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角膜显微手术缝线适时和正确的拆除对确保角膜手术最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的拆除工作则是门诊治疗室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现将我们进行角膜拆线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角膜显微手术缝线适时和正确的拆除对确保角膜手术最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的拆除工作则是门诊治疗室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现将我们进行角膜拆线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术式。但滤过术后早期低眼压性浅前房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和减少这一并发症 ,近二年来我科采用Kolker等[1] 介绍的可拆除缝线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 36例39眼 ,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39眼 ,年龄 2 9~ 6 8岁 ,平均48 5岁 ;女 2 5例 2 6眼 ,男 1 1例 1 3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0例 31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5眼 ,继发性青光眼 2例 3眼。术前眼压药物治疗可控制 2 8眼 ,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 1 1眼。1 2 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板层角膜移植及非常规小梁切除术中用表层巩膜缝线代替直肌缝线的方法。优点有:术后无上睑下垂及眼球上转障碍等并发症;结膜瓣切口小,易整齐复位;简化操作。  相似文献   

5.
罗莉丽  曾果 《西部医学》2006,18(4):466-46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中央处作一对外露可拆除缝线,外露端在角膜缘前透明角膜处约1毫米.结果 40例术后无1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通过调整可拆除缝线及按摩眼球,眼压控制在21毫米汞柱以下.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有效调节眼压,大大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抗青光眼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预防术后持续性低眼压、浅前房的作用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较多[4],但均存在增加对角膜的损伤,增加散光与患者的不适。自1997年~1998年我们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一种单针活结可拆除缝线,简单安全有效,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7例21眼,男8例12眼,女9例9眼。年龄49~70岁,平均564岁,所有病例经房角镜等检查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 以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做上方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及5×5mm三角形巩膜瓣,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陆章敏 《医学文选》2000,19(4):516-517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口及滤过泡疤瘢形成 ,而滤过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持续状态可导致滤过口阻塞和无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最终导致手术失败。近有文献报告 [1 ] ,有用可松解缝线防止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持续状态者 ,为对此术效果加以验证 ,笔者采用可松解缝线缝合巩膜瓣 ,术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除可松解缝线 ,达到主动调节滤过的目的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来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 33例 45眼 ,其中男 13例 17眼 ,女 2 0例 2 8眼 ,年龄32~ 6 2岁。闭角型青光眼 32眼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30例原发性翘角型青光眼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30例30眼,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15例不做可拆除缝线,试验组(Ⅱ组)15例做可拆除缝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0.3)年,术后眼压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术后2周内平均眼压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2周后的眼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最终的随访中,Ⅰ组成功率80.0%,Ⅱ组86.6%。结论:可拆除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早期并发症,无需特殊的器械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应用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冽(4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应用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前房深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结果术后6眼发生浅前房(15%),经散瞳,加压包扎48h后前房恢复正常,其余34眼前房深度正常。随访6~12个月,2眼需再手术,余38眼眼压均在7—15mmHg,所有患者视力无下降。结论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目前有关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系统评价,以期能为该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设计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数据库中2008年1月前的英文及中文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文献按照治疗性医学证据级别的判定标准进行证据分级,并按照终点指标进行证据评价。以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的成功率、其他并发症、长期眼压控制为主要指标。结果 11篇文献入选,I级证据0篇,Ⅱ级证据10篇,Ⅲ级证据1篇,Ⅳ级证据0篇。在降眼压方面,8篇文献报道术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仅2篇文献报道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预防浅前房的发生率方面,11篇文献都显示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降低并发症;5篇文献评价两组的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2篇评价差异有意义,4篇未观察滤过泡。结论 本次评价表明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对长期降眼压及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方面还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 1995年 1月~ 1998年 5月采用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治疗了 58例 ( 74眼 )原发性青光眼 ,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而行滤过性手术的住院患者 58例 ( 74眼 ) ,男 2 2例 ( 2 8眼 ) ,女36例 ( 4 6眼 ) ,年龄 35~ 7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6眼 ,开角型青光眼 2 6眼 ;3眼为第 2次小梁切除术。 2 4例施行了单纯小梁切除术 ,34例应用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1 2 检查 术前及术后 1天 ,1月及 1年所有患者均在裂隙灯下仔细检查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30眼)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20例35眼)接受联合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A组眼压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B组眼压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改良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比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预防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行该术式的130例(18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测量、前房深度观察。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发生浅前房12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仅为6.52%,明显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7例由于角膜移植缝线引起的角膜溃疡,其中细菌性角膜溃疡2例,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无菌性角膜溃疡3例。并对角膜溃疡发生的机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裘项旭  胡美君 《中外医疗》2008,27(33):24-25
目的:探讨用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进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81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7/81),有5眼出现视力下降(5/81),主要为屈光改变所致,1例为黄斑水肿所致;随访1.5~5.5年复发率为5/81.结论:青光眼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薄巩膜瓣有效的保证了滤过口的通畅,而可拆除缝线可防止滤过口过畅,从而减少了低眼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手术中采用10-0缝线通过不同缝线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60例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根据使用缝线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10-0缝线间断缝合作为A组,余30例患者给予10-0缝线连续缝合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d、7 d、1个月及3个月眼部的舒适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 d:B组眼部舒适度评分(10.7±1.9)明显优于A组的(14.9±2.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眼部舒适度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植片脱落、坏死及溶解,均贴覆良好;A组术后炎性反应轻度16.7%、中度46.7%及重度36.7%与B组术后炎性反应轻度20.0%、中度50.0%及重度30.0%相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手术中采用10-0缝线连续缝合方式固定结膜瓣,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术后早期眼部的舒适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2004年5月,我们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增生症摘除手术中应用预置可拆除荷包缝线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2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缝线与未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植入硬性人工晶体的角膜缘隧道切口,缝线与未缝线对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两组246例患者251只眼,其中缝线组128例(130只眼)术毕切口垂直缝合1针,未缝线组118例(121只眼),分别检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曲率和裸眼视力.结果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81±0.62),裸眼视力≥1.0者35.4%,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52±0.44),裸眼视力≥1.0 者5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38±0.38),裸眼视力≥1.0 者 68.5%;未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2.04±1.49),裸眼视力≥1.0 者15.7%,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68±0.94),裸眼视力≥1.0 者2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37±0.58),裸眼视力≥1.0 者25.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和视力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缝线组术后切口关闭严密,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且手术源性散光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电脑验光仪引导下的角膜缝线拆除改善白内障术后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2例大切口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的随访观察,并经电脑验光仪检测发现存在明显散光,根据其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作散光调整,即拆除相应的角膜缝线。缝线拆除在显微镜下,采用手术刀或激光断线法进行。结果 不管大小切口ECCE,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并随时间增加逐步减小。在拆线后一周,角膜散光均值较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减小(P<0.05)。结论 电脑验光仪引导下的角膜缝线拆除,能较好地改善白内障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巩膜瓣缝线拆除时间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长期成功率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连续173例(173只眼)首次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术中应用或未用丝裂霉素-C,随后拆除巩膜瓣缝线。结果:平均随访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