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讨论了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中医学应属于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学是医学科学,不是自然哲学;坚持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将有助于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医学的生命学说、精气理论及天人相应现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与中国古代哲学或宗教的生命本原说、精气学说以及“天人相应”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拉蒙 《天津中医药》2015,32(9):571-573
由于中医学在基本观点和规定等方面与西医学截然不同,因此西医学认为中医学不能提供各种参数或变量,从而怀疑中医的疗效及其诊治方法。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医学不仅获得的应有的重视,而且由于其在医学和科学领域的发展,通过各种科学证据证实了中医学是有别于西医学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将阐述中医药学术认可的国际化重要性,中医学将不再只是西医学的附属品,中医学和西医学相结合的现代结合医学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结合医学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西医对照的方法研究经络的实质,认为中医学的经脉、营血、经筋、卫气和皮肤是经络实质。西医学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经络实质的主体;肌肉和皮肤属于经络实质次要部分。中医学的脉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管和淋巴管;中医学的经筋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肌肉和神经;中医学的营血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液和淋巴液;中医学的皮肤是西医学的皮肤。卫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与多种神经功能相仿,其位置又与神经血管相傍行一致。  相似文献   

4.
西方“身心二元论”思想将自然与社会、科技与人文塑造成对立的两极,而中医学“形与神俱”的“身心一元”理解则将自然与社会、科技与人文导入“共轭”的轨道。从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以“形与神俱”为中介达成统一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医学科技人文“共轭”思想的逻辑依据;从学理层面、治则与治法层面、方剂与药物层面揭示了中医学科技人文“共轭”思想的具体体现,深化了对中医学科技人文“共轭”思想的认识,也为当今思想界构建科技人文融合发展的努力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5.
杨雪 《中医教育》2013,(6):83-84,F0003
中医学是基于人文和生命的医学,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作为独具东方民族特色、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的医学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滋养,  相似文献   

6.
申琪  霍勤  李丽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893-894
中医学具有更强烈的人文属性,医学的发展受文化的影响,认识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中医人文理念增进医患关系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一般医学服务项目,优化就医环境,巩固和深化责任制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无缝隙的专科医学管理服务。将中医学人文理念与专科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中医学人文理念,并将中医学人文理念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管理方案中。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尊重示善、采集信息、表达共情、风险告知、协商决策等医患关系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心理学指标、生活质量、合理用药、药效评价、药学检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管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学习和运用中医学人文理念有助于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患者需求,发展特色专科管理方案,不断丰富医学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选修课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按照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凸显中医学特色、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的目的对中医学专业选修课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将限选课分为医学人文类、自然科学类、中医学类以及西医学类四类,任选课分为语言艺术类、医学相关类、中医学类、西医学类以及网络通识类五类,为培养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中医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相互滋养,人文精神亦是中医学的特质之一。作为中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阶段,临床教学不仅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实践,也应重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文章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在临床教学中的实施等方面探讨了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其本质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本文从东西方人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出发 ,探讨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思维特点 ,并就中医学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以及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探索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实践,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现实意识及社会价值。人文精神失落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人文精神培养与实践。明确界定人文精神的概念、性质、特点、地位和价值,探索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规律,研究总结实践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经验及所存在问题,对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的疗效。方法:在维持原降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加用安神中药治疗23 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 例患者22 例有效,有效率为95.7%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周为1疗程,1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医现代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方法:将中医的发展路径与现代西医发展路径进行比较。结果:中医现代的发展路径是由传统中医学向“新中医学”发展。“新中医学”是中医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形态。结论:中医由传统中医学向“新中医学”的发展,既要坚持中医的主体性和传统特色,又要借鉴西医发展路径的经验,充分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用中药及西药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医的科学属性学术界至今尚未达成相近的看法.本文从科学本质、医学的科学性以及中医与医学的关系论证了中医的科学性.然而中医需要发展,加快中医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但不能简单套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 ,应当运用科学的度量方法 建立中医症候的度量、病症与机体变化的关系,探究生理和病理过程.使中西医结合发展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医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54例,中西医组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和维生素B12维生素B2、庆大霉素外用,西医组给予左旋咪唑口服和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92.59%,西医组为77.78%,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3天愈合例数大于西医组(P〈0.01),中西医组愈合天数明显短于西医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口腔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疗程20天。结果:治疗组在症状、心电图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的效果,与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的效果。方法:对150例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50例,治疗6个月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中药组总有效率80%,西药组总有效率58%,治疗组和中药组比(P<0.05),治疗组和西药组比(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是治疗肾病的理想方法,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程玉梅 《中医药学报》2012,40(4):106-108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胰腺炎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以"胰腺炎,中西医"为关键词,检索1994年至2011年12月的相关文献,经过严格筛选后对其中的24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目前国内相关文献均认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胰腺炎,不仅效果明显,而且能缩短病程,减少病人负担。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无论对慢性胰腺炎还是急性胰腺炎,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