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Heartstring和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了150例合并升主动脉近端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02例,女48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9岁.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共完成251个吻合口,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1~3个/例,大隐静脉桥血管完成后应用流量仪进行流量测定.术后观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0.67%);二次开胸止血2例,其中1例为乳内动脉床渗血,1例为胸骨后出血;其余患者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为100~200 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48 h内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术后均未出现明确的昏迷、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及运动不协调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大隐静脉桥血流量为28.5~70.1 L/min(53.7± 23.9 L/min).术后随访145例,随访率97.32%,随访时间3个月~1年;4例失访.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迟发性脑出血或脑梗死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在OPCAB术中应用Heartstring和Enclose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安全、有效,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ang BB  Gao F  Cui ZQ  Diao GH  Xu M  Gao WD  Hao X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597-59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特点。方法 22例患者中,13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9%);9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41%),其中5例在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条件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升主动脉近端吻合。结果 20例康复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心绞痛、室颤、急性心肌梗死和血胸,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减少术中升主动脉操作是防止升主动脉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带蒂动脉旁路、旁路远端序贯吻合和近端Y形吻合可避免或减少旁路-升主动脉吻合;低温体外循环加左心室引流时,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远端吻合;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下行旁路-升主动脉吻合,可避免阻断和部分阻断升主动脉,利于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粥样硬化(ascending aortic athero-sclerosis,AAA)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合并AAA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35例,5例联合应用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杂交技术);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其中9例行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1例将大隐静脉桥近端吻合到无名动脉,12例以左乳内动脉为唯一的供血来源,其静脉桥或桡动脉桥吻合到左乳内动脉,8例应用"易扣"近端吻合辅助装置完成静脉桥的近端吻合。所有患者均未应用主动脉侧壁钳。结果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对于AAA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结合杂交技术、主动脉不接触技术或近端吻合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5%。虽然引起CABG后脑卒中的原因较多,如体外循环、房颤等,但诸多研究认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ascending aortic atherosclerosis.AAA)可能是脑卒中重要原因。升主动脉插管、阻断、钳夹或近端吻合使AAA斑块或碎片脱落,引起脑栓塞进而导致CABG术后脑卒中。AAA的诊断以及如何在CABG中减少或避免粥样硬化斑块或碎片脱落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Yu Y  Gu CX  Wei H  Li Q  Wa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4):1864-1867
目的 对水囊封堵法用于严重升主动脉钙化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近端吻合的近、中期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升主动脉存在严重钙化的OPCAB患者31例,作为实验组,采用水囊封堵方法进行近端吻合;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69±8)岁.随机选取升主动脉无钙化的同期接受OPCAB的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升主动脉侧壁钳进行近端吻合;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60±9)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相关心功能指标,并对近、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与实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者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有提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P<O.05).随访截至2009年11月底,患者随访率为91.5%,存活率96.0%.7例患者于术后2年以上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近端吻合口通畅.结论 在对严重升主动脉钙化患者行近端吻合时,水囊封堵法操作简单,近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无钳缝合法在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近端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期间当使用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进行吻合时,需钳夹部分升主动脉侧壁,由此可能引起钳夹部位升主动脉动脉硬化瘢块脱落,增加脑栓塞的发生率,同时还可能引起大隐静脉桥阻塞、降低其通畅率。本研究在9例患有严重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手术中应用“无钳缝合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升主动脉钙化的处理方法,总结手术效果,以减少OPCAB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连续治疗的236例伴有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采用"No-touch"技术,35例采用Enclose辅助完成近端吻合,197例采用Heartstring辅助完成近端吻合.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所有移植血管桥均采用瞬时测血流量技术(TTFM)保证吻合口吻合质量. 结果 远端吻合口881个,近端吻合口267个,桥血管血流量16.2±18.7 ml/min,弹力指数(PI)4.9±2.3,近端吻合口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平均动脉压(MAP)78.1±10.4 mmHg vs. 80.9±8.1 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1.9±3.6 mmHg vs. 10.9±2.1 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17.3±4 3 mmHg vs. 15.3±2 8 mmHg,心排血量(CO)4.2±1.2 L/min vs. 4.5±1.6 L/min,中心静脉压(CVP)9.2±2.3 cmH2O vs. 9.3±1.8 cmH2O,心率(HR)71.4±14.0次/分vs. 73.4±16.5次/分等,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例因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死亡,4例患者术后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经内科治疗随访2个月后好转,其余患者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0.5±4.2d.185例随访3~24个月,无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意外,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缓解. 结论 术前及术中充分评估主动脉钙化程度,采用减少升主动脉操作的近端吻合器吻合技术,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弥漫性升主动脉前壁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30例升主动脉前壁弥漫钙化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策略,男21例、女9例,年龄60~75岁。所有患者均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结果术后住院时间(8.7±3.2)d,围术期无死亡,无心脑血管意外,无伤口及纵隔感染。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为心房颤动,发生率23.3%。术后30 d常规复查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或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对于升主动脉前壁有弥漫钙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方式,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尽量避免或减少升主动脉前壁的刺激,减少手术风险,实现最大限度的目标冠状动脉再血管化。  相似文献   

9.
水囊封堵法在OPCAB术近端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创用的“水囊封堵法”,对患有严重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病人在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手术时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由于避免了应用体外循环以及由此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与体外循环(CPB)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相比,OPCAB具有较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特别对于具高危因素病人,OPCAB的优越性更为明显.我们统计141例高危病人手术资料,比较CABG及OPCAB对其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多支搭桥的策略。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2月对36例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不使用主动脉侧壁钳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19例同时取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RIMA)。15例以LIMA为唯一的桥血流来源(in-flow),其余的静脉桥吻合到LIMA;14例使用Enclose或Heartstring近端吻合装置行静脉桥在主动脉上的吻合。术中用血流仪(Medi-Stim Butterfly Flow Meter,Oslo,Norway)行桥血流定量测定。结果36例共行远端吻合116个[2-5个,(3.2±0.9)个]。术后2-22 h病人完全清醒。手术中实时桥血流测定满意,15例以LIMA为唯一in-flow的患者,LIMA主干的总血流量基本是各分支桥血流量的数学和。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卒中。8例(26.7%)手术后一过性心房颤动;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4例;下肢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随访6-60个月,(33.8±11.2)月,11例造影显示37支桥中,LIMA-LAD均通畅,2支到对角支的静脉桥闭塞,余静脉桥均通畅。结论对升主动脉有明显钙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结合主动脉No-touch技术或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有效避免因在病变主动脉上操作引起的术后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我们为27例病人使用冠状动脉近端吻合器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共放置冠状动脉近端吻合器36个,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Ⅱ、Ⅲ型大动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有效治疗累及胸腹主动脉的Ⅱ、Ⅲ型大动脉炎,探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自1976年至2001年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Ⅱ、Ⅲ型大动脉炎47例,同期行人工血管与肾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自体肾移植术各2例,三尖瓣成形术和髂动脉旁路移植术各1例。结果:术后1例死于凝血障碍出血,死亡率为2.13%;术后因肠梗阻再1列;存活患者血压和血运均明显改善,上肢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平均为118/77mmHg(1kPa=7.5mmHg)vs 177/83mmHg;术后上、下肢血压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平均随访8.2年,远期死亡2例(4.35%),再手术1例,远期效果优良率为81.82%。结论: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Ⅱ、Ⅲ型大动脉炎的简单、安全、远期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应激反应因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停跳与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应激反应因子,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疗效优势的原因。方法 2004年10月-2005年4月我院3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分为2组,15例行停跳冠脉搭桥术(ONCAB组),15例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组),分别在围术期7个时点抽血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TNF-α、cTnT、CK-MB。结果 2组病人术后血清HSP70均明显上升,术后2h达最高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ONCAB组术后血清HSP70升幅明显高于OPCAB组(P〈0.01)。ONCAB组术后cTnT、CK-MB、TNF-α浓度升幅较OPCAB组大,差异有显著性(cTnT,P〈0.01;CK-MB,P〈0.05;TNF-α,P〈0.01)。HSP70峰值浓度与cTnT、CK-MB、TNF-α峰值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2,P=0.025;r=0.673,P=0.033;r=0.745,P=0.013)。ONCAB组体循环中HSP70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782,P=0.004)。结论 ONCAB组病人组织细胞损伤、机体应激反应均较OPCAB组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左胸小切口、经胸降主动脉"Y"形旁路血管向心肌供血,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微创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冠心病病人,经左胸小切口开胸,胸腔镜游离左侧乳内动脉,经胸降主动脉"Y"形旁路血管向心肌供血,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用瞬时流量测定仪检测旁路血管的通畅度.结果 平均手术(103,0±18.4)min.术后平均机械辅助呼吸(5.6±3.2)h,平均ICU滞留(37.3±7.6)h,平均胸腔引流量(190±75)ml,平均输血(150±50)ml,移植血管平均流量Qm为(27±7)mi/min,搏动指数(PI)为3.5±1.4,逆向血流百分比(%Insuf)为(7±5)%.全组病人无死亡,均治愈出院.随访12~48个月,病人病情稳定,身体状况良好.结论 该术式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一个新途径.尤其适用于升主动脉存在钙化、扩张或粥样硬化斑块者,可避免升主动脉损伤、附壁斑块松动、脱落导致的脑栓塞或冠状动脉栓塞.安全、有效、创伤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微创化.临床疗效显著,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的应用经验,以减少术后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1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71.3岁。5例联合应用off-pump 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杂交技术治疗,其余26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off-pump CABG。9例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16例以左乳内动脉为惟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或桡动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1例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到无名动脉。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无吻合口。结果5例"杂交"手术患者共经PTCA植入支架6枚,26例胸骨正中开胸患者移植血管74支(2~4支/例),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24例,明显缓解7例。发生心房颤动2例,行二次开胸手术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29例,随访3个月~3年,失访2例。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行"杂交"手术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再发,其余28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ff-pump 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有效治疗累及胸腹主动脉的 、 型大动脉炎 ,探讨升主动脉 -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 自 1976年至 2 0 0 1年采用升主动脉 -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 型大动脉炎 4 7例 ,同期行人工血管与肾动脉旁路移植术 10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自体肾移植术各 2例 ,三尖瓣成形术和髂动脉旁路移植术各 1例。 结果 术后 1例死于凝血障碍出血 ,死亡率为 2 .13% ;术后因肠梗阻再手术 1例 ;存活患者血压和血运均明显改善 ,上肢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 ,平均为 118/ 77mm Hg (1k Pa=7.5 mm Hg) vs 177/ 83m m Hg;术后上、下肢血压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平均随访 8.2年 ,远期死亡 2例 (4.35 % ) ,再手术 1例 ,远期效果优良率为 81.82 %。 结论 升主动脉 -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 、 型大动脉炎的简单、安全、远期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1.9±11.7岁。合并的心脏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22例,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9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升主动脉瘤4例,室间隔缺损3例,冠心病2例。解剖外旁路移植术包括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22例,升主动脉-心包后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瓣置换术16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6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9例,升主动脉置换或成形术4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果住院死亡1例(3.2%),术后39d死于感染性中毒性休克。术后上、下肢收缩压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3.7±10.2mmHg vs.64.2±25.3mmHg,P〈0.05)。随访27例,随访时间4~73个月,无晚期死亡、与人工血管相关的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患者。结论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是一期治疗成人及青少年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升主动脉-心包后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脏功能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术后早期心脏功能。方法 OPCAB组42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63例(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心肌酶水平和心电图变化,利用Wwan-Ganz导管分析术中和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趋势,并评价早期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无差别。OPCAB组中CK、CK-MB、AST、LDH的平均血浓度在术后当天、术后1d、3d和术后1周均正常,而对照组则有升高。OPCAB组心电图阳性变化数目较对照组少见。血液动力学指标显示,OPCAB组的心排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和左室作功能指数匀较对照组恢复迅速,而肺动脉楔压和中心静脉压水平偏低。OPCAB组近期临床效果也较对照组优越。结论 OPCAB组术后早期心脏功能优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提示OPCAB手术心肌保护效果好,血管吻合的精确性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升主动脉疾病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严重时主动脉插管、阻断、部分阻断或冠状动脉旁路近端吻合都可造成致命的主动脉损伤、破裂出血和体循环包括冠状动脉本身栓塞〔1,2〕。临床资料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们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遇严重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4例 ,其中 1例呈DeBakeyIII型夹层动脉瘤样改变。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3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三支病变 ,左室射血分数 0 32~ 0 5 5。除 1例III型夹层动脉瘤者术前诊断明确外 ,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