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痛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12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抽签分为4组,每组32例,Ⅰ组只应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及营养神经的药物。Ⅱ组除Ⅰ组药物外及早加用适量激素。Ⅲ组除Ⅰ、Ⅱ组药物加用针灸疗法。Ⅳ组采用综合治疗,除Ⅲ组治疗外再加用中药口服。各组治疗疗程相同。使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使用情绪评分及遗留症工作或家务能力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测试。结果:治疗后VAS评分Ⅳ组与前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情绪评分治疗前后各组自身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第Ⅳ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达到满意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综合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Ⅱ组采用药物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Ⅰ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Ⅱ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愀0.01)。结论: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较好地缓解,疗效较常规药物好。  相似文献   

3.
高压低频电并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高压低频电并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采用高压低频电并药物治疗;B组:40例,采用药物治疗;C组:40例,采用高压低频电治疗。对3组疗效、疼痛缓僻时间及疱疹吸收时间进行对比分析。3组治愈率分别为:80%,57%和70%。疼痛缓解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O.01)。疱疹吸收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高压低频电并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红外偏振光联合应用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5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例,每组15例。Ⅰ组使用TENS;Ⅱ组使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Ⅲ组联合应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各组治疗每日1次,每次各30min,10次一个疗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测验。结果:治疗后VAS评分Ⅲ组和Ⅰ组与Ⅱ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AMD和HAMA量表治疗前后各组自身对照差异显著(P<0.05),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ENS和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治疗应用对老年PHN止痛效果好,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与发病年龄和病程的关系.方法 选择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先按发病年龄分为Ⅰ、Ⅱ、Ⅲ组;同时按病程再分为A、B、C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个疗程;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评估.结果 (1)(按发病年龄)Ⅰ组与Ⅱ组、Ⅲ组VAS评分比较,Ⅱ组与Ⅲ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病程)A组与B组、C组VAS评分比较,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发病年龄和病程具有相关性,提示该病患者应及早进行规范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方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慢性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提供选择最佳方案依据。方法:90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例。Ⅰ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Ⅱ组行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is nerve block,SNB);Ⅲ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加肩周局部神经阻滞(brachial plexus blocks and local nerve block,BPB+LNB)。3种治疗之后对患者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主观疼痛改善评估。结果:治愈率Ⅰ组为66%(20/30),Ⅱ组为70%(21/30),Ⅲ组为90%(27/30)。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751,,=6.043,P&;lt;0.05)。疼痛改善评分Ⅰ组为1.97&;#177;2.40,Ⅱ组为1.83&;#177;2.42,Ⅲ组为0.63&;#177;1.10,Ⅲ组为最佳。结论:BPB+LNB是临床治疗肩周炎较好的方法,SGB,NSB可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7.
盐酸氟西汀治疗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慢性非器质性疼痛的关系及盐酸氟西汀(百优解)对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筛选出具有抑郁状态者,在疼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①HAMD评定17项≥18分者71例,所占比例为44.9%。②71例中进入治疗研究的患者治疗后,盐酸氟西汀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lt;0.05),但治疗后2,4,6周盐酸氟西汀组HAMD及VAS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慢性疼痛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对其中具有抑郁情绪的患者使用抗抑服剂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8.
三种镇痛方法对胸部术后镇痛效果和通气功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静脉、硬膜外及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3种镇痛方法用于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Ⅱ组)及硬膜外镇痛组(Ⅲ组)。术后镇痛:Ⅰ组持续以2.5mL/h静脉泵入芬太尼(15mg/L)+咪唑安定(0.3g/L);Ⅱ组关胸前以2.5g/L布比卡因行切口及上下各2个肋间的肋间神经阻滞,术后以2.5mL/h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10mg/L)+咪达唑仑(咪唑安定)(0.3g/L);Ⅲ组以2.5mL/h持续硬膜外泵入1.8g/L布比卡因+芬太尼(3mg/L)+咪唑安定(0.2g/L)。患者术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行痛觉评分(VAS);测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Ⅰ组术后3h及6hVAS明显高于Ⅱ组(P&;lt;0.05),术后0,3,6,12hVAS明显高于Ⅲ组(P&;lt;0.05,0.01);Ⅱ组术后12hVAS明显高于Ⅲ组(P&;lt;0.05);Ⅱ组术后3,6hFVC及:FEV1显著高于I组(P&;lt;0.01,0.05);Ⅲ组患者术后3hFVC、术后6,12hFVC和FEV。及术后24hFEV。显著高于Ⅰ组(P&;lt;0.05);Ⅰ组患者术后0h的PaO2明显低于另外二组(P&;lt;0.05),而其PaCO2明显高于Ⅲ组(P&;lt;0.05)。结论:硬膜外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或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注芬太尼用作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均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9.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N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麻醉科疼痛病房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所收治的167例带状疱疹神经痛及PNH患者,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自觉疼痛缓解程度评分、睡眠受影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7例患者中,带状疱疹神经痛组(85例)中,单纯药物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61±1.8)分,72%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4.14±2.17)分,63%患者睡眠改善.PNH组(82例)中,单纯药物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21±0.96)分,85%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4.21±1.77)分,55%患者睡眠改善.结论 神经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PNH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手术和药物治疗对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收缩力是否减弱等不同尿动力学变化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梗阻和刺激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7/2004—05东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半年以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72例,均获得完整随访,患者知情同意。根据治疗前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收缩力状况分为4组:膀胱出口梗阻组74例,膀胱出口梗阻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组39例,膀胱出口无梗阻组33例,膀胱出口无梗阻并阻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组26例。114例接受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58例接受哈乐0.2mg(1次/晚)+保列治5mg(1次/d)治疗。治疗前后对各组尿路梗阻和刺激症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0—7分为轻度症状,8—19分为中度症状,20~35分为重度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中的1、2、4、7项为刺激症状评分,3、5、6项为梗阻症状评分。以治疗前后患者评分的平均秩差值(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作为评估标准,平均秩差值越大,尿路梗阻和刺激症状的改善越明显。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和刺激症状评分平均秩差值:①膀胱出口梗阻组,膀胱出口梗阻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组手术治疗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18.5,6.4分,P&;lt;0.05;17.2,5.7分,P&;lt;0.01);(10.7,1.5分,P&;lt;0.01;7.8,3.9分,P&;lt;0.01);(10.3,1.7分,P&;lt;0.01;6.9,4.0分,P&;lt;0.01)]。②膀胱出口无梗阻组药物治疗较手术治疗明显增高(10.5,6.1分,P&;lt;0.01;3.9,2.4分,P&;lt;0.05;6.6。3.7分.P&;lt;0.05)。③膀胱出口无梗阻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组两种疗法在治疗效果上基本一致(10.2,9.0分,P&;gt;0.05;3.2,3.8分,P&;gt;0.05;6.0,4.2分,P&;gt;0.05)。结论:无论有无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只要膀胱出口梗阻明确存在,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若膀胱出口梗阻不明显,可行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其尿动力学变化中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收缩力是否减弱关系密切,因而尿动力学检查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手术方式已不再影响喉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却会产生影响,观察喉癌喉全切除术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所有患者依肿瘤分期分为Ⅰ、Ⅱ期组72例,Ⅲ、Ⅳ期组63例;依手术方式分为喉全切除术组42例和喉部分切除术组93例,并应用华盛顿医科大学生活质量(univeraity of Washington.QOL,UW-QOL)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不同组别分别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患者Ⅰ、Ⅱ期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720.0&;#177;126.13)分,明显高于Ⅲ、Ⅳ期组的(557.0&;#177;12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66,P&;lt;0.01)。喉部分切除组患者的QOL总分、说话交流、外貌、娱乐消遣得分方面显著优于喉全切除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t=2.21~7,60,P&;lt;0.05或P&;lt;0、01)。在呼吸道症状改善方面亦较后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8,P&;lt;0,05)。喉全切除术组疼痛平均得分高于喉部分切除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20,P&;lt;0.01)。3年生存率为73.33%(99/135),Ⅰ、Ⅱ期组生存率为88.9%(64/72),Ⅲ、Ⅳ期组生存率为55.56%(35/6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r=19.09,P&;lt;0,01)。结论:喉部分切除术能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可以选择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采用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的方法,与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注射相对照。采用Mcgill简化量表和自制症状和体征评分表来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IL-6,IL-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6.852,P&;lt;0.05);Mcgill量表中的疼痛评估指数(the pain raling index,PRI)感觉分(t=2.871)、PRI情绪分(t=3.15)、PRI总分(t=4.40)、直观模拟量表(vjsual analogue scales,VAS)(t=4.92)、现在疼痛程度(the present pain intensty,PPI)(t=3.06)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值有显著性意义(P均&;lt;0.01);自制评分量表也显示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值有显著性意义(P&;lt;0.0l和P&;lt;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IL-6,IL-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深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注射组。  相似文献   

13.
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03-10/2004-06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甲钴胺治疗组50例、中药加味组55例及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55例;分组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时间和止痛效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经治疗3周后,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90.9%,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2%,中药加味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0.9%、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止痛效果上与甲钴胺治疗组和中药加味组相比较差异意义非常显著(X^2=7.551,9.123,P&;lt;0.01)。结论: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两种药物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比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为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24-5225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001-01/2004-05住院的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50例。Ashworth肌张力评定在Ⅰ~Ⅲ级。排除有意识/精神/智能障碍、患肢失认失用、帕金森综合征、癫痫;水电解质紊乱、戴心脏起搏器、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心肺系统疾病、不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治疗组行神经促通术康复治疗4周,同时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10d或20d,以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和Ashworthr分级分别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和Ashworthr评级差异无显著意义(t=0.536,P&;gt;0.05和X^2=0.75,P&;gt;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340,P&;lt;0.05和X^2=7.92P&;lt;0.05),即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有效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阶段康复训练(早期基础康复+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为1999-02/2002-12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共6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家属进行被动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组患者进行两段康复训练:第1阶段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基础康复训练,包括体位训练、按摩和被动运动、关节活动和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恢复部分坐位、站位平衡后进行第2阶段减重步行训练,包括减重坐位平衡、减重站立及减重平板步行训练。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0-Ⅳ级,评级越高,步行能力越好),采用Banhel指数(共10项,每项1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首次评定在发病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再次评定于治疗后10周进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功能性步行量表分级:康复组治疗前0级6例,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3例;治疗后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Ⅴ级9例。对照组治疗前0级6例,Ⅰ级9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4例;治疗后0级1例,Ⅰ级7例,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5例。康复组治疗后步行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lt;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gt;0.05)。②Banhel指数:康复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lt;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gt;0.05)。结论:第l阶段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了患肢和躯干的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第2阶段减重步行训练,将步行中负重、迈步、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正常步态模式的建立,从而有利于行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0例(74耳)采用东菱克栓酶等药物并加高压氧(Ⅰ组);46例(50耳)采用东菱克栓酶等药物(Ⅱ组);30例(30耳)采用复方丹参等药物(Ⅲ组),作疗效比较。同时根据患者患病年龄、天数、就诊时听力损失情况、是否合并眩晕、高压氧治疗疗程等进行分组分析。结果:Ⅰ组有效率(83.。78%),Ⅱ组(54%),Ⅲ组(43.33%),疗效有显著性差异(x^2=6.522,P&;lt;0.05)。Ⅱ组与Ⅲ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247,P&;gt;0.05)。结论:①采用东菱克栓酶等药物加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作为较佳方案选择。②突聋治疗越早越好。③突聋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加腰三横突小针刀松解在腰骶部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并与单一方法对比。方法 80例患者分为A组(单纯神经阻滞),B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C组(神经阻滞+射频治疗),D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射频治疗),每组20例。根据腰椎正侧位片,采用双侧椎弓根测量定位法,分别标志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及脊神经后支相应的邵氏压痛点在体表的定位。腰三横突尖部行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感觉、运动定位测定后,给予80℃.60s的射频治疗,共2个射频周期。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治疗前、治疗后即时、24h。2周:静止VAS、运动VAS、腰三横突压痛VAS、邵氏点压痛VAS。组间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口检验。结果 D组在24h、2周与A、B、C组的比较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腰三横突压痛VAS与A组的比较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在邵氏点压痛VAS的比较P&;lt;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腰骶部疼痛,在诊断明确时,治疗上利用射频热凝加针刀松解联合施治,较单一方法好。  相似文献   

18.
促进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促进技术组(A组),传统针灸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A、B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评分明显高于C组(P&;lt;0.05);A组治疗后BrunstromⅣ级以上和FIM评分高于B组(P&;lt;0.05)。B组高于C组(P&;lt;0.05)。提示促进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且比传统针刺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和缺血预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8头小型猪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组Ⅰ,n=6),缺血预处理组(组Ⅱ,n=6),缺血预处理加血液稀释组(组Ⅲ,n=6),测定心排血量(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冠状动脉血流量,计算心肌氧供,氧耗量。于钳扎前、解除钳扎后20,60min分别测定血浆中丙二醛(MDA),SOD活性、磷酸激酶(CP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自左心耳剪下标本,测定HSP 70 mRNA表达率。结果:①缺缺血20min时3组MAP、CI及SVRI明显减低(p&;lt;0.01)。但Ⅰ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Ⅱ,Ⅲ组。再灌注60min时,Ⅱ组,Ⅲ组HR明显低于对照值(P&;lt;0.01),Ⅲ组HR的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Ⅰ组MAP,CI的下降幅度明显大Ⅰ组和Ⅱ组(P&;lt;0.05).②再灌注20min及60min时,Ⅲ组的冠脉血流量明显大于Ⅰ组(P&;lt;0.05)。③再灌注20min和60min时,3组CPK,CPK-MB均较对照值明显升高(p&;lt;0.05—0.01),组Ⅰ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组Ⅱ,组Ⅲ。组ⅠSOD值在再灌注20min,60min时逐步降低(P&;lt;0.05),组Ⅱ,组ⅢSOD值有升高趋势,与对照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60min时,组ⅠMDA值明显高于组Ⅱ,组Ⅲ。④组ⅠHSP 70mRNA表达低于组Ⅱ和组Ⅲ。结论:等容血液稀释可明显增强预适应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0.
音乐放松疗法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音乐放松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失眠的影响,用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65例脑卒中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加用音乐放松疗法;结果: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睡眠总时间、早醒、睡眠中断情况、入睡时间的评估,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意义(P&;lt;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意义(P&;lt;0.05)。结论:可采取音乐疗法来改善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