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2例。对照1组采用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对照2组采用龙氏治脊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3组每周治疗3次,3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VAS)评分、颈痛量表评分(NPQ)、临床症状体征等来评估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1组为78.1%,对照2组为8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VAS及NP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1、2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刃针治疗或者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颈肩疾病的频繁发生,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mdrome, MPS)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因素。针刺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因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对2009—2019年间有关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治疗肌筋膜炎、激痛点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筛选,从激痛点特种针刺手法运用,特种针具使用以及复合其他温热电等针刺疗法临床运用3个方面来对激痛点针刺治疗颈肩MPS临床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发现颈肩MPS在激痛点行特种针刺疗法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刃针和干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脱落2例)和研究组(36例,脱落3例)。研究组应用刃针干预治疗,对照组运用干针干预治疗,治疗点均为双侧MTrP3、MTrP5共四个激痛点。结果 ⑴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刃针组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干针组(P<0.05)。即刻疗效上刃针组的颈椎活动度改善及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总疗程结束后刃针组左侧MTrP3疼痛值极差较干针组显著增大(P<0.05),其他激痛点疼痛值极差无明显差别(P>0.05)。刃针组颈椎活动度改善程度较干针组无显著差异(P>0.05)。⑵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颈椎活动度改善,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刃针组VAS评分、McG...  相似文献   

4.
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 Y  Bu H  Jia JR  Zhang X 《中国针灸》2012,32(6):573-576
从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主要选穴(激痛点)、针刺激痛点治疗本病的中医和现代研究机制及治疗该病时针刺激痛点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针刺激痛点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针刺激痛点时选择的针具、针刺的手法、角度、深度等各项参数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缺乏多因素分析的系统性研究,且在临床诊断及基础性研究等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拔罐联合针刺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针刺组给予激痛点针刺加TDP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肌肉紧张带位置,在肌筋膜线上密集拔罐,同时针刺。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以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进行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定,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1个月后的评分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29/30),高于针刺组的83.3%(25/3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针刺组的疗效减退,总有效率为40.0%(12/30),而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评分有所上升,但观察组的评分较针刺组低(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联合肌筋膜线拔罐可有更好的远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药物注射与针刺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为治疗本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8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注射组和针刺组,每组40例。2组均取疼痛部位的激痛点,药物注射组采用10%葡萄糖液12 m L、复方当归注射液6 m 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 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 L配制混合液进行激痛点注射,每次2-3个部位;针刺组采用毫针斜刺激痛点治疗,每次留针30 min,2组均2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2组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角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药物注射组和针刺组治疗后PRI、PPI、VAS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药物注射组总有效率97.50%,优于针刺组的87.50%。结论药物注射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优于针刺组,且临床痛苦小,操作更为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针刀激痛点(Trigger point,TrPs)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TrPs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RMDQ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75.56%(34/4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TrPs能明显缓解颈肩MPS患者的不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蜂针治疗组和针刺加拔罐加,TDP对照组,隔日治疗1次,以10次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蜂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蜂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冲击波复合激痛点针刺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和观察组50例(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激痛点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体外冲击波与激痛点针刺治疗均有着较为优异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在两者联合应用的情况下,治疗效果更加突出,使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10.
罗登攀  黄节  赵宁 《新中医》2022,54(5):205-210
目的:观察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的干针疗法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电针疗法,研究组采取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的干针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芒针恢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臀中肌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患者采用直径0.45mm、长12.5cm芒针恢刺患侧臀部外上象限、髂嵴高点外下方附近的激痛点,隔日1次,一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6例,好转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1%。结论:芒针恢刺激痛点治疗臀中肌综合征安全性好,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温和灸与针刺激痛点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差异,为肩背部MPS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0例肩背部MPS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取疼痛部位的激痛点进行治疗。温和灸组采用温和灸疗法,每次艾灸因人而异,20~100min不等,以患者出现透热感为度;针刺组采用毫针与皮肤呈45°角斜刺入并贯穿激痛点结节,每次留针30min。两组每日均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作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温和灸组愈显率80.0%(24/30),优于针刺组愈显率40.0%(12/30,P0.001)。治疗后两组PRI、VAS、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01);两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和灸激痛点与针刺激痛点对肩背部MPS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温和灸治愈显效更为明显,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阿是穴"神经阻滞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针刺结合"阿是穴"神经阻滞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引发的颈部痛症.方法:治疗组36例以针刺配合"阿是穴"痛点肌性硬结神经阻滞为主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口服芬必得胶囊及氟美松片治疗.结果:两组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患者经过治疗后,在疗程长短、治愈及好转率方面,治疗组均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s)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论:治疗组治疗后RDQ评分、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针刺MTrPs能明显缓解腰背不适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作用于肩胛提肌起止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局部腧穴、阿是穴等为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7):956-957
目的:比较刃针与毫针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肩MPS患者,按照随机分派,单盲对照分配至刃针组和毫针组各30例,在治疗开始前,1个疗程结束后,2个疗程结束后3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临床疗效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刃针组VAS评分低于毫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可快速缓解MPS的疼痛症状,提高有效率,效果优于毫针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分肉”理论探讨超声下刃针筋膜松解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刃针组28例与对照组29例。刃针组采取超声下刃针筋膜松解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头痛强度积分、头痛频率积分和头痛持续时间积分情况,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头痛强度积分、头痛频率积分与头痛持续时间积分刃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刃针组于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下刃针筋膜松解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机制可能与从筋论治、对“分肉”之间的筋膜松解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及对比激痛点针刺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冲击波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激痛点针刺治疗和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0 d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针刺组的VAS评分[(1.57±0.83)分]、PRI[(1.87±1.06)分]、PPI[(0.94±0.72)分]均显著低于冲击波组的VAS评分[(2.16±0.95)分]、PRI[(2.68±1.14)分]、PPI[(1.53±0.8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PRI、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针刺组提高更加显著(P0.05)。针刺组显效率为84.6%,显著高于冲击波组的61.5%(P0.05)。结论 针刺和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观察针刺激痛点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为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激痛点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30例。在患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激痛点组采用0.35 mm×50 mm毫针,斜45°刺入并贯穿激痛点结节,提插至出现针感后留针30 min,传统针刺组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应用0.35 mm×50 mm毫针直刺,提插捻转至出现针感后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连续3周。两组在治疗15天后,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作为观察指标,以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的疼痛症状、损伤程度、运动功能指数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激痛点针刺组愈显率30%(9/30),优于传统针刺组愈显率13.3%(4/30)(P<0.01),治疗后两组McGill、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激痛点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急性期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热敷组(30例)和膏药贴敷组(30例)。治疗组使用中药热敷腰背部激痛点;对照组使用膏药贴敷局部压痛区域,均每日治疗1次,1个疗程为10 d。采用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表现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药热敷及膏药贴敷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期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均有一定疗效,均可改善临床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P0.01),但中药热敷组优于膏药贴敷组(P0.05);中药热敷组总有效率优于膏药贴敷组(P0.01)。结论:中药热敷治疗急性期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较好,优于常规膏药贴敷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