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学角度并吸纳现代物理学、生物学、基因学等现代自然科学成果,解析中医"气一元论"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中医学整体思维的科学性,对中医的发展及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谈气一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昌  梁华龙 《河南中医》2009,29(5):431-433
"气一元论"为先秦道家稷下学派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宇宙的本质;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尽管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逐渐精确,但中医"气一元论"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气一元论为中医学元整体观念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故通过研究气一元论的演变并结合现代科学的生成整体论、混沌理论、耗散系统等内容阐释中医元整体观念的哲学基础并分析其科学性,以丰富中医理论体系内涵,为中医现代化研究开启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根本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医学发展深受气一元论的影响,气一元论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环节,而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平乐正骨理论也同样深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平乐正骨理论认为,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无不与气血有关;其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气一元论思想。本文就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对平乐正骨理论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阐释中医学的科学内涵,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借用现代科学的知识阐述方式介绍中医的科学内涵,是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从本体论的角度阐明了物质世界统一于气。中医学受此思想影响,从医学角度对哲学层面的气进行了发展,既承认其物质性和本原性,又在功能性和普遍联系性上对其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气机和气化的概念。从气本体角度出发,剖析气一元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一气周流,万物基始;多元之象,总统于气;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以期为回归中医本真的思维方式、解读中医经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从气一元论与原子论的角度分析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不同之处,中医学是在气一元论思想指导之下形成的,包含有机整体论观点和朴素系统论思想;西医学是在原子论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包含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观点。中医学与西医学分别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现代医学要求两种医学的统一,将两种医学的思维方式在保持其各自优点的前提下提高到现代系统论思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郭刚  王琦 《北京中医药》2014,(9):668-670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一种"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内含以非线性为主要特征的象思维、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数思维、以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取象运数、以整体性为主要特征的形神一体以及以模糊混沌性为主要特征的气一元论,是以象数思维、类比方法、整观联系、直观悟性、辩证析理等思维形式为载体,来呈现中医学的系统性、非线性、不确定性、不可计算性、动态性、随机性、模糊性、混沌性等复杂性特征,从而滋养和承载中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中医学的整体观是"元整体观",而不是"合整体观",元整体的本原是混沌一元的整体,由整体产生出部分。"气一元论"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由混沌一元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阴阳生万物。中医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孕育和发展,"气一元论"贯穿《黄帝内经》始终。因此,只有明确了《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和分类及其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体观。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现代研究进行了60余年,但还未解决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学问题,缺少适用方法是一个关键所在。作者从"脏气法时"研究谈起,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多数研究忽视了"脏气法时"思想的"脏-时对应"这一重要特征。提出四时脉及其参数是研究"脏气法时"的有效途径,并以日节律研究为例,说明寸口脉及其特征参数是开展中医学现代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气一元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之唯物基础,亦为人体生命观之基本内核。“气”乃构成宇宙之本原,亦为宇宙之最高范畴。作者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立足“生命宇宙整体观”,临证之时,以《周易》先天“乾坤两卦”分析患者“元气”之强弱及其运行规律;论治之际,以“气一元论”为宗旨,以“六经辨证”为大法,以“仲景方药”为医剑,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纯中医可以防治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本文先浅探“气一元论”之理论基础,然后再观其指导临床(婴儿肝炎综合征)之效用。  相似文献   

13.
王新荣  吴彦莉 《中医药学刊》2006,24(6):1068-1069
从气一元论与原子论的角度分析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不同之处,中医学是在气一元论思想指导之下形成的。包含有机整体论观点和朴素系统论思想;西医学是在原子论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包含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观点。中医学与西医学分别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现代医学要求两种医学的统一,将两种医学的思维方式在保持其各自优点的前提下提高到现代系统论思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河图作为易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中医基础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河图象、数、变化对中医思维的影响以及河图在现代临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河图象中的元气之象、阴阳之象、五行之象,对中医学的气一元论的整体性、人体的阴阳之象、五脏体系的构架有一定的影响;中医学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学中的象数部分借鉴了河图的象数,部分医家应用河图图像的变化即河图的左旋右旋于临床中,彰显中医原创思维,并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就"气一元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和气的层次性,气化及气化论的主要内容,气化的存在形式与运动形式,气化的机制,气化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气一元论"与"气化论"是中医学认识自然、宇宙与人体的具有原创性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髓,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本质区别所在。提出中医药研究工作需要在"气一元论"与"气化论"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  相似文献   

16.
在提出人体电磁辐射是中医"气"的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球、天体的电磁辐射,提出地球生物生活生存于"时空电磁场"的概念,认为"时空电磁场"是所谓天地之"气",揭示了"天人相应"是人体电磁场与时空电磁场的相互共振作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医本体论的建构是基于“气一元论”的整体观念,通过对“气”本体概念的阐释、关系的分析、规范的表达等探究,呈现出气的不同的表达形式和展开维度,孕生虚实统一的“阴阳”“五行”的本体生成和关系表达的建构模式。中医气本体论的表达模式蕴涵着调节气机、调和阴阳、平衡五行等的理论思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临床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气一元论"是古代诸多学说的基础,在"气一元论"学说的指导下,诸多学说的合理性才有了支撑点和理论依据。认为在先秦、两汉时期学说渊源的基础上,"气一元论"对中医学藏象理论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唯物的认识观、恒动的认识观以及整体系统的思维模式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气一元论”作为统筹中医各学科发展的主要根基,是中医学者必不可缺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它的有效阐释及深入研究亦成为揭示经络可视化研究的关键桥梁。故本文基于“气一元论”探究经络中“气”之体现,认为经络实质仍以“气”为主,但有“气本、气动、气化”之区别,在经络学理论、脉诊、经络治疗等方面中得以体现。全文旨在强调现代经络学发展应以中医思维为主,应立足于经脉中“气”为中心,并进行理论阐释,同时对“气本、气动、气化”的本质研究提供中医理论佐证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医哲学方法论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衍化,主要涉及的哲学范畴包括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是中医学观察和认知客观世界、深刻认识自然规律而产生的原创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医特色方法论体系。中医学本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责任,亟待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阶段等极早期即将中医学学科特征贯穿于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培训中,以中医哲学方法论为思维模式、以传统"师带徒"为形式特征、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探究深度为评价机制,"早吸引、早关注、早创新",实施中医学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