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及HIV、HBV、HCV、梅毒的感染状况,通过健康教育降低艾滋病的发病水平。方法:利用调查表对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基线资料调查,采用发放宣传材料,讲课,放录像等方法进行教育干预。结果:戒毒人员中未婚占72.96%,待业人员占65.36%,年龄主要分布在15-30岁,平均毒龄2.98年,静脉吸毒占33.85%,其中24.70%有共用注射器行为。抗-HIV,-HCV,HBsAg,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20%,29.69%,22.85%和7.03%。通过健康教育,戒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提高了1.34-24.16百分点。结论: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广泛的艾滋病知识及毒品危害的健康教育,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海口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促进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为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某区戒毒中心某一期学员进行基线调查,对280名吸毒人员实施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对教育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吸毒者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23.2%,最高为92.0%,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51.1%,最高为93.O%.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古城区社区内活动的静脉吸毒者和古城区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85.3%提高至97.9%;吸毒人群最近6个月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的比例由40.8%下降到12.5%;HIV抗体阳性率由9%下降到3.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可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番禺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番禺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的具体状况,为开展吸毒人群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5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番禺区戒毒所在戒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Epidata3.02录入后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50名吸毒者。被调查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新闻媒体(占86.4%)、宣传画及宣传资料(39.2%)。吸毒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9.6%,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53.6%的人认为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64.8%的人通过注射吸毒,其中46.9%的人吸毒时有过共用注射器,39.6%的人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其中仅有28.3%的人每次性行为时都能使用安全套。结论番禺区吸毒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高危行为发生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对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强化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以维持艾滋病的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5.
劳教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劳教所内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评价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后的培训效果。方法对武汉市2个劳教所180名吸毒劳教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收集培训前后知识调查问卷,比较培训前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正确态度拥有率。结果接受调查的吸毒人员以无业者居多,大多数调查对象受教育水平低,离异比例较高。调查对象在培训干预前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差,对待艾滋病及高危行为的知晓率和正确态度率较低。经过健康教育培训干预后,调查的结果显示,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吸毒人员对接受健康教育的态度也发生明显改变。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正视态度依然没有较大改观,持恐惧态度的人群比例仍很高。结论该次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今后应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并且使培训的内容更系统、细致和具体化。还应大力开展行为干预工作,控制艾滋病经过吸毒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6.
2009年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涪城、游仙区社区内采用滚雪球等方法招募吸毒人员363名,在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中心随机抽取新入所吸毒人员37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 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吸毒者400名,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96.63%;当前使用的主要毒品均为海洛因,静脉注射吸毒占76.75%,最近1个月(或入所前1个月)与他人共用过针具注射毒品的比例为0.33%;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28.76%;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4.54%;最近1年接受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为98.75%;H IV抗体阳性率为1.25%,HCV抗体阳性率为74.37%,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01%。结论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H IV抗体阳性率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的比例明显下降,但安全套使用率低,高危行为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探索吸毒人群健康教育模式,为艾滋病疫情预测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培训、发放宣传资料、观看录像等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方面的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 [结果]吸毒人员中主要为男性,农民、无/待业人员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20~30岁,静脉注射毒品者占3.7%(9/241),HIV阳性率为0.83%(2/241).通过干预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46.3%提高到了87.35%. [结论]在吸毒人群中采用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一定程度上降低和改变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揭阳市吸毒人群对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及态度与行为,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揭阳市2005年的强制戒毒人员,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匿名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吸毒人员322人,有30.7%的吸毒者能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为预防HIV/AIDS分别有74.5%和79.5%的吸毒者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和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有58.4%的戒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来自电视。结论该市吸毒人群的HIV/AIDS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偏低,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9.
西昌市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目前国内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均在探索阶段。该研究旨在探索社区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模式。方法 干预方法主要是以同伴为基础的社区健康教育、建立医学咨询服务点、避孕套及注射器市场营销。结果 1998-1999年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凉山州西昌市3个村开展了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项目。社区人群及吸毒人员干预后艾滋病知识均有明显提高(P<0.01)。吸毒人员均放弃了共用注射器行为,但避孕套的推广使用不理想。结论 以同伴为基础的社区健康教育和避孕套及注射器营销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手段,但避孕套的推广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强制戒毒对减少吸毒人群HIV/AIDS危险行为和感染的效果,为吸毒人群艾滋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社区建立VCTI作站,通过书信和同伴通知招募社区静脉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HIV抗体。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AS9.1软件进行资料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613名社区静脉吸毒人员,89.60%的吸毒人员接受过1次以上的强制戒毒治疗,74.10%能够正确回答7条以上艾滋病知识问题。38.50%-67.00%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78.20%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HIV抗体阳性率为52.40%。吸毒人员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HIV/AIDS知识水平越高,而与安全套使用频率、共用针头、注射器没有关系。吸毒时间越长,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共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机率越大,HIV感染率越高。结论强制戒毒治疗可以提高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但减少危险行为和感染效果不大,应提高戒毒所医务人员和干警行为干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出所戒毒人员提供后续的社区干预转介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