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将存活大鼠60只随机分为活血化瘀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15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活血化瘀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以血塞通0.6,0.4,0.2 mg/g体质量灌胃;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以生理盐水0.01 mL/g体质量;连续灌胃15 d,1d1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暗带区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量、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果: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半暗带皮质区域VEGF、bFGF表达明显增多;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半暗带区域vWF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明显增多,.微血管教增多(P<0.05),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Nestin、BDNF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总面积增多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促进缺血后血管再生,改善半暗带改善血液供应,促进NSCs的增殖、迁移并分化,进而启动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缺血组织中微循环建立,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微小残留白血病小鼠的作用及其凋亡机制.方法:建立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胃饲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每次0.2ml,每日2次,观察生存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脾细胞凋亡比例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中药组生存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第7天,中药组接近正常组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P<0.01.中药组脾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动物G2+M期细胞有阻滞现象.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延缓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凋亡因子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活血化瘀对其干预的影响,提示人们对中医药抑制冠心病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的认识,探讨冠心病的一种新的可能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凋亡因子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活血化瘀药对其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Ap)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遗传基因调控的主动而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疾病中.随着活血化瘀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笔者就凋亡因子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和活血化瘀药抑制冠心病中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皮瓣移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大面积缺损,但术后会发生皮瓣坏死及低质量成活会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皮瓣成活率和成活质量的防治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祛瘀生新”思想的指导下,皮瓣术后坏死的防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阐释中医学对皮瓣坏死的认识、“祛瘀生新”的医学本质,探讨应用活血化瘀法提高皮瓣成活质量的科学性,以期为预防皮瓣坏死、提高皮瓣成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发展迅速,恢复慢且致残率高。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脑内局部血肿及其占位效应、继发脑水肿、脑细胞死亡及血脑屏障破坏等,从而引发脑损伤,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探索其改善神经功能的靶点及机制,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理论认为脑出血属于"离经之血",离经之血即为瘀血,因此,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脑出血中广泛应用,成为出血性中风的常规疗法。近年来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活血化瘀药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活血化瘀法对脑出血后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过程起着关键的干预作用,在血肿清除和改善微循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面有显著疗效。文章总结近五年活血化瘀药(三七、丹参、水蛭),方剂(补阳还五汤、抵挡汤、脑血疏口服液、通窍活血汤等)及复方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作用靶点,从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方面论述了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及其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组病例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8岁。72岁,中位年龄52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42个月。其中6例患者既往接受过西医非规范治疗,效果不佳,余为初诊患者。按文献诊断为PV,且均处于红细胞增生期。正常对照为本院健康工作人员,年龄28岁-53岁,中位年龄43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的发生及凋亡细胞的面密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蜕膜中凋亡基因Fas、Fasl变化.结果:祛瘀生新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可显著增加子宫蜕膜中凋亡细胞的面密度,增强加Fas、Fasl的表达水平(P<0.01).与益母草组和药流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化止血饮的疗效优于益母草组及模型组.结论:祛瘀生新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能通过增强凋亡细胞的面密度,增强蜕膜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促进蜕膜剥脱加速,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的时间,达到减少阴道出血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生精细胞的凋亡是维持精子发生动态平衡,限制生精上皮生殖细胞数量的一个重要生理机制,受多种因素调控。本文就基因对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凋亡调控的研究近况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生精细胞凋亡在精子的发育、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过度凋亡则可能是男性不育的病理环节。目前针对生精细胞凋亡并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此方面有一定优势。就生精细胞凋亡与不育症的关系及相关中医药干预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远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血小板拮抗剂、血小板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活血化瘀中药4类药物组合对9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远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通过生存分析发现,4种药物干预组合对颈动脉狭窄率变化值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化瘀中药参与组较无活血化瘀中药参与组延长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时间约4个月。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氯吡格雷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变化情况有关(P〈0.05);年龄、糖尿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活血化瘀中药与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是否伴有高血压是对颈动脉狭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但并不影响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有效延长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2.
气体信号分子与活血化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的问世以及“气体生物学”概念的提出,为活血化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学“气”与气体信号分子在气的来源和中介功能方面相关。从气血相关全面认识血瘀证,才能使活血化瘀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常规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口服,疗程12个月。使用64排螺旋CT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及斑块数目的变化,并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瘀证记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变化值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冠状动脉斑块数目及CAC积分均明显减少,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活血化瘀中药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并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瘀证计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瘀证的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他汀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可达到更好地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及稳定斑块的作用,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法。应用活(破)血逐瘀法治疗28例PV患者,其中4例临床缓解,12例好转,总有效率达53.6%,活(破)血逐瘀法治疗有效者骨髓中红细胞生成素依赖性红系祖细胞及红细胞生成素非依赖性红系祖细胞均明显减少,尤以后者更为显著。本疗法主要通过作用EPO- CFU-E而发挥疗效,此外,活(破)血逐瘀治疗有效者骨髓成纤维样祖细胞数量亦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脾肾不足为主,故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并结合西医治疗成为了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治以活血化瘀与补益脾肾并重,并结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重视活血化瘀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近5年来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总结活血化瘀法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根据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活血化瘀法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各自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活血化瘀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运用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活血化瘀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然而活血化瘀法的用药方式、使用时机及与其他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尚需作进一步临床与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小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出气虚血瘀为脑小血管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阐述益气活血逐瘀法为脑小血管病病情波动期的主要治法,认为根据疾病特点及其病因病机进行动态管理能及时截断病情进展,减少脑内病灶的产生,防止神经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疮疡疾患的病理基础;中医、中西医治法治则;筛选活血化瘀中药,以促进治疗疮疡血瘀证的药物开发.方法追溯自晋代至清代疡科治疗专著30余部,分析疮疡疾患的病因病机;统计疮疡内治处方出现率较高的中药排序,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查阅现代文献,归纳血瘀证时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分析治疗疮疡各类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结果疮疡疾患病理基础,肿疡以气滞血瘀伴湿热毒为主证;溃疡以血瘀伴气血两虚为主证.治法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药物以甘草、当归、金银花、赤芍、人参、黄芪、桂枝为主药.结论疮疡疾患以活血化瘀治法为主,辨证佐以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习惯性便秘可分为实秘和虚秘2大类,其中虚秘是由于气血两虚不能鼓动胃肠蠕动而致"瘀",因此治疗虚秘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辅以益气、润肠、温阳等方法,选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治疗,可谓药证相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