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阙华发 《世界中医药》2013,8(2):148-151
提出"虚、瘀"为本,"虚、邪、瘀、腐、损"为特点的慢性下肢溃疡的病机学说,确立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分期辨证的序贯治疗方案。内治以扶正化瘀贯穿治疗始终,注重益气健脾、补肾益精、通络生新;外治动态应用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的外治疗法,注重祛瘀化腐、活血生肌、煨脓湿润、煨脓祛腐、煨脓长肉的应用。丰富了中医学的创面修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益气化瘀为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足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为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纳入463例糖尿病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益气化瘀为主的综合方案,内治以益气化瘀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分期辨证论治,外治以祛瘀化腐、补虚活血生肌法中药,注重煨脓祛腐法、煨脓长肉法运用以保持疮面湿润。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截肢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为91.58%,痊愈率为65.87%,截肢率为5.62%,截趾率(致残率)为10.37%,死亡率为1.73%。结论 益气化瘀为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足溃疡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总结顾氏外科诊治慢性下肢溃疡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认为虚、瘀为本,虚、邪、瘀、腐、损为慢性下肢溃疡的病机特点。主张从整体着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重疮面辨证及部位、经络辨证,确立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分期辨证的序贯治疗方案。内治以益气化瘀贯穿始终,急性感染期、好转缓解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修复愈合期以益气化瘀生肌为主,尤重益气健脾、升阳举陷、补肾填精。外治动态应用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的序贯疗法,注重煨脓湿润、煨脓祛腐、祛瘀化腐、补虚生肌、活血生肌、煨脓生肌、缠缚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顾氏外科外治疗法在中医外科临床的应用,分别是化管祛腐活血生肌法治疗难愈性窦瘘类疾病、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煨脓湿润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垫棉压迫法治疗腔隙性疾病。并就外治法的辨病辨证,外治法与内治法的综合应用,多种外治法的综合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虚、瘀"为本,"虚、邪、瘀、腐、损"为特点的慢性皮肤溃疡的病机学说,确立益气化瘀治疗法则,形成益气化瘀为主内外合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综合方案,注重祛瘀化腐、补虚活血生肌、煨脓祛腐、煨脓长肉的临床应用,丰富了中医学的创面修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笔者之学术观点以中医外科为主阐述了外治纲要。就外治历史溯源、外治传承与发展、外治机理、外治辨证与治法知要等诸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文中还探讨了学术界的中医外科热点问题:热胜肉腐与祛腐生肌;祛腐、祛瘀、补虚与生肌;煨脓长肉与创面愈合等。  相似文献   

7.
唐汉钧教授认为下肢慢性溃疡的病因病机为感染期脾虚失运为本,脓腐蕴阻为标,慢性期脾气亏虚、经脉瘀滞为本,腐祛肌不生为标;内治以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大法,外治以祛腐祛瘀、补虚生肌为治则;注重内外结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中医治疗策略,审证求机,确立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分期辨证的序贯治疗方案。内治以益气化瘀贯穿治疗始终,注重益气健脾,补肾填精,升阳举陷,顾护阴津;应用虫类、藤类、络类等活血化瘀之品和营活血、通络生新;同时结合发病部位、局部证候、创面溃疡色泽、溃疡深浅等局部辨证以精准用药。外治主张动态应用祛腐化瘀、补虚活血生肌、煨脓湿润的序贯疗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唐汉钧教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经验。唐师提出慢性下肢溃疡的病机以"虚"、"瘀"为本,"邪"、"腐"为标,治疗上提出"补虚祛瘀生肌"大法,临证主张分期辨治,标本兼治,内外合治,内治重在"益气健脾、化瘀通络",外治注重"补虚祛瘀、煨脓长肉",且重视防护,防治并举,并举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0.
慢性骨髓炎属于中医骨伤科"附骨疽""附骨痈"范畴,其病程迁延、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其病机以正虚邪不盛为本,脓疡病变为标。局部正气虚衰,气血不足,肌肉生长无源。中医外治法则以祛腐生肌、外治外消,煨脓托脓、治标求本的方法,联合使用脱管散和生肌散两种外用药以来达到祛腐生肌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总结72例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资料.在"祛腐生肌"、"祛瘀生肌"、"补虚生肌"的理论指导下,在辨证的基础上,予内服中药并侧重于敷药、拖线、蚕食、冲洗、湿敷、灌注、热烘等多种外治方法综合治疗.结果72例的总有效率为95.83%,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71.72±46.18)天,绿脓杆菌转阴率为83.33%,平均转阴时间为23天.  相似文献   

12.
慢性皮肤溃疡又称难治性溃疡,由于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差,血液循环障碍及抵抗力低下,在此基础上出现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李令根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下肢慢性溃疡多为"毒""瘀""虚"夹杂的病机,故治以活血化瘀、益气敛疮,研制出院内中药外用制剂壳聚糖复合药膜,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后期,脓腐已去而肌难生者,临床疗效显著。壳聚糖复合膜的自然成膜性能使创面保持持久湿润,有利于溃疡"煨脓长肉",药膜中所含中药能通气血、补正气,共奏补虚祛瘀之效。  相似文献   

13.
王夏  张静云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98-1100
何春红教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重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审因测机,据证选法,首辨阴阳,外用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余邪未清、正气已虚阶段,可以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滞邪,祛瘀化腐、活血生肌合用,共奏促阴转阳、腐祛肌生之效。治疗疮疡关键在于察其病势,准确把握用药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对蛇伤后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入选标准60例蛇伤后溃疡病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疮面换药,对照组予以0.1%利凡诺纱条换药,观察各疮面的各项项目并进行量化评分及疮面愈合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疮面周围皮肤红肿、坏死组织占疮面比例、脓性分泌物、肉芽出血、疮面气味评分均为零;治疗14天两组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两组总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疮面大小、肉芽生长速度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治疗蛇伤后溃疡疗效显著,且有减少疮面愈合后的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湿润疗法中药硬膏贴敷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生长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改善肢体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湿润疗法中药硬膏创面换药,对照组给予重组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创面换药。结果中药硬膏贴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93.3%。结论采用化腐祛瘀、煨脓长肉之中药硬膏贴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明显改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患者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16.
唐汉钧教授治疗复杂性窦瘘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唐汉钧教授认为复杂性窦瘘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治疗上需内外兼治。内治以清热败毒、活血祛瘀、益气养荣为基本治则,并注意按证型、病位、四时加减用药,且要顾护脾胃。外治分拔毒蚀管、提脓祛腐、化瘀生肌三阶段,有药捻疗法、置管冲洗疗法、拖线疗法、中药灌注疗法、垫棉法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疮疡外治过程中,"提脓祛腐"与"煨脓长肉"是具有独特理论和方法的外治法,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定,并与现代的创伤修复学理论有着丝丝关联,这些理论和方法沿用至今,有着现代医学外治法中无法突破的表现。复方长皮膏既具可"提脓祛腐",又可"煨脓长肉";既可用于腐肉未脱净之时,也可用于生肌长肉收口期。他在临床运用中所表现出的症状及疗效完全符合中医外科学"提脓祛腐"和"煨脓长肉"的外治理论。而且它在临床应用简便,不受西医繁琐操作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促进慢性难愈性疮面的修复愈合是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慢性难愈性疮面的中医外治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文中还就祛腐生肌、祛瘀生新、煨脓湿润、疮面腐苔与缸口的处理等疮面愈合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常与局部缺血、感染、静脉瘀滞、基础疾病、肥胖、药物和压力等因素相关[1],通常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多表现为创面深、面积大、病程迁延,是一种长期消耗性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慢性皮肤溃疡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手术治疗风险大,中医药对此具有一定优势,故而在治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历代医学文献对此都作过阐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煨脓长肉"、"提脓去腐"、"祛腐生肌"、"肌平  相似文献   

20.
正在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出现骨感染、骨不连及软组织损伤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其指导思想与治疗原则与中医正骨有极大关系,以化瘀活血,祛瘀生新;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筋能束骨,骨肉相连;煨脓生肌、生肌祛腐等原则为指导发展完善,与骨组织的生物性能相适应,符合生物力学,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即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