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进展。方法:按照系统评价方法,以代谢组学和证候为主题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提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从代谢组学概念、中医证候、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等五方面介绍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发现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代谢产物,并最终确认其所在的代谢生化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有望为证候本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索知网等数据库近年来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心系病症证候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现代谢组学相关方法与技术对心系病症证候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可以为研究中医心系病症及证候提供广阔的研究思路,在中医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研究技术通常先进行疾病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通过采集证候样本或模型动物血浆、尿样品或其他体液并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得到各自代谢产物图谱,找出特异标志性代谢产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生物标志物功能,筛选、鉴定与各证型相关生物标志物群,以确定证候相关代谢谱群,探讨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的关系。代谢组学为研究中医证候提供新思路,并从客观本质上解释二者关系,为中医药现代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难治性皮肤病之一,中医证候内涵阐释和方药作用机制研究一直是银屑病中医基础研究的热点。代谢组学已广泛运用于中医证候、方药评价、药效基础、中药毒理、针灸效应等多个中医药研究领域。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开展的银屑病中医证治基础研究进展,并就当前银屑病中医证治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银屑病中医证候精准诊断、证候演变规律、方药疗效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等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凝聚了历代医家经验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宝藏。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研究技术,其关注的是机体代谢产物的整体性变化,以推测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这与中医学"整体观"、"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不谋而合。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在寻找中医证候的潜在标志物和差异性代谢通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索中医证候本质、使用现代科学术语阐释中医药内涵提供了突破口。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的中医证候本质的临床研究进展,试图归纳中医证候的代谢特点和探索中医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功能,深度分析艾滋病中医证候的文献趋势。方法以"艾滋病、中医证候"为主题词,或"艾滋病、AIDS、HIV感染、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类型"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5年—2014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 CNKI数据库2005年—2014共检索到69篇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杂志》和《中医学报》发表文献量最多。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艾滋病中医证候的文献进行分析,为了解该领域的概况、现状和研究热点难点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的思路,并对代谢组学自身特点、研究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的优势进行了介绍.认为代谢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极具意义.而脾肾阳虚证作为慢性肾脏病多发证候,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分析其特异性代谢产物标志物,进而促进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从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证候代谢组学临床研究和证候代谢组学实验研究3个方面,就痰阻心脉、气阴两虚、血瘀、脾气虚、肾阴(阳)虚、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湿热和外寒内饮等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近5年来的进展情况并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深入阐明中医证候的内在发生机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量化指标,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辨治水平和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66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规律,为全面深入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2004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筛选的1266例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以虚证人数为多,证型中复合证型气血亏虚证人数为最多,脏腑兼病证候中脾肾阳虚证人数最多,五脏证候中脾气虚证人数最多,存在气血阴阳亏虚,兼有湿、热、毒、痰、瘀等,病位在脾,涉及肺、肾、肝。结论: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存在气血阴阳亏虚,气虚为本;病位在脾,涉及肺、肾、肝,脾为枢机。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芙岩  杨佳颖  王志刚  李贤煜  陈鹏  杨洪军  郭娜 《中草药》2022,53(14):4512-4526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具有一致性,通过现代分析技术手段检测生物体系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更准确、直接地反映生物体系的终端和表型信息,揭示中医药治疗复杂疾病的作用机制。将中医药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相互结合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之举,为探求中医药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对近10年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概述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中药作用机制、中药安全性评价和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和总结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HIV/AIDS)咳嗽的中医临床特点、病因病机以及证候分布规律,为开展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河南省艾滋病病历资料282例,应用SPSSl3.0软件对提取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并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其内在的证候特点和规律。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共得出10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63.139%,能很好的反应艾滋病咳嗽的特点、病因病机以及证候分布规律。结论:艾滋病咳嗽的病因以虚为主,归结为元气亏虚,同时受外感六淫之邪气的侵扰主要为风、湿、热。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与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观的理念相符。近些年来,依托于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策略逐渐在中药质量控制和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代谢组学研究平台、数据处理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中药质量控制、抗菌及抗炎作用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代谢组学技术今后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能准确的反映出生物体实时的代谢情况。中医证型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产物,是疾病发展阶段的病理概括。中医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证型的标准化研究,而中医五脏疾病分类可以探索中医分型辨证中较为客观的规律。代谢组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观高度契合。近年来,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型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研究的角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故本文旨在探讨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型的关联,并从中医临床疾病证型、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等角度分析代谢组学的应用进展,以期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研究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结果:广东地区107例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41.12%)、头痛(25.23%)、腰痛(24.30%)、自汗(23.36%)、咳嗽(20.56%)、皮疹(18.69%)、关节痛(18.69%)等;舌象以红舌(53.27%)为主,舌苔以白苔(54.21%)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细脉(59.81%)、弦脉(55.14%)、沉脉(23.36%)等;最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19.6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14.0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13.08%)。结论:广东地区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胃)。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性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的整合策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 性特点,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以代谢组学技术建立方剂有效性评价体系,揭示证候生物学本质;以中药血清药物 化学方法发现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来表征与证候生物学本质相关的药效物质 基础,解决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效应评价、中药质量标志物,及方剂创新药物设计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76例HIV/AID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1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入选患者参考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六种常见证型,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中CD+4、CD+8、CD4/CD95、CD8/CD95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CD+4、CD4/CD95均低于健康人,而CD8/CD95均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均高于健康人,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比较,痰湿内蕴组CD+4低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气血两虚组,痰湿内蕴组CD8/CD95高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阴虚火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患者不同证型间T淋巴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证型发生转化时,其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发生变化。个别指标在辨证两种证型时具有辅助辨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方法:采用人机结合的模式,分析艾滋病证候特点及研究现状。结果:艾滋病证候学复杂,考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艾滋病证候学研究对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证理论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中医证和蛋白质组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共性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结果与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证学的基础研究,为中医证物质和功能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揭示中医证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