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B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有9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66.7%。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疾病,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肛门排气、腹部症状消失、液气平面消失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加快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肛门排气、腹部症状消失、液气平面消失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加快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及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32例采取西医保守疗法,观察组32例采用中药介入配合西医保守疗法,两组均行舒适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75%,对照组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优于单纯西医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肠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X线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X线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85.00%)及总有效率(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80.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有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为96.67%。结论复方大承气汤治配合中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郸城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价值。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75.56%,随访1年后,观察组仅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15例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复发而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运用、抑酸、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肠汤(大黄、枳实、厚朴、木香、莱菔子、黄芪、赤芍、败酱草、炙甘草)保留灌肠。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0.7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从2008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地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4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21例患者治愈,所占比例为80%,对照组有17例患者治愈,所占比例为6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比仅采取西医治疗的疗效要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消除症状,进而治愈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11月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肠梗阻的基础治疗;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肠外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胃管注入及热敏灸等治疗。结果:对照组36例患者,痊愈2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36例患者,痊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明显好于纯西医疗法,临床上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86例临床病例观察分析,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1997年6月-2011年9月共收治86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液平衡、应用抗生素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100%,治愈时间为(9.23±3.12)天。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愈35例,治愈率81.40%,治愈时间为(13.23±4.10)天。在治愈率与治疗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57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7,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治疗组除西医治疗外加中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迅速好转,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舒适护理对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舒适护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98.08%,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00%、8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非常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加快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施以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注射液静脉输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连用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为69.7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0.2%乳酸左氧氟沙星和0.5%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妇科千金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充分发挥中西药优势,提高疗效,是治疗慢性盆腔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经宫腔输卵管通液术加微波理疗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通堵汤保留灌肠,观察2组治疗前后输卵管复通率。结果:观察组治愈35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8.7%。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有32例受孕,受孕率66.67%;对照组有18例受孕,受孕率37.50%。2组受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经期盆腔封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养阴汤。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1.25%,治疗组有效率为78.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21%,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支原体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加用中药复方甘草片,疗程为7-10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溶剂调和中药敷脐治疗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住院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中药调和溶剂为米醋、蜂蜜、植物油,试验组中药调和溶剂为米醋、蜂蜜、芥末油、黄酒、鲜姜汁。治疗后,以梗阻症状评分(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1.08%,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对照组有1例中药贴敷局部皮肤过敏。结论在中药敷脐法治疗恶性肠梗阻时,调和溶剂应加入辛香走窜之品,可使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对缓解患者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