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华 《临床医学》2007,27(6):28-2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性及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并分析颈动脉IMT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与对照组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明显,糖尿病患者易伴发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2.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CCA-IMT每增加一个单位(0.15mm),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69%(优势比,1.69;95%可信区间,1.17~2.45);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2%(优势比,1.52;95%可信区间,1.03~2.25)。结论①CCA-IMT增加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②CCA-IMT增加有助于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 93例EH患者(EH组)和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计算LVMI,测量颈总动脉IMT、斑块以及两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EH组又分为LVMI正常组和LVMI增高组。结果 EH组IMT高于对照组,其中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降低,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高。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在LVMI增高组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VMI与IMT、PI、RI成正相关,与PSV成负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LVMI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与心脑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I组)、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背向散射积分(IBS)。结果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组颈动脉IMT(1.2±0.12)mm与无合并症组(0.9±0.13)mm较对照组(0.75±0.18)mm明显增厚,无合并症组颈动脉标化IBS%(70.1±4.2)%与对照组(71.7±3.1)%无显著差异,心脑血管疾病组颈动脉标化IBS%(67.3±4.7)%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与颈动脉IMT相比,颈动脉IBS值减低能更好地预测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方法将141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A组(5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B组(50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C组(41例)。50例正常人为D组。眼底镜检查眼底改变。利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C组颈总动脉干IMT、颈总动脉分叉处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均高于D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有多枚斑块的血管受累条数明显高于A、B、D组(P<0.05);B组均高于A、D组(P<0.05)。C组的重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重构发生率均高于D组(P<0.05);B组的重构发生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负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A、D组(P<0.05);B组与C组、A组与D组的重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正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B、C组负性重构率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准确、快速地评价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对31例健康人及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四肢血压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MT明显增厚(P<0.01),ABI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ABI<0.90的患者的比例均明显增加(P<0.01);IMT与ABI之间呈负相关(r=-0.521,P<0.01).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糖尿病患者其ABI下降 (P<0.05),ABI<0.90的患者的比例增加 ( P< 0.05).结论 糖尿病可导致颈动脉IMT增厚和ABI下降,ABI随IMT的增厚而下降;ABI减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IMT及ABI的检测对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无症状脑梗死(S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8例健康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CIMT与SCI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合并SCI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44.1%vs29.1%),虽然两组合并SCI患者CIMT均明显高于不合并SCI者(P<0.01),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在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发现CIMT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95%CI1.00~3.86,P=0.03)。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IMT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良好方法,其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值(FMD)能较好反映血管内皮功能[3],其受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就已存在[4],但是否一直贯穿于病变的进程中,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颈动脉IMT与肱动脉F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两组:HbA1c<9%为A组(51例),HbA1c≥9%为B组(49例)。C组为50名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及斑块总积分。实验室检测HbA1c;分析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A组和B组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及斑块总积分均高于C组(P均<0.05);B组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及斑块总积分高于A组(P均<0.05)。A组及B组HbA1c与颈动脉平均IMT呈正相关(P<0.05)。A组、B组的重构发生率均高于C组(P均<0.01);A组与B组的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P均<0.05);A组与C组间重构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均<0.05);B组负性重构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结论 T2DM 患者的HbA1c水平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HbA1c可能影响颈动脉血管重构;应用高频超声可较为准确地评价T2DM患者HbA1c与颈动脉IMT及血管重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在健康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组内的分布特征,探讨适合中国人群的IMT值的分布特征和参考范围。方法北京社区健康居民1 25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不同部位IM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MT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组IMT值高于女性组(P<0.05);同年龄组、同百分位水平男性IMT值高于女性(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等危险因素后,颈总动脉IMT值与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明显相关(r=-0.10,0.23,0.07,P<0.05);分叉处IMT值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年龄及性别明显相关(r=0.15,-0.10,0.38,0.14,P<0.05),颈内动脉IMT值与年龄、性别、体质量、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相关(r=0.31,0.84,0.17,0.13,0.10,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男、女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值一致性良好。结论 IMT值在中国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性别间分布有明显差别,确定这一分布特征对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IMT值参考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及单核细胞在HbA1c与CIMT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至2019年于华东疗养院体检的T2DM患者1 539例,根据CIMT的厚度分为正常组8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血压值分为1,2,3级,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值,并依据baPWV值分为A组(baPWV<1 400 cm/s)和B组(baPWV≥1 400 cm/s),比较2组血生化指标及cIM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组1级高血压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及3级高血压患者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IMT大于A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aPWV与cIMT呈正相关(r=0.701,P<0.05).结论 baPWV与cIMT明显相关,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高血压患者血管早期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IMT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组(n=36)、双支病变组(n=33)、3支病变组(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的加重,其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量不同水平甲状腺激素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探讨其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 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0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颈动脉IMT, 包括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3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并以4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被检查者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以及甲状腺激素[包括游离T3(FT3)、游离T4(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 )].IMT与甲状腺功能进行简单直线相关分析.以颈总动脉IMT为因变量,以年龄、血压值、空腹血糖值、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激素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各组IM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MT与FT3,FT4,TSH无直线相关(r 值分别为0.12,0.06,-0.39,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SH与IMT独立相关(回归系数B=-0.176,P=0.024).结论 IMT与甲状腺功能无直线相关.TSH是IMT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肱动脉舒张功能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观察老年冠心病组30例、老年健康组27例及非老年健康组12例的IMTc、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D)的变化。结果老年冠心病组的IMTc显著高于老年健康组及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冠心病组的FMD、NID均显著低于老年健康组和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健康组的FMD显著低于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IMTc呈正相关(r=0.38,P<0.01),与FMD和NID呈负相关(分别为r=-0.70和-0.53,均为P<0.01);IMTc与FMD和NID呈负相关(分别为r=-0.64和-0.50,均为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IMTc、FMD等无创指标与老年冠心病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高频超声检测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58例冠心病(其中4例合并脑梗死)患者和30例体检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并对粥样斑块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动脉IMT心肌缺血组(0.94±0.13)mm和心肌梗死组(1.14±0.15)mm较对照组(0.67±0.12)mm明显增厚(P<0.01);冠心病组均检出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并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多,对照组中亦有3例检出1级粥样斑块。结论: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血管病变,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流最大剪切率(SR)、内-中膜厚度(IMT)及踝臂指数(ABI)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5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利用高频超声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颈动脉IMT、管径(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检测,计算血流最大剪切率;用血压计测量所有观察对象的血压,计算ABI.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MT增厚(P<0.01),管径D增宽(P<0.05),PSV降低(P<0.05),ABI及SR降低(P<0.01);糖尿病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低踝臂指数的患者的比例均增加(P<0.01).IMT与ABI、SR之间呈负相关(r=-0.521、-0.537,P<0.01),ABI与SR两者呈正相关(r=0.467,P<0.01).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糖尿病患者其管径D增宽 (P<0.05),PSV、SR、ABI下降 (P<0.01),低踝臂指数的糖尿病患者比例增加 (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SR的降低可导致IMT增厚和ABI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形成因素;低踝臂指数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与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 ,比较 IMT与颈总动脉内 -中膜横切面面积 (IMCS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55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成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 1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 ,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三组患者颈总动脉 IMT和斑块 ,计算 IMCSA。比较三组间 IMT和 IMCSA的差异 ,比较 IMT和 IMCSA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状动脉 1支和多支病变组间 IMT无显著差异 ,IMCSA和斑块面积在多支病变组显著增高 (P<0 .0 1)。用 IMCSA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能更好地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颈总动脉 IMCSA较 IMT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 ,区分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认为,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血管内皮功能均是监测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的良好指标[1-2]。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和肱动脉内皮功能情况,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燕  雷淑芬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46-214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