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肺与空肠、回肠、结肠组织上的VIP、P物质、CCK表达差异,探讨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及它们之间的基础物质。方法: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组,每组10只。低氧组大鼠给予每天8h低氧刺激,7天后取材。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肺、空肠、回肠、结肠组织的VIP、CCK及P物质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的肺VIP、P物质及CCK与空肠组织VIP、P物质及CCK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回肠、结肠没有明显差异(P0.05);低氧组大鼠的肺VIP、P物质及CCK与空肠相比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与回肠、结肠组织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常组大鼠肺与回肠、结肠没有差异,低氧组大鼠肺与回肠、结肠也没有差异。肺与大肠具有相表里关系。VIP、P物质及CCK是肺肠之间功能联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大鼠在接受不同的氧含量的刺激下,肺与回肠、结肠、空肠组织上的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胆囊收缩素的不同,探讨中医藏象的科学内涵,以及"四时五藏阴阳"理论整体论思想在中医学脏腑概念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27只SD雌性大鼠,分成高氧组、低氧组、正常组,每组9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低氧组(10±1)%低氧刺激,高氧组(40±3)%高氧刺激,2组均每天刺激8 h,共7 d。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肺、回肠、结肠以及空肠的VIP、CCK、SP含量变化。结果:正常组:肺与空肠组织上的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胆囊收缩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而回肠、结肠组织没有。高氧组:肺与空肠上的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而回肠、结肠组织没有;肺与回肠、结肠、空肠组织上的胆囊收缩素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氧组:肺与空肠组织上的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回肠、结肠组织上没有;空肠、回肠组织上的p物质表达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组织上没有。说明变化与外界环境有关。结论:在生理状态下,肺、回肠、结肠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密切。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及胆囊收缩素这3种物质是肺与大肠之间机能相关的物质基础,其变化与外环境相关,这为中医学《黄帝内经》"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生物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肺病(过敏性哮喘)、肺肠合病(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肺病、肺肠合病模型大鼠胃肠组织肠道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变化,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3组。造模结束后大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用4%多聚甲醛固定1周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病组、肺肠合病组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组织VIP含量无差异(P〉0.05);肺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有差异(P〈0.05),肺肠合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肺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均有差异(P〈0.05)。结论提示肺病可能影响到肠,VIP可能是肺与大肠相联系的共同物质基础,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神经肽学方面的现代医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吉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P物质(S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吉泰低、中、高剂量组和匹维溴铵(得舒特)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予束缚应激加大黄泻下及结直肠扩张法复制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大鼠处死后剖取小肠,测量小肠墨汁推进率;取下丘脑及结肠标本用RT-PCR半定量检测CRH mRNA及SP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组造模大鼠的下丘脑CRH、SP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肠吉泰低剂量组大鼠下丘脑的SP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治疗组大鼠CRH、SPmRNA表达下调(P〈0.05,P〈0.01);与得舒特组比较,肠吉泰高、中剂量组大鼠结肠SP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大便频次显著降低、大便性状明显改善(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且肠吉泰与得舒特组大鼠大便频次、大便性状及小肠墨汁推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吉泰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具有改善应激状态、调节肠动力、解除内脏高敏感性等治疗作用。推测肠吉泰通过调节大鼠下丘脑CRH、SP mRNA表达及结肠SP mRNA表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对束缚应激反应导致肠动力的紊乱,改善内脏痛觉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肠病(便秘)、肺肠合病(过敏性哮喘合并便秘)模型大鼠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组织中CCK8、CGRP、SP、VIP表达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方法制备肠病和肺肠合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五脏组织中CCK8、CGRP、SP、VIP的表达。结果虽然CCK8、CGRP、SP、VIP染色在五脏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经统计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肠病组大鼠肺组织中CCK8、VIP有差异(P<0.01),CGRP、SP有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肺组织中CCK8、CGRP、SP、VIP均有差异(P<0.01);与肠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肺组织CCK8、CGRP、VIP均有差异(P<0.01),SP有差异(P<0.05);而心、肝、脾、肾各组之间比较CCK8、CGRP、SP、VIP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提示在肠病和肺肠合病情况下五脏中大肠与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与其它四脏并无直接联系,说明肺与大肠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消化系统各组织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CCK-8)、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变化。方法 以1%卵清蛋白复制肺病(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观察其对从胃至直肠整个消化系统的6个主要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病理形态和相关调控物质CCK-8、CGRP、SP、VIP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肺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同步改变,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无明显变化。模型大鼠肺组织和结肠组织CCK-8(79 961.4±12 577.9,48 519.5±12 240.7)、CGRP(41 950.1±12 600.1,38 059.8±11 942.4)、SP(88 243.9±32 177.2,47 417.8±16 462.4)、VIP(20 711.4±7 334.6,43 208.1±13 433.8)均出现显著变化(P〈0.05,P〈0.01),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的上述物质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肺病可影响到结肠,引起结肠组织出现病理改变和相关调控物质(CCK-8、CGRP、SP、VIP)发生改变;而对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肺与结肠病理变化关系,揭示"肺病及肠"病理传变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制备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观察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与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粪水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与近端结肠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变化;采用ELASA法检测大鼠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与近端结肠组织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水含量增加,近端结肠AQP4表达显著下降;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与结肠组织匀浆中VIP与SP的含量表达无差异。结论 AQP4可能是"肺液"与"肠津"联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理肠饮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SP、VIP、CORT含量,以及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予避水应激+夹尾刺激+番泻叶灌胃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用药28 d后处死大鼠,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SP、VIP、CORT含量,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SP、VIP、CORT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对比,除中药低剂量组外,各药物组SP、VIP、CORT均下调(P0.05),尤以中剂量组明显(P0.01);各实验组大鼠的结肠组织均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加味理肠饮中剂量组能够有效的治疗IBS-D,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P、VIP、COR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肺病(过敏性哮喘)模型,观察大鼠肺、肠组织中SP、VIP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复制大鼠肺病(过敏性哮喘)模型,模型成功后免疫组化法观察肺、肠组织SP、VIP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病组大鼠肺组织SP含量明显增多、VI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肠组织SP含量减少、VIP含量增多(P<0.05)。结论:肺病组大鼠出现肺、肠组织SP、VIP含量的明显变化,初步提示了肺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可以影响及肠,出现大肠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建立肺病动物模型与肠病动物的模型,分别选取2个不同时间点(8d、16 d)观察12类不同的组织中相关活性物质SP、VIP、i NOS、CGRP的表达与关联,探求脏腑相关的病理实质。方法:本实验采用2批健康雌性SD大鼠,每只大鼠体重在110~120 g之间,每批35只。随机将每批的35只大鼠分为5组,均为正常组、限食组、限水组、高氧组和低氧组,测定肺、脾、肝、膀胱、肾脏、血清、胃、心脏、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中CGRP、i NOS、SP和VIP等物质的含量的变化来观察各个脏腑在神经肽相关物质的相关联系。结果:在CGR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和心脏(8 d)、肺和空肠(16 d)、肾和膀胱(8 d)、脾与肝(16 d)、心与回肠(16 d);在i NOS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与膀胱(16 d)、心与直肠(16 d);在S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与肝(8 d和16 d)、肺与回肠、结肠(8 d)、脾与胃(8 d)、心脏和回肠(8 d);在VI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和肝(8 d)、心脏和结肠(8 d和16 d)。结论:通过论证肺与大肠、肝脏、膀胱、心脏的关系,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此外,通过CGRP、SP、i NOS、VIP等指标发现心脏与肠道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从神经肽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熏烟联合气管注射脂多糖复制COPD大鼠模型。50只雄性大Wistar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分别用治肠药(生大黄)、治肺药(生石膏、苦杏仁、瓜蒌皮)、肺肠同治药(生大黄、生石膏、苦杏仁、瓜蒌皮)灌胃,连续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中SP、VIP含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SP表达较强,而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表达较弱;VIP在正常大鼠支气管上皮表达较强,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弱,各治疗组VIP表达明显增强。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SP在模型组肺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肺组织SP含量均明显降低,VIP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治肺组相比,肺肠同治组肺组织S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利大肠或治肺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可调节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神经肽SP、VIP的含量,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术生地颗粒治疗慢通过型便秘模型动物后肌间神经丛的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递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慢通过型便秘大鼠模型,使用白术生地颗粒进行实验干预,观察分析不透X线标记物胃肠通过时间,检查大便颗粒及重量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其近端结肠、远端结肠肌间神经丛的SP、VIP递质进行检测。结果干预组排便粒数较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明显增加。干预组大鼠不同节段肠肌间神经丛递质的表达,与自然恢复组比较,SP近端结肠增加,远端结肠无显著性差异;VIP近端结肠降低,远端结肠增加;与模型持续组比较,VIP近端结肠降低,远端结肠增加;近端结肠及远端结肠SP皆增加。结论白术生地颗粒可增加慢通过型便秘动物模型结肠黏膜下VIP、SP神经递质含量,对结肠蠕动有调节作用,对改善收缩波远端的肠段平滑肌舒张,近端肠段平滑肌维持收缩的协调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人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探讨电针治疗GB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反应观察电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GBS病人血清SP和VIP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和对照组GBS病人血清SP和VIP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电针组与对照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电针对GBS的临床效应可能与电针后血清中SP和VIP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法和从肠论治法对克罗恩病大鼠肺与结肠中VI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水溶液+无水乙醇一次灌肠法建立克罗恩病大鼠模型,分别灌胃从肺论治方(黄芪桔梗汤)和从肠论治方(黄芪黄连汤)进行实验性治疗,然后于0周、3周两个时间点测定肺和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变化.结果:0周时,模型组肺VIP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3周时,模型组肺VIP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各治疗组肺VIP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0.01),但西药组VIP升高较少,与正常组相比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结肠VIP在0周和3周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3周时结肠VIP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且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有关,尤其是VIP这一神经肽的分泌失调.中药从肺论治方和从肠论治方均能通过调节VIP分泌,减轻肺及结肠组织的炎性反应,而且从肺论治方在上调肺组织中VIP表达,从而改善肺血管功能,调节肺组织局部血供,促进损伤修复方面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抑木汤对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结肠黏膜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符合标准的肝脾不和型的D-IBS患者使用抑木汤(炒白芍15 g,炒白术15 g,防风15 g,陈皮10 g,黄芪20 g,党参15 g,茯苓20 g,山药20 g,延胡索15 g,滑石粉15 g,补骨脂15 g,炙甘草10 g)。一剂煎3袋,各150 mL。治疗组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治疗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继服第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思密达5 mg,3次/d,餐后服用。同上法服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抑木汤治疗组在治疗后VIP及SP均下降,NPY含量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IP及SP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PY含量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思密达对照组在治疗后VIP及SP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含量增高,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的D-IBS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血管活性肠肽(VIP)受体为研究对象,在胃肠肽平滑肌细胞受体(信号接收系统)水平测定实验性脾气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紊乱的信号传导障碍以及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机制。【方法】逆转录聚和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胃、空肠和降结肠的VIP两种受体VIPRl和VIPR2mRNA的分布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在胃窦部,仅有VIPR2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脾气虚组VIPR2mRNA含量降低;治疗组VIPR2含量明显升高。在空肠和降结肠,各组VIPRl和VIPR2均有表达,各组VIPRlmRNA含量均明显高于VIPR2。脾气虚组VIPRl、VIPR2mRNA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组VIPRl、VIPR2mRNA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VIP受体在胃肠道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可能与脾气虚所致胃与肠道肠动力紊乱表现的截然不同有一定关系,香砂六君子汤在大鼠实验性脾气虚胃肠肽受体水平的异常有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表达量的变化,从而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两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GRP与CCK8的表达。结果:在肺肠合病状态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肺、结肠组织中CGRP与CCK8的表达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肺肠合病状态下,肺、结肠组织中CGRP与CCK8的表达均发生了变化,提示在上述病理模型情况下,说明在上述病理模型情况下肺与大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提供了部分支持"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