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CHF住院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912月该院CHF住院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987〔平均(67.08±11.4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 w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率功率谱时域分析,同时检测血浆BNP水平。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变化、病情改善情况及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RV中SDNN、SDANN(Index)、PNN50均优于用药前(P<0.05),BNP水平较入院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RV中SDNN、SDANN(Index)、PNN50明显改善(P<0.05)。结论 CHF患者应用rhBNP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减少再次住院率和猝死率。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善春  刘兆昶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1(6):477-478,F0003
大量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外源性给予一种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nesiritide)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状况,还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6例)加用rhBNP,首次负荷剂量2.0μg/kg静脉注射后,持续0.01μg.kg-1.min-1连用48h;对照组(16例)则灌注硝酸甘油10μg.kg-1.min-1。用药前后测定血清BNP浓度,HRT和HRV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BN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735±485)ng/ml∶(1 544±677)ng/ml,P<0.05]。治疗组平均RR间期(SDNN),5min RR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次数占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以及震荡斜率(TS)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震荡起始(TO)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灌注rhBNP可有益地调节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对中重度心力衰竭者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33例)与常规组治疗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新活素组给予新活素1.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之后以0.01μg/(kg.min)微量泵入,持续48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新活素组血浆NT-proBNP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RHF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rhBNP 1.5μg/kg静脉冲击,0.007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米力农,负荷量50μg/kg,5~10min缓慢静脉滴注,以后0.25~1.00μg·kg-1·min-1维持.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13mg/kg.共使用3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治疗RHF疗效确切,较米力农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AMI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各6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冻干rhBNP。分别于患者入院后7d(即观察组应用rhBNP前)、入院后10d(即观察组rhBNP应用完毕后1d),测评并对比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HRV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次血管内皮功能和HRV检测指标,观察组院内治疗和院外随访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检测时各指标基线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MD、NO、SNDD、SDANN、PMSSD、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ET-1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rhBNP,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HRV,这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改善心肌供血,提升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6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T-proBNP以及6min步行试验改善明显(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井晶  贺坤  张丽 《山东医药》2010,50(29):114-115
近年来,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的上市为心衰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美国2005ACC/AHA心衰治疗指南和欧洲2005ESC心衰治疗指南已正式将RhBNP列入治疗心衰的药物之一,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心衰伴肾衰、心衰伴肺动脉高压的应用前景良好。本文就Rh—BNP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RHF患者60例,分为rhBNP组(rhBNP治疗)和对照组(硝普钠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相关心功能指标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rhBNP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38.5%±7.3%比28.4%±6.0%),24 h尿量增多[(920.0±320.0)ml比(500.0±120.0)ml],心率[(91.0±6.5)次/min比(112.0±1.3)次/min]、血肌酐[(86.0±17.2)μmol/L比(101.6±18.5)μmol/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两组治疗后,rh-BNP组LVEF高于对照组(31.7%±8.9%),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740.0±140.0)ml],心率低于对照组[(107.0±7.7)次/min],肌酐低于对照组[(101.4±15.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收缩压(SBP)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改善RHF患者的心功能,其近期效果优于硝普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48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16例,A组用常规治疗+强心苷类;B组用常规治疗+米力农;C组用常规治疗+米力农+rhBNP。结果总有效率A组62.5%,B组81.3%,C组93.8%;总有效率B、C组均优于A组,且C组明显优于A组(P〈0.05)。三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作功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但以B、C组升高显著(P均〈0.01);与B组比较,C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比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米力农联合rhBNP治疗CHF有效、安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冠心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补充外源性人脑利钠肽(rhBN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8例冠心病D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规范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应用rhBNP,对照组予硝普钠等扩血管药物及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观察两组心衰症状及血管活性物质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应用rhBNP 48 h后及停药24 h后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收缩压、尿量等心衰症状缓解情况及LVEF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浆AngⅡ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冠心病DHF患者补充外源性rhBNP可在短期内改善心衰症状、抑制神经激素活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在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1例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70岁组(37例)和<70岁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48 h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B型尿钠肽激素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彩色超声心动仪检测LVEF,记录患者30天及3个月的死亡事件。结果≥70岁组2例患者用药期间出现非药物相关性死亡,其余患者均完成48 h药物治疗,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困难症状有缓解(P<0.05);血清NT-proBNP明显减低(P<0.01);但两组患者用药后血清Cr、NT-proBNP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30天及3个月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1.8%;29.7% vs 29.4%,P>0.05)。结论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静脉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8例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其中对照组(n=48),接受常规治疗;人脑利钠肽组(n=5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rhBNP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6个月时超声检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m)、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容积指数(LAVI),测定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并利用NYHA评价心功能,同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周后人脑利钠肽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均值)下降[(2.5±0.2)vs.(2.8±0.5)],6分钟步行距离延长[(427.5±45.4)mvs.(409.6±60.8)m],NT-proBNP水平下降[(653.8±67.5)ng/Lvs.(767.8±75.2)ng/L],E/Em值、LVMI值及LAVI值均降低[(12.8±2.6)vs.(14.2±1.4),(140.3±12.3)g/m2vs.(148.4±13.2)g/m2,(33.4±2.1))ml/m2vs.(37.2±3.1)ml/m2],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6个月时上述各项指标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过程未发现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rhBNP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王学军  王莹 《心脏杂志》2013,25(2):254-004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2年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4例,均为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分级符合NYHA标准)。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试药组:12(男8,女4)例,年龄(51±5)岁。对照组:12(男7,女5)例,年龄(50±6)岁。2组心功能各Ⅲ级8例,Ⅳ级4例。同时除外终末状态心力衰竭及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2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对比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NIT)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CDF)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安全性。方法连续住院的42例发病在12~24h的前壁AMI-CDF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rhBNP组(给予冲击量1·5μg/kg弹丸式静脉注射,随后以0·0075μg·kg-1·min-1维持静脉滴注3h,调整剂量0·015~0·030μg·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21h,然后停药观察6h)和静脉滴注射NIT组(10~100μg/min静脉注射24h,然后停药观察6h),每组21例。比较两组治疗30h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尿量、相应血清生化指标和治疗1周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rhBNP组和NIT组间及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和收缩压(SBP)无明显变化。rhBNP组治疗30min后心率较基础值显著下降[(95·3±7·4)比(118·0±8·2)次/min,P<0·05]并维持至停药后6h;NIT组治疗2h后心率才较基础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8±6·8)比(109·2±7·6)次/min,P<0·05],而停药3~6h后心率又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rhBNP组治疗30min后肺小动脉契压(PCWP)较基础值下降48·9%[(13·6±6·4)比(26·9±7·5)mmHg(1mmHg=0·133kPa),P<0·05],治疗1h后心脏指数(CI)较基础值升高27·1%[(2·8±0·4)比(2·2±0·3)L·min-1·m-2,P<0·05];治疗后2h、3h、6h、12h、18h和24h的PCWP、CI仍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并可保持至停药后6h(P均<0·05)。NIT组治疗后2h的PCWP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18·1±6·8)比(25·4±7·5)mmHg,P<0·05],但CI在治疗后3h才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停药6h后,以上两参数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比较,rhBNP组治疗后30min至2h的PCWP的降低和CI的增加均较NIT组更为显著(P均<0·05);此后至治疗24h,两组以上参数渐趋一致;停药6h后rhBNP组的PCWP和CI仍显著优于NIT组(P均<0·05)。rhBNP组治疗30h内总尿量较NIT组有增多趋势,且rhBNP组血清钾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4±0·5)比(4·0±0·4)mmol/L,P<0·05]。本研究未发现与rhBNP相关的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1周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相似。结论对AMI-CDF的患者静脉注射rhBNP较之NIT有着更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效果,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6例,正常对照组50例。24小时平均R—R间隔(MRR)CHF组681.2±96ms,正常对照组826.65±127ms,P<0.01。24小时R—R间隔均数标准差(SD)CHF组76.8±54ms,正常对照组154.9±65ms,P<0.01。CHF死亡患者SD51.6±18ms,未死亡患者86.5±20ms,P<0.01。提示心率变异性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方法回顾了182例(A组)不同程度的CHF者和180例正常对照组(B组)的HRV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LF、MF、HF、TP、LF/HF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并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相关。结论HRV分析可作为CHF者病情和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118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rhBNP组(n=62),以rhBNP 1.5μg/kg静脉注射后,再以0.0075μg/kg连续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以及出院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rhBNP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0.37±0.10)∶(0.44±0.09),P〈0.05];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常规治疗组(7532.7±1005.6)pg/ml∶(7056.5±998.3)pg/ml,rhBNP组(7565.1±1102.3)pg/ml∶(6206.7±1137.9)pg/ml,P〈0.05],且rhBNP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无明显变化(P〉0.05);在8个月的随访期内rhBNP组心脏不良事件少于常规治疗组(9.7%∶28.6%)。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是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虽然心力衰竭的治疗近几年取得明显进步,但死亡率仍很高.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1,2],但在高龄老年人中的应用报道还不多.本文主要探讨外源性给予rhBNP 治疗高龄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及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为1.5μg/kg,之后以0.007 5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泵泵入,连续用药72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变化,并测定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3d心率、LVEF、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