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我科439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相关差异因素。结果 439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5例,颅内感染率为14.81%。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与开放性颅脑损伤、GCS评分、术后放置外引流管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无关。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颅脑外伤的病人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术后血肿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63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术后血肿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患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和凝血功能正常的颅脑损伤患者。血压高于160/110mmHg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为140-160/90-110mmHg者(P0.05),而后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又明显高于血压低于140/90mmHg者(P0.01)。不同性别、年龄和入院时GCS评分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高血压、凝血机制异常、止血不彻底等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血肿的主要原因,完全可靠的止血技术、细致耐心的手术操作及周密的防范措施是预防其开颅术后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导致颅内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患者322例,其中26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为颅内感染组,其余296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为非颅内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开放性颅脑外伤、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检测水平、急诊手术、双侧手术等临床资料,分析上述因素对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结果 颅内感染组年龄>60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开放性颅脑外伤、手术时间>5 h、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25 g/L患者、急诊手术、双侧手术所占比例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因素有老年、手术次数过多、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有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水平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术前做好上述因素防治,有助于减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死亡原因及教训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死亡原因及教训柳国良,罗世祺,王涛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在治疗上十分棘手,死亡率高,幸存者生存质量大多数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总结44例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析其感染的常见因素以及导致死亡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科从...  相似文献   

5.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处理。方法 对25例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根据GOS预后评分,死亡4例,持续植物状态1例,重残2例,中残4例,良好恢复14例。结论 运用敏感抗生素流颅内积脓、降低颅内压、提高免疫力能有效的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院2009-06—2011-06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72例,女20例;年龄16~68岁;闭合性损伤64例,开放性损伤28例;交通事故伤67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6例。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血肿清除术27例,去骨瓣减压加血肿清除术65例。入院时GCS评分3~8分。92例患者,治愈61例,好转23例,2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2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37例,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分别进行了鞘内给药、腰大池引流、脑室置管冲洗等治疗.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感染得到治愈,根据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植物状态5例,重残10例,中残13例,恢复良好6例.17例出现脑积水,3例死亡.结论 对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在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前提下,采用鞘内给药、腰大池或脑室引流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发生清洁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22例,经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诊后颅窝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颅窝手术后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5%~13.4%,为幕上开颅的3倍[1]。我科自1998-01~2010-03共行急诊后颅窝开颅手术157例,并发颅内感染27例(17.20%),与择期后颅窝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比明显增高,现予以报告,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7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52例(死亡率66.7%)。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运用“尽早减压、逐步减压”原则,能明显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减少术后减压窗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护仪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对颅内压的变化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P 5~15 mmHg 5例,16~20 mmHg 14例,21~40 mmHg 17例,40 mmHg 6例。ICP初值与患者病死率有关,且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P监测对及早判断病情、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单侧开颅术后非计划性再次开颅清除对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莆田市第一医院和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初始手术为单侧开颅的TBI患者203例,根据是否为非计划性再次开颅清除对侧颅内血肿,将患者分为单次开颅手术组(182例)和再次开颅手术组(2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对侧再次开颅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次开颅手术组比较,再次开颅手术组患者术前有对侧颅脑损伤CT征象(原始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初始手术中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颅脑损伤CT征象(OR=13.043,95%CI:1.699~100.156,P=0.014)是导致再次开颅行对侧血肿清除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BI患者单侧开颅术后,对侧常因迟发性或扩大的颅内血肿而被迫再次开颅手术,对侧存在颅脑损伤CT征象是导致对侧再次开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治疗组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36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选择前期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19例,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疗效,并比较不同时期大骨瓣减压术疗效。结果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显示二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且治疗组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疗效(P<0.05)。结论早期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难以控制颅内高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7例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3个月的总死亡率为22%(80/367).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OR=1.805),入院时GCS评分(OR =1.991)、孔对光反射情况(OR =2.033)和头颅CT显示的中线移位程度(OR =1.717)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性别、年龄和居住地海拔高度对于死亡率的影响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受伤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GCS评分低、双侧瞳孔散大或CT显示中线移位>10 mm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这些发现有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颅后窝术后感染原因分析,为减少颅后窝手术后感染以及提高疗效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对发生颅后窝术后颅内感染28例进行细菌培养,并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穿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部分病例进行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痊愈者27例,占96.4%。1例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颅后窝手术因有较多易致感染因素,较其他开颅手术更易导致术后感染。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明胶海绵、止血纱以及人工植入物的放置,严密缝合伤口,减少局部积液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等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正确应用抗生素,腰穿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型切口在复杂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应用T型切口进行开颅手术救治的42例复杂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42例均急诊进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术,根据术前头部CT表现均选择T型切口,其中第一次手术双侧T型切口15例,术中按照阶梯减压执行,双侧开颅采用双侧控制技术。结果 双侧硬膜下血肿7例,双侧硬膜外血肿2例,双侧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5例,一侧硬膜外血肿合并对侧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或硬膜下血肿9例,一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侧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或硬膜外血肿19例。术后2例颅后窝开颅切口处因是直接着力点,愈合差,经重新缝合及换药处理均愈合;其他40例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周神志好转25例,神志清楚6例,无变化11例;术后1个月神志好转18例,神志清楚14例。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11例,中残15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8例。结论 在复杂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特别是需要双侧开颅手术时,以及可能出现进展、变化的病例,T型切口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解决复杂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中的切口设计难题。  相似文献   

17.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2-01~2006-12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选择1997-01~2001-12按常规额颞骨瓣开颅术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56.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06%,其病死率为26.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97%(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减压充分,从而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预后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associated with post-traumatic brain swelling. Although there are a number of studies in adult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most commonly as a salvage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raised ICP, there are few that investigate it primarily in children with head injuries.Aim Our aim was to report the experience with decompressive craniotomy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at the Red Cross Children's' hospital.Methods This study reports five patients in whom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or craniotomy with duraplasty was used as an early, aggressive treatment of raised ICP causing secondary acute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fter head injury. The rationale was to save the patient from acute cerebral herniation and to prevent exposure to a prolonged course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Results All patients benefited from the procedure, demonstrating control of ICP, radi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neurological recovery. Long-term follow-up was available, with outcome assessed at a minimum of 14 months after injury.Discussion The early approach to the use of decompressive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with secondary deterioration due to raised ICP is emphasised. A favourable outcome was achieved in all of the cases presented.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cranio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TBI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去骨瓣减压术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颅脑损伤中,继发脑积水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积液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脑积水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较大及二次手术是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昏迷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二次手术等均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1-12—2014-01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肿量、治疗效果,以及随访过程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d、3d、7d血肿量分别低于常规组患者同时间点的血肿量;观察组有效率67.50%,常规组有效率37.50%,观察组效果明显更好;观察组病死率2.50%,明显低于常规组17.50%;观察组颅内感染、硬脑膜下积液、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