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收检的80名正常人的血液标本,按0h、6h、24h和48h这5个不同时间段进行7个项目的测定。结果在48h的保存时间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清蛋白(ALB)和三酰甘油(TG)的结果没有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变化,而总蛋白(T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结果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升高,总胆红素(TBIL)随着时间延长检测结果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部分检测项目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在生化检验结果中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60例待检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4 h内和4 h后送检,4 h内为实验组,4 h后为对照组,对比检测结果,包括血糖、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三酰甘油和钾离子水平,记录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实验组血糖水平(6.18±1.11)mmol/L、高于于对照组(5.14±1.05)mmol/L,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丙氨酸转氨酶指标(51.04±3.25)U/L,低于对照组(56.21±3.42)U/L,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三酰甘油和钾离子水平等指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在生化检验结果中其部分指标可出现变化,故应尽快进行检验,确保检测准确性,为临床病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红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01-102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检验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检的100例患者,对100例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并分离血清,采集后的1、3、6、24h检测患者的血液标本,比较每个不同时间段检测的差异.结果 若以采血1h的测定结果为基准,血液标本放置24h后,有明显差异(P<0.05)的项目有血糖(GLU)、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血液标本放置6h后有明显差异(P<0.05)的项目有ALT、AST、ALP、GLU、BUN、TP、ALB;血液放置3h后有明显差异(P<0.05)的项目是GLU.结论 标本的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所以要尽可能及时地检测血液标本,以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不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心医院接受生化检验的100例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的血液标本。分别在血液标本放置1 h、放置3 h、放置6 h时进行检测13项生化检验项目,以放置1 h的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血液标本不同存放时间的检验结果准确性。结果经比较放置3 h和放置6 h的检验结果,放置3 h和放置6 h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葡萄糖、尿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的检验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血液标本的存放过程中需要对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不良检测结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3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行生化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基准为1、4、8h后,分别实施生化检测,对7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具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检查基准为采血1h,血液标本放置时长达到4h后,从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其血糖与谷丙转氨酶同标本放置1h内的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时间达到8h后,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钾离子、γ谷氨酰转肽酶、血糖与谷丙转氨酶与1h内的生化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顺序的安排对于检测结果了产生较大影响,若检测项目具备不稳定因素,则测定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可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太大误差。  相似文献   

6.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检验是整个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检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于采血后1h、3h、6h对检测项目进行测定,做好记录。结果如果以采血1h测定的结果为基准,本次研究检测结果表明血液标本放置3h结果差异有显着性的项目有GLU(血糖);血流标本放置6h结果差异有显着性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结论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诊治意义重大,而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是对于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所以要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耽误时间导致的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相似文献   

7.
周正国 《中国医药科学》2015,(3):165-166,199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和存放方式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日后临床检验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例患者,空腹采集血液标本,每位患者共采集14m L,每次2m L,存放于真空管中,并标注为对照(1个)、室温(2个)、37℃恒温水浴(2个)和0℃冰箱(2个),分析存放时间和存放方式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存放时间对血糖测试的影响非常显著,6h后血糖值为初始值的60%,18h后血糖值为初始值的27%,24h后血糖值为初始值的22%,血糖存放时间越长,血糖值下降的速度越快。血液标本存放在室温和37℃恒温水浴2.5h和5h后血糖监测结果和初始值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化钠草酸钾管和分离胶促凝剂管保存血液样本,对血糖值检测的结果影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确保血糖检测的结果准确,应当将血液标本保存在低温的环境下,并且及时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以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采集部位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9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作为研究标本,观察不同的血液采集部位对血糖、尿素氮、钾、钠、氯、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对血糖、尿素氮、钾、钠、氯、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部位的检查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高度重视血液标本采集部位,严格执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切实提升人体血液标本生化检验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蓝丹  肖望贤 《河北医药》2012,34(20):3166-3166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通过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生化检验、血液培养、交叉配血等方法协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志着血液检验已成为诊断疾病、完善治疗方案的一种有效措施。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若技术操作不规范、采血时间不合适、标本容器不合格、送检不及时、甚至未执行三查七对而导致弄错标本[1],这些都会对血液标本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轻者延误诊断和治疗,重者甚至给患者造成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就血液标本的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杜绝不合格标本,有效的协助进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来本院内接受健康体检的600份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开展血液生化检查,探究不同的送检时间、溶血样本、采血时机针对于最终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结果 从具体的变化率而言,60 min后送检的样本均值与合格送检均值差异化显著(P <0.05)。与正常样本比较,溶血样本的各项均值明显更高,P <0.05。相较于其他时间段所抽取的静脉血液来讲,清晨空腹做抽取的血液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精准性明显更高,P <0.05。但采集血液还受以下因素影响,需特别注意:受试者不宜空腹时间过长;不要在饮酒后抽血;对于接受输液治疗的受试者,血液收集时间最好在利用抗生素之前完成,或者在输液完毕之后1~2 h进行。结论 为确保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减少血液样本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必须强化院内医务人员专业操作培训力度,定期开展采血技术培训和练习,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全面杜绝因人为因素所致的血液样本收集失败和结果失真现象,确保送检血液样本均合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家兔扼颈窒息死后不同时问血气分析检测值的变化,探讨应用血气分析检验方法鉴定扼死的时间范围。方法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家兔采用扼颈窒息方法处死.对照组家兔采用颅脑损伤方式处死,比较两组家兔死后0.5、3、6、9、12h的血气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增高(P〈0.01),碳酸氢根(HCO3^-)、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增加(P〈0.05),持续时间为7h左右,7h后逐渐下降;血氧分压(PO2)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O2SAT)下降(P〈0.01),持续时间为7h左右,7h后逐渐下降;对照组8h后PCO2和HCO3^-逐渐增高,与实验组接近。结论扼死家兔死后7h内血气分析检测值发生明显变化,在变化的时间段内进行血气分析检验有助于对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2.
郭琛峰 《上海医药》2016,(18):32-33
目的:研究静脉血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健康体检者30人的静脉血标本,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在30 min内上机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并于送检后1、2、3、5 h进行血常规检测,以3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比较不同时间点所测结果。结果:在5 h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不同时间点所测结果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可在5 h内分析,而血小板计数应在30 min内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方法 选取34例接受血液生化检查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受检者血液生化检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血清胆固醇异常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 有10例受检者出现血清胆固醇偏低,其中原发性6例,继发性4例.导致血清胆固醇偏低的原因主要有 α 脂蛋白血症、无 β 脂蛋白血症、肝硬化和甲状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近期在本院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血液采集的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方面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血液采集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均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结论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生化检验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末梢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仕金  郭勇 《淮海医药》2005,23(1):26-27
目的 探讨末梢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雅培 CD- 170 0型自动血液分析仪上采用平行对比法对 2 6例健康人末梢血分别在即刻、30 min、1h、2 h、4 h、8h、16 h 7个时间点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WBC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MID%在 30 min时最佳 ,以后逐渐增高 ;MPV及 PL T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 ,2 h以后与即刻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末梢血样品在室温较低 (<15℃ )的情况下 ,30 min~ 8h以内测定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陈铁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57-2158
目的 探讨标本不同存放条件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无法即刻测定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凝血指标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60例,同一标本取适量血液立即分离血浆,分别于即刻、室温(18 ~ 25℃)1h、2h、4h及-4℃4h、12 h、24h条件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剩余血液标本置室温2h后再分离血浆测凝血指标.比较不同存放条件下各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室温下血浆放置1h、2h及-4℃放置24h凝血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室温下放置4h后凝血指标准确性明显下降[APTT和TT分别为(35.30±6.86)s与(32.03±4.98)s、(18.21±2.32)s与(16.35±1.94)s,均P<0.05];室温2h后再分离血浆测凝血指标则已明显改变[PT、APTT、TT、FIB分别为(13.78±2.48)s与(12.25±1.81)s、(35.70±6.32)s与(32.03±4.98)s、(19.01±2.86)s与(16.35±1.94)s、(2.72±2.08) g/L与(3.19±1.02)g/L,均P<0.05].结论 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分离血浆后应于室 温下2h内、-4℃下24h内完成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何金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117-118,144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250例常规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血方法不同将其中进行末梢采血的98例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另152例进行静脉采血标记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WBC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BC、PLT、Hct、MCHC、MCV平均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产生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性,而静脉血的检验结果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应积极推广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18.
谢小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2,(4):90+92-90,92
目的分析研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1年8~11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65例正常人的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正常和溶血标本中的15项生化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对象血液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钾(K+)、葡萄糖(GLU)、尿酸(UA)的值在溶血和不溶血标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钙(Ca2+)的值在溶血和不溶血的标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BIL、DBIL、TP、ALB、CK、ALT、AST、LDH、K+的值更能说明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有影响(P〈0.01)。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影响,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标本的溶血,要求医务工作者采血时规范操作,对血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严格把关,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林丹  刘毅  吴术红 《贵州医药》2010,34(7):589-59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左旋精氨酸(L-FArg)对骨质疏松大鼠血生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和卵巢切除术组(OVX)40只,对OVX组进行去势造模,12周后随机抽取10只进行骨密度测量,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4组(骨质疏松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L-Arg皮下注射。12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测量血清Ca,P,AKP,OC等指标。结果 (1)大鼠去势12周后,OVX组BMD较Sham组降低(P〈0.01),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2)给药12周后,血清ALP值:OP组ALP较Sham组升高(P〈0.05);ML-Arg组、HL-Arg组ALP较OP组降低(P〈0.05);LL-Arg组与OP组相比无差异(P〉0.05)。血清OCN值:OP组OCN较Sham组升高(P〈0.05);LL-Arg组、HL-Arg组OCN较OP组升高(P〈0.05);ML-Arg组与OP组相比无差异(P〉0.05)。低剂量组和中剂量均呈现低钙高磷表现,高剂量组呈现低磷的表现。结论不同剂量的L-Arg对骨质疏松大鼠血生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根据血生化值调整L-Arg使用量,使用L-Arg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同时注意补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