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第二掌骨侧胃穴是全息生物诊治胃病常用穴位,但目前尚缺乏该穴对胃机能活动影响的客观依据,笔者应用合肥科学仪器厂生产的EGEG—2D_2型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对53例胃病患者的双侧第二掌骨侧胃穴进行针刺前后胃电频率、振幅观察分析,旨在探索本穴对慢性胃病患者胃机能活动的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胃病患者均为本矿区职工、家属以及农民,皆为首次作胃电图检查;男43例,女10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3.
1 一般资料本组304例中,男162例,女14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10分钟,最长一周。其中急性腰扭伤123例,髋关节扭挫伤14例,膝关节扭挫伤23例,踝关节扭伤77例,颈部扭挫伤24例,肩关节扭伤23例,腕关节扭伤20例。2 治疗方法2.1 急性腰扭伤:取同侧第二掌骨侧腰穴。2.2 颈部扭挫伤:取同侧第二掌骨侧颈穴。2.3 腕关节扭伤:在同侧踝关节相应部位寻找敏感点;腕关节桡侧找踝关节内侧;腕关节尺侧部位寻找踝关节外侧。踝关节扭伤则反之在腕关节相应部位寻找敏感点针刺。2.4 膝关节扭挫伤:膝关节内侧扭挫伤,在肘关节的桡侧相应部位找敏感… 相似文献
4.
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治疗失眠方法颇多 ,均有一定疗效。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全息治疗仪作用于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治疗失眠患者5 0例 ,并设药物治疗对照组 40例 ,结果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5 0例中 ,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4岁 ,其中 2 0~ 2 4岁 4例 ,2 6~ 40岁 3 4例 ,41~ 5 0岁 7例 ,5 1~ 60岁 3例 ,61~ 64岁 2例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2个月 ,平均 6个月。对照组 40例中 ,男2 3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3岁 ,其中 2 3~ 2 7岁 3例 ,2 8~ 40岁 2 5例 ,41~ 5 0岁 8… 相似文献
5.
生物全息诊疗法特别是其中的第二掌骨侧疗法,其疗效显著,理深法简,容易记忆,便于推广。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更显出它极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针刺第二掌骨侧头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掌骨头穴是根据中医整体理论 ,拟耳针、眼针、头针 ,结合现代神经反射学说而探索的经验穴位 ,其具体取穴为将第二掌骨侧分为 4个点域分别为头穴区、上肢区、躯干区及足部下肢区。取远端 1 /4处为头穴区 ,针刺此区对 2 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观察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病人 2 7例 ,男 2 1例 ,女 6例 ,全部经头颅CT证实脑血栓形成 ,年龄由 42岁到 73岁 ,病程 2个月到 3年。2 取穴与手法 取双侧第二掌骨侧头穴处 ,平补平泻手法 ,捻转频率约 1 80次 /分 ,连续 1分钟 ,留针 2 0分钟 ,再捻针 1分钟出针。每日 1次 ,1 5天 1疗程… 相似文献
7.
针刺第二掌骨侧治疗心律失常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第二掌骨侧疗法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几年来针刺第二掌骨侧疗法[‘1治疗心律失常68例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4岁。经坐位听诊Zmin以上或心电图提示早搏次数大于5次/min,或呈二联律、三联律。2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腓肠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灸方法治疗腓肠肌损伤58例,取穴头针足运感区、肌肉疼痛起止点。结果:58例患者一般5-10天治愈,治愈5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迭100%。结论:针刺治疗腓肠肌损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80例渭病组(胃脘痛)与40例肺病对照组和4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左右手第二掌骨桡侧全息胃穴的皮肤阻抗、组织内氧分压(PO2)和酸碱度(PH)值的检测,着重研究了第二掌骨侧全息们与胃脘痛的关系。结果表明:(1)胃脘痛患者左右两侧的全息胃穴气血相对失衡,全息胃穴可以反映胃脘痛且具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2)健康人左右全息胃穴的气血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0.
11.
放血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放血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AG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放血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和依托考昔片,观察周期为1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 h、4 h、1 d(疗程第2日)、3 d、7 d(全疗程结束之后次日)6个时间点进行疼痛强度自我评定以及功能障碍、红肿、拒按程度等评定;治疗前以及疗程结束后次日晨检测血尿酸(SUA)。结果:治疗后1 h,治疗组各种症状积分均降低,和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4 h开始,对照组的疼痛较治疗前改善(P0.05),红肿、功能障碍等症状较治疗组改善不明显;疗程结束时,两组S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放血联合针刺能迅速改善AGA红、肿、热、痛的急迫症状,在1 h即时疗效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赵海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136-138
目的 探究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抚顺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36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此后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加入针刺治疗,治疗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臀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方法]取穴臀痛穴。采用整体平衡针刺疗法,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针感为宜。[结果]34例中,治疗1次,临床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1例。[结论]针刺平衡穴位激发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能达到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自我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林荣彧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3)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西药的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通便效果观察比较,3周后瘫痪疗效比较。[结论]临床症状减轻,合并症较少,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腰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依据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病例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后溪穴、合谷穴、威灵穴和精灵穴,留针期间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麝香解痛膏外敷治疗. 结果: 治疗组治愈29例,占87.88%;好转3例,占9.09%;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治愈21例,占63.64%;好转3例,占9.09%;总有效率72.73%.从治疗结果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明显、疗程短、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方便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阶梯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阶梯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关节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RMDQ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97.50%,对照组有效率82.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阶梯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能改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提高腰椎活动度,降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相似文献
17.
18.
王克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22-23
从头针、体针、眼针、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早期针刺介入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研究进展,从中可知针刺疗法作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用方法,而且早期介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冰棒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 60 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药物和鼻饲饮食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阿呛穴,使用自制小冰棒对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等与吞咽有关的黏膜肌肉进行冷刺激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 23.3% ,治疗组有效率96.7%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针刺配合冰棒刺激治疗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1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3 例和对照组 48例。治疗组用针刺(主穴:翳风、阳白、地仓、颊车、牵正、合谷。配穴:鱼腰、太阳、四白、颧 、下关、迎香、风池、水沟、承浆、足三里)配合穴位注射(用2 m L 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1 m L,选取患侧翳风、颧 、阳白、地仓和迎香5 个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后各注入0.2 m L,隔日1 次)及游走火罐(针后,在患侧面部用闪火法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53 例,对照组48 例采用常规针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 72.9% ,治疗组显效率 92.4%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游走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