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方法:AD患者风湿蕴肤证20例,血虚风燥证34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检测不同证型A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AD患者CD4~+、IL-4、IL-17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风湿蕴肤证及血虚风燥证组CD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证CD8~+、IL-10表达高于风湿蕴肤证组及对照组,风湿蕴肤证及血虚风燥证组Treg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风湿蕴肤证Treg及IL-12表达低于血虚风燥证组,IL-4及IL-17表达高于血虚风燥证组。结论:可根据IL-4、IL-12、IL-17、IL-10水平及CD4~+、CD8~+、Treg数量初步判断病情阶段及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配伍生石膏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0例内服茵陈二苓汤加生石膏;对照组40例服用茵陈二苓汤(不含生石膏),两组均外搽莫匹罗星软膏,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60%),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中药配伍生石膏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汤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性皮炎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天王补心汤联合火针治疗,对照1组40例给予西替利嗪片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对照2组40例单用天王补心汤治疗。3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1组为90.0%,对照2组为87.5%,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王补心汤联合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血虚风燥型)较单纯西药或中药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评价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9例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针刺组和中药组3组,每组各33例,共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记录皮损情况、瘙痒程度、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共脱落9例。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组为79.31%,中药组为70.97%,临床综合疗效针药结合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临床综合疗效、特应性皮炎皮损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较单纯中药和(或)单纯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程度、皮损情况、睡眠指数,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王思梦 《河南中医》2014,(4):711-712
激素依赖性皮炎根据其病机分为:毒邪侵袭火毒炽盛,郁久化热生风;毒邪日久留而不去,体内湿热蕴蒸,郁于肌肤而发;病久药毒灼伤津液,阴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于濡养。根据激素依赖性皮炎不同病机及发病阶段的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风热蕴肤、湿热蕴结、血热内盛、阴虚血燥、血瘀5种证型。中医辨证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除了采用中药治疗外,还有自血疗法、中药熏蒸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特应性皮炎(AD)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儿童AD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析AD患儿中医证候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多表现为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其次为血虚风燥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4%)显著高于对照组(55.6%)(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SCORA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SCORAD评分(29.61±12.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8.52±10.29)分(P0.05)。两组患者EOS计数均显著改善,研究组E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g E(115.32±63.27)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4.25±102.34)Iu/ml(P0.05)。研究组4例患儿出现腹泻,随症中药加减后症状消失。对照组5例出现嗜睡,不影响治疗。结论儿童AD中医证型复杂,多表现为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儿童AD能够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及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尿液常规检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特应性皮炎患者143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5例为正常对照组,按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将观察组分为湿热内蕴组48例、脾虚湿蕴组46例、血虚风燥组49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及显微镜镜检法检测两组的尿液标本。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尿白细胞、尿隐血、尿蛋白、尿维生素C及尿比重异常阳性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证型之间比较,尿白细胞、尿隐血、尿蛋白阳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虚风燥型尿比重降低、维生素C阳性率较湿热内蕴、脾虚湿盛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维生素C和尿比重在(AD)组患者中有异常表达,其中维生素C阳性表达和尿比重降低异常在血虚风燥证型中较突出,可为AD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龙牡汤内服加外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记录指标包括: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等,评价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8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复发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采用加味龙牡二妙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湿热蕴肤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与糖皮质激素外用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50例,给予加味龙牡二妙汤与中药洗剂外用联合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ASI与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采用加味龙牡二妙汤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林仙  孙占学 《中医杂志》2021,(4):356-358,360
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在发作期往往伴有血热,使用凉血祛湿止痒法治疗具有良好疗效.据此提出发作期特应性皮炎病机关键在于血热湿蕴.血热不除,湿热难去,血热还可生风化燥,故发作期治疗以凉血祛湿止痒为法,以凉血祛湿止痒汤为主方,血热得清,风、湿、燥也可随血热一同祛除,此外临证还需根据患者年龄特点及病情变化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11.
蒋旭华  游航 《新中医》2015,47(11):167-168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饮加减内服、外洗治疗血液透析皮肤瘙痒血虚风燥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71例和中药组75例。西药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和盐酸苯海拉明片,中药组采用四物消风饮加减内服和外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瘙痒频率、瘙痒面积、睡眠状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0%,优于西药组的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程度、瘙痒频率、瘙痒面积、睡眠状况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中药组上述指标下降更为显著,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物消风饮加减内服和外洗对血液透析皮肤瘙痒血虚风燥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聚类分析和频数分析,得出以临床为依据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临床上特应性皮炎患者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以风湿蕴热型、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血虚风燥、气滞血瘀型常见,其每一型均有好发年龄段。结论立足于临床研究的临床辨证分型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向亚玲  徐婷 《陕西中医》2020,(5):639-642
目的:探究神应1号生发汤对脂溢性脱发(血虚风燥型)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103例脂溢性脱发(血虚风燥型)患者为对象,按医师建议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神应1号生发汤,n=52)及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n=51),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头发干枯、稀疏脱落、伴白屑、头皮瘙痒证候积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发干枯、稀疏脱落、伴白屑、头皮瘙痒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应1号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血虚风燥型)的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特应性皮炎从婴幼儿发展至青少年及成人期,常出现皮肤干燥、苔癣样变、剧烈瘙痒等血虚风燥的表现,病程迁延、缠绵难愈。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治疗也存在一定难度。三因制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在后代医家继承和发挥下,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集中体现。基于三因制宜论治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以“人致病”为中心,结合“天致病”“地致病”,更有利于找准病机,整体看待疾病,指导临床遣方用药,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湿热蕴肤型、血虚风燥型、脾虚湿蕴型湿疹样病变豚鼠证候表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湿热蕴肤组、血虚风燥组、脾虚湿蕴组,每组8只。湿热蕴肤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刺激2周,血虚风燥组采用DNCB丙酮溶液刺激4周,脾虚湿蕴组采用DNCB丙酮溶液刺激联合番泻叶灌胃4周。建模结束后使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量;HE染色观察评价皮损区皮肤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和CD4+、CD8+浓度,计算CD4+/CD8+。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湿热蕴肤组、血虚风燥组、脾虚湿蕴组豚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降低(P均<0.05),经表皮水分流失量和皮肤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gE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17水平和CD8+浓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虚风燥组豚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麦冬石斛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麦冬石斛洗剂联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95%,对照组为4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SI积分、DLQ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冬石斛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因子与中医证候的内在相关性,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不同证型特应性皮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细胞因子的值及细胞亚群比例。结果AD患者IL-17的量及Th17细胞比例在湿热蕴肤组、IFN-γ的量及Th1比例在血虚风燥组、IL-4的量及Th2比例在湿热蕴肤组及IL-10的量在脾虚湿蕴组均高于其他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辨证论治过程可以从IL-17、IL-10、IL-4、IFN-γ水平的高低及Th17/Treg、Th1/Th2平衡的偏移方向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期,大致了解患者的中医分型,有利于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有利于中医临床的选方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探索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miR-155、AQP2、AQP3和血清中LDL、TG与中医证型的内在相关性,进一步揭示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为该病的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偏振免疫法分别检测脾虚湿蕴组、血虚风燥组、健康正常对照组皮损及正常皮肤组miR-155、AQP2、AQP3与血清LDL、TG相对表达量。结果 AD患者皮损中miR-155、AQP3及血清中LDL、TG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正常对照组,血虚风燥组高于脾虚湿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QP2在血虚风燥组及脾虚湿蕴组AD患者、健康正常对照组均未见表达;AD患者中AQP3表达水平与miR-155、TG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患者皮损中存在miR-155、AQP3表达量增加是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血虚风燥组AD患者miR-155、AQP3、LDL、TG的表达量均高于脾虚湿蕴组、健康正常对照这可能与炎症-脂质氧化应激-衰老的激发机制有关,根据miR-155、AQP3、LDL、TG的表达水平可以对AD患者的证型进行初步判断,有利于中医辨证的客观量化,指导辨证分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从中西医角度阐述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认识,着重从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阶段分风热毒蕴肤证、湿热毒蕴证、阴虚内热证、血虚风燥证四型辨证论治,并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强调中医外治方"大黄甘草汤加味"冷湿敷和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递减替代疗法,加强疾病的健康教育及预防调护,收到较好疗效。简要介绍黄莺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养血润燥熄风汤治疗血虚风燥证鱼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血虚风燥证鱼鳞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维A酸乳膏外用涂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润燥熄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评价两组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