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剂量照射对职业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对7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医学观察,以了解在职业照射条件下,随着放射工龄和累积剂量的增加,人体一般情况、外周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等,以此评价长期职业小剂量辐射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70名作业人员放射工龄为5~21年,平均123年,累积剂量分布在56~426mSv之间,人年均当量剂量在8~18mSv之间,每年所受的照射高于天然本底照射,但又低于职业性照射的限值(50mSv),符合职业性小剂量照射的范围。小剂量照射对职业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6 mV-X射线小剂量多次照射所致家兔放射性食管炎模型.方法 5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4、6、8、10 Gy组,每组10只.4、6、8、10 Gy组给予6 mV-X射线照射隔天1次,共4次.照射后第7、14天观察各组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同时观察5组家兔饮食量及体重变化,确定最佳造模照射剂量.结果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各组家兔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呈上升趋势.8 Gy组家兔照射第7天均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改变,但局部照射后7、14 d食管组织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照射后第7~9天家兔饮食量及体重均达到最低.结论 家兔经6 mV-X射线8 Gy照射剂量局部照射4次后第7天可发生放射性食管炎,且为最佳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放射人员的外周血象分析 ,以了解长期低剂量率职业照射对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染色法测定血细胞和分类记数 ,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 ,草酸铵法测定血小板。结果 外周血象 4项指标显示 ,放射人员的白细胞、血小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随放射工龄、工种的不同 ,接受的剂量大小不同 ,外周血象出现不同差异。结论 长期低量电离辐射照射后存在机体外血细胞效应 ,表现为外周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炮兵某部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以及畸变率的高低和照射剂量的关系,这不仅为这些人员的健康评价提供生物学依据,而且也为探讨小剂量、低剂量率电离辐射的剂量效应模型提供资料。本调查对象为所处工作环境中含铀、钚气溶胶及γ射线照射的放射性作业人员共182人,按其放射性强度分成4组,同时对每个职业组选择了相应的对照组。本实验采用微量全血和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碱法制备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采用双盲法,用WHO推荐的4种模式进行曲线拟合。实验结果表明:(1)放射性作业组与对照组比较,作业组的染色体畸变率…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界辐射无处不在,因剂量微小,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而人工辐射,如医疗诊断X射线、核试验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不容忽视,眼晶状体对辐射较为敏感,一次或短期的大剂量外照射或长期的小剂量外照射,均可引起晶状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可致放射性白内障[1]。收集372名辐射性工作人员和300名对照组的眼晶状体,分析晶状体变化部位和年龄特点,提示人们在应用辐射时,应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减少放射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职业性低剂量外照射对射线工作者的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按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分析畸变细胞;职业外照射剂量,采用TLD剂量计测得。结果 ①照射组的畸变细胞率为0.688%,比对照组的0.22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无着丝粒畸变、稳定性畸变、染色体体型畸变、单体型畸变等指标照射组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意义的增加(P<0.01);②各类型的染色体体型畸变率随着年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最高的年剂量当量组(3~5mSv/a)畸变细胞率为1.670%,染色体体型畸变率为1.670%,单体型畸变率2.000%;③在放射工龄比较中,工龄10年以上组各类型畸变率最高,但各工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长期受职业性小剂量外照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因此,必须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宫颈癌盆腔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1例适形照射的宫颈癌盆腔复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大剂量组30例和小剂量组31例.两组均采用盆腔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腔内治疗,大剂量组同步给予大剂量奈达铂化疗,小剂量组同步给予小剂量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CR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9%比83.3%,100.0%比100.0%;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白细胞下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轻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IMRT同步治疗老年宫颈癌复发患者,其近期疗效与大剂量条达铂化疗相似,但其血液、胃肠道毒性作用明显减轻,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曾小玲  盛小伍  周晓  戴捷 《肿瘤药学》2021,11(5):524-529
急性放射性皮炎是一种由肿瘤放射治疗、职业性或意外事故以及战时核辐射等大剂量射线照射后引起的皮肤损伤,常发生于辐射后数天至数月内。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认为与放射线直接或间接诱导细胞DNA损伤,引起细胞凋亡、坏死相关。现代医学对急性放射性皮炎有效防治尚无统一共识。本文旨在将近年来针对急性放射性皮炎药物和物理防治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和学术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放射人员外周血细胞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放射人员的外周血象分析,以了解长期低剂量率职业照射对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染色法测定血细胞和分类记数,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草酸铵法测定血小板,结果 外周血象4项指标显示;放射人员的白细胞,血小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随放射工龄,工种的不同,接受的剂量大小不同,外周血象出现不同差异。结论 长期低量电离辐射照射后存在机体外血细胞效应,表现为外周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大量临床和实验资料证明,性腺是电离辐射最敏感的器官之一。有人认为,照射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增加,反映了睾丸的辐射损伤,可作为睾丸辐射损伤的标志。但关于长期小剂量职业性照射对生殖内分泌影响的报告较少。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了医院 X 线工作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简称 LH)和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查了南京地区医用X线诊断工作者的外周血象,并进行了分析,现报导如下。调查对象与方法:选择无肝炎史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501名(其中男性372名,女性129名)和未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167名(其中男性109名,女性58名)分别为照射组和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左手无名指血,观察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血红蛋白(用光电比色法)、血小板计数(用EDTA—草酸铵法)。幅照剂量按归一化方法估算。结果与讨论;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部分外周血象观察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CT检查的群体辐射剂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面多量广的医疗照射中不断增加的最大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其防护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常规胸部CT检查剂量较高,如何在常规CT检查中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公共卫生管理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课题。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对高度怀疑胸部病变者行小剂量分段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与采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比较,以观察两者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性脊髓病的放疗照射方法、临床特点及MRI特点,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及提高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放射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和MRI特点。结果放射性脊髓病的放疗应采取"小而不漏"的原则,剂量≤200 c Gy/次,总剂量<5000 c Gy,照射长度<10 cm,避免每日多次照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男性好发,脊髓MRI具有特征性。结论恶性肿瘤放疗时应密切随访,一旦出现脊髓受损症状,应行MRI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胸部恶性肿瘤放化疗致放射性心包炎及肺纤维化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43例经胸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出现放射性心包炎及肺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结果 放射性心包炎需要应用适量抗生素与大量激素治疗,并同时进行吸氧、参麦、卧床休养等治疗措施;若患者心包积液量较大,则上述治疗方法疗效不明显,需要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另外严格控制心脏照射体积,保持心脏照射体积<60%,剂量<50 Gy为有效预防措施;肺纤维化患者需应用抗生素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减少对肺组织的照射剂量,缩小照射面积为主要预防措施。结论 胸部恶性肿瘤放化疗致放射性心包炎及肺纤维化均可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5.
毛卫东  田野 《江苏医药》2012,38(10):1130-1132
目的探讨S100B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变化特征。方法对大鼠予4MeV电子线分别单次全脑照射2、10、30Gy制备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全脑不同剂量照射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S100B的变化。结果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中S100B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增加。结论全脑照射后,高照射剂量脑组织的S100B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100B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大鼠予4MeV电子线分别单次全脑照射2、10、30Gy制备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全脑不同剂量照射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S100B的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中S100B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增加.结论 全脑照射后,高照射剂量脑组织的S100B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剂量电离辐射对受照人员晶状体的远期影响。方法对22名(44眼)受到一次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照射(照后30年)人员和22名(44眼)对照人员的晶状体进行详细检查和分析。结果受照组晶状体后囊下点状浑浊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晶状体赤道部弥漫点状浑浊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晶状体丝、条状和雪花状浑浊形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晶状体可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对某化工厂98名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体检,其中腹部超声检查作为本次体检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以其快速、直观、准确的优点,已成为腹部疾病检查的首选。应用B型超声,可以对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重要的是它是确诊三硝基甲苯职业中毒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将本次腹部超声检查中肝脏、脾脏检查结果及与肝损伤相关的检查项目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某化工厂从事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98名作为接触组,均为男性,年龄23~56岁,平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黑龙江省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以期为提高此类人员在工作中的防护,减少射线对人体的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接触射线的不同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1125例,对比分析不同工种工作人员的剂量当量频数分布及集体剂量当量、人均年剂量当量。结果此1125例放射工作人员,99.3%的工作人员是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但医学应用类人均年剂量高于工业应用类,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对于医学应用类而言,医用诊断监测的人数为最多,且集体剂量为最大,同时临床介入的人均年剂量是最高;对于工业应用类而言,工业探伤监测人数最多,密封源装置集体剂量最大,人均年剂量最高。结论应加强黑龙江省不同放射性工作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提高管理水平,做好放射性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董坤  杨永坚  张枫 《安徽医药》2018,22(9):1701-1705
目的 了解某市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放射知识培训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职业健康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三家三级医院在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连续工作5年的79名放射人员为个人剂量监测研究对象,以及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连续工作2年的154名放射人员为放射知识培训干预研究对象.采用《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调查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工作相关情况等;采用《放射知识调查表》对放射知识培训干预研究对象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放射危害知识、放射防护知识、放射法律法规知识得分情况.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检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佩戴于左胸前,佩戴周期为3个月,每年4个周期.结果 (1)个人剂量监测研究结果:5年间总检测395人次,其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90±0.36)mSv·a-1,远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限制水平(20 mSv·a-1).不同岗位、工种、每周工作时间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人均年剂量当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放射知识培训干预研究结果: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放射知识培训干预前问卷得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知识培训干预后问卷中放射危害、放射防护、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知识培训干预后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规定范围,岗位、工种、每周工作时间影响其暴露水平.放射知识培训干预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暴露水平,工种影响其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