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及短期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两组均给予ACI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300 mg tid)+阿托伐他汀(40 mg qd),阿托伐他汀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 qd)。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入院第1、14天)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第1、14、90天)。结果:入院第1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MIF、IL-6、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间患者的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随访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良好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I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并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采用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对照A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对照B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并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A、B组分别为85.71%、65.71%(P〈0.05);观察组的TC、LDL-C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A、B组(P〈0.05),而HDL-C水平则高于对照A、B组(P〈0.05),但三组间的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而观察组却低于对照A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治疗中,不但能成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 adiponectin,APN)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52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和治疗1月后进行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均有所升高,C组较B组和A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hs-CRP均有所下降,C组较B组和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以显著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在人院后24h内随机分到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mg/d,11=30)及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疏血通6ml/d,/1=30)。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经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较他汀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ACS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血脂及CRP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药理作用,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寻找合适的剂量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B组(阿托伐他汀20mg/d组),每组各60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后患者血脂变化。结果 A组、B组患者在经过8周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且对剂量有明显依赖性,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且不良反应不增加,临床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治疗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ACI血脂正常组(A)、ACI高血脂组(AH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ACI血脂正常组(AT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CI高血脂组(AHT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定临床治疗效果,测定血脂.结果: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ND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增高(P<0.05).A、AH组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MDA血清水平明显降低,SOD血清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清除ACI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效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有效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57例行冠脉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联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30d)和B组(28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30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d及术后30d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d及术后30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3±4.47)、(24.12±4.68)及(13.46±4.06)mg/L,B组则分别为(9.21±3.10)、(23.18±5.47)及(16.10±3.93)mg/L,A组、B组的术后2d与术后30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使PCI术后hs-CRP水平显著下降,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30例)为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就诊时的血清高敏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高敏CRP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RP水平增高,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组予以10 mg/d,B组予以20 mg/d,均用药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脂及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B组治疗后的hs-CRP、MMP-9水平明显低于A组(P <0.05)。B组治疗后的TC、TG及LDL-C均低于A组(P <0.05),且HDL-C水平高于A组(P <0.05)。B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均低于A组(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可更为显著地抑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可更为有效地调节血脂水平,并对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价值,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软脉灵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均予常规治疗,其中,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C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并服软脉灵口服液10ml,rid。以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为观察项目。结果B、C组治疗后较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均P〈0.05);B、C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77.5%,A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未见严重肝肾损害及出血病例。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有利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TIA患者14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A组n=37)、阿托伐他汀组(B组n=37)、低分子肝素组(C组n=36)、对照组(D组n=38),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连用21d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皮下注射,连用7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nag,每晚一次,连用21d;C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皮下注射,连用7d。观察各组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变化,随访TIA复发和向脑梗死进展情况。结果A、B、C、D四组有效率分别为89.2%、78.4%、80.6%、65.8%,A、B、C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疗效确切,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佳,并可减少复发及向脑梗死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HT5"H方法 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B组)、依折麦布联合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各抽取60 例病例,对其治疗12周末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脂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05).B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值均分别低于A组(PWTBZ均<0.05);C组治疗后 TC、TG、LDL-C均分别低于A组(P均<0.05);C组治疗后TC、LDL-C低于B组(P<0.05).C组治疗后TC、LDL-C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均<0.01);C组治疗后TC、LDL-C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WTBX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七红西洋参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15例冠心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分为3组(A、B、C),A组40例给予三七西洋参粉(1:1)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纽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39例给予三七西洋参粉(1:1)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1)A、B、C三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依次为82.5%、58.4%、69.2%,两两组间比较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A、B、C三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依次为60.0%、36.1%、46.2%,两两组间比较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A、B、C三组的TC、TG、LDL—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两纽间比较A、C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西洋参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病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治疗和2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UA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实施 UA 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 d;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 d。观察2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2-36个月,观察组 UA 复发次数少,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20mg/ d 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10mg/ d 有较好且安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T2DM合并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降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测定给药前后血清内脂素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内脂素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干预后两组Homa-IR与内脂素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777、8.845,均P〈0.05)。结论对T2DM合并ACI患者,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中内脂素含量,进而降低Homa-IR的含量,延缓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粘附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8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组30人,B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组29人,C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29人。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抽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80mg,d组在治疗第7天,两种血清粘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10mg/d组,两组sICAM-1分别是(68.35±23.80)μg/L和(131.45±29.12)μg/L、sVCAM-1分别是(251.65±36.61)μg/L和(334.87±32.98)μg/L。此外,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均显示可以显著减少两种粘附分子的水平(P〈0.05),观察时段内各组对血脂水平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粘附分子水平,其中阿托伐他汀术后负荷剂量冲击治疗,较标准剂量更能显著降低血清粘附分子水平,从而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孙新爱  周笑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30-163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L-6、ET、MC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3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IL-6、ET及MC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6.38、49.10、34.51、25.77、32.23、34.68,均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IL-6、ET及MCP-1水平下降更明显(t=10.10、13.18、23.85,均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8.38、6.98,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t=12.0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ET及MCP-1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