、吞咽障碍调查(DDS)、口部运动评估量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两组治疗后GMFM、FMA、口部运动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DS、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及口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卢红梅  毛红梅  马希贵 《河北中医》2010,32(12):1841-184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脑瘫的康复疗效。方法将8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配合针刺推拿疗法。进行2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年龄≤3岁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年龄3岁的患儿(P0.05);轻、中度瘫痪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高度瘫痪的患儿(P0.05);智力正常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智力缺陷的患儿(P0.05)。2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推拿更有益于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观察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对照治疗后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脑细胞营养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发育商(DQ)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GMFM评分、DQ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提高脑瘫患儿下肢肌力、肌张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下肢肌力2级以上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疗法、站立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下肢肌力及肌张力变化。结果:试验组肌力、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下肢肌力2级以上的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和康复治疗两种方法.疗程结束前后均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配合康复法和康复法比较,治疗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法可以显著提高脑瘫患儿流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7):592-593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SEMG)分析技术评价针刺联合口腔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纳入32例患者,均采用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吞咽动作的SEMG分析,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吞咽动作的RM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脑瘫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流涎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静止性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儿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靳三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采用Gesell量表对各组患儿进行适应性能力、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会交往5个方面评测,并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行MRI检查,观察大脑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esell各项发育指标均明显提高,大脑发育无异常例数显著增加,且治疗组的各项发育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静止性全面发育迟缓脑损伤儿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年龄、性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5%﹚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37.49±4.81)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得分结果(84.86±7.27)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针刺治疗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方便确切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