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玉 《气功》2010,(11):973-975
小便的正常包括排出顺畅,小便清洁无杂质。中医理论中小便与肺、肾、膀胱的关系比较密切。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司二便,为水液排出的关口,而且肾主水,是整个水液代谢的原动力,调节着每个环节的功能活动。膀胱藏津液,津液中之余浊部分,经气化而排出为尿。小便的通利与否,与上述脏腑组织的功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五脏之中,肾开窍于前后二阴,主司二便,但二便的通畅与肝之疏泄也有密切的联系,吴达的《医学求是》曰:"肾司二便,其职在肝,肾为胃之关,故司二便,肝为风木,专主疏泄",同时,二阴也是肝经循行所过之处。唐容川在《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下卷》  相似文献   

3.
"肾主水"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对其阐述自<内经>开始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认为,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输布排泄功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藏,主津液".<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指出,"静而不走"之阴水,是肾所藏之"精","乃肾之体";"动而不居"之阳水,是肾下输膀胱之"溺","乃肾之用".肾主水的功能具体表现在肾脏的温煦化水、司开合和肾在液为唾[1].  相似文献   

4.
李志强  赵国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09-1410
从中医脏腑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认为痛风与尿酸代谢密切相关的观点,从肝失疏泄致肾司二便、脾主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津液代谢失常,而致湿浊内生,痰浊阻滞筋骨关节的角度阐释了现代医学这一认识,提出痛风从肝论治痛风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肾主水"源于《内经》,一如"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二如"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水热穴论》)。可见,在《内经》中主水与藏精两方面的涵义皆包含在"肾主水"中。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对"肾主水"的定义: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机能,包括肾气对参与津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气的生尿和排尿  相似文献   

6.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观点在临床中被众多医家奉为圭臬。然而痰饮的形成、为患绝非仅仅关乎脾、肺两脏,更与肝、肾、三焦之功能密切相关。《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藏,主津液。"人体一身的水液代谢全赖肾的主司和调节,若肾脏功能发生异常,痰饮则可伺机而生,故肾亦为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7.
钱锐 《光明中医》2005,20(3):37-38
遗尿症是指夜晚睡觉后不知觉而小便自行排出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儿童较为多见 ,周嫦昆主任医师从医 30余年 ,学验俱丰 ,在辨治遗尿症方面颇有心得 ,现介绍如下 :1 责之膀胱开和失司 ,其本在肾督周师认为 ,《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不约为遗尿”之说 ,故任何类型的遗尿均为膀胱失约 ,开合失司所致。然肾主蛰 ,为封藏之本 ,与膀胱同在下焦 ,互为表里。《素问·逆调论》称 :“肾者水脏 ,主津液” ,全身津液代谢均依赖于肾的蒸腾气化。尿为津液代谢所生 ,贮于膀胱 ,膀胱气化受肾气所制 ,肾失封藏 ,气失固摄 ,则气化无权 ,夜间阳入阴分 ,膀胱…  相似文献   

8.
赵大方 《河南中医》1999,19(4):48-49
肾开窍于二阴之学说,萌于《内经》而经后世医家补充发挥得以完善。《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云:“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病源候论》云:“肾虚则小便数”。金元李东垣说:“肾司二便,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明代医家赵献可在《气虚中满论》中说,“盖肾...  相似文献   

9.
中医典籍言"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纵观<内经>谈及心肾开窍时,未见此说,只有"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主耳……在窍为耳."'耳者,肾之官也.""心主舌,开窍于耳."唐·王冰注:"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素问·缪刺篇>:"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  相似文献   

10.
脏腑学说是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本文从文献着手,分析了“肝主小便”的基本框架和物质基础:肝主疏泄,调节水液代谢;肝肾同源,肾主水,司二阴;肝经络阴器,主筋,主小便。并以病案论证了其在中医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以期为临床运用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