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中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因素和致病菌,探讨抗菌素在早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研究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378例单胎妊娠的自发早产病例,通过胎盘胎膜病理检查及细菌培养试验,其中105例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其相关因素.[结果]早产中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27.8%,其相关因素为胎膜早破、自然流产和早产病史、早产孕周小于34周、产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在有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因素的早产治疗中应使用抗菌素以助于延长孕周和减少母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与人工早产和自然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间分娩的自然早产274例和人工早产49例,分别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323例相比,进行早产的因素分析。结果 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多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内科合并症等均与早产有关;人工早产者产前检查率最低,剖宫产率最高,并主要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多胎有关;自然早产者产前检查率低于足月对照组,其主要与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有关。结论 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且自然早产和人工早产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儿纤连蛋白 (FFN)与早产和绒毛膜羊炎膜之间的关系 ,为诊断早产和绒毛膜羊膜炎及判定预后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ELIAS(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 2例先兆早产孕妇 (实验组 )和同孕龄健康孕妇 4 8例 (对照组 )进行宫颈阴道分泌物FFN检测。结果 实验组FFN阳性率 4 5 .2 % (19/42 ) ,对照组FFN阳性率 4 .8% (2 /48)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中FFN阳性者发生早产及绒毛膜羊膜炎者分别为 68.4 % (13/19)、73.6% (14/19) ,与FFN阴性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FFN对诊断早产和绒毛膜羊膜炎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为围产期保健提供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古晓珊 《中外医疗》2014,(19):35-36
目的 研究早产中绒毛膜羊膜炎的致病菌和影响因素,探析抗菌素在早产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该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单胎妊娠早产病例中随机抽取了3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利用胎盘胎膜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试验,其中105例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是剩余的273例。采用Logistic多种因素来探析影响的相关因素等。通过分析孕妇早产中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和致病菌,探究早产治疗中抗感染的应用价值。结果 绒毛膜羊膜炎在早产中的发生率为27.8%,影响该病症出现的主要有胎膜早破和早产孕周<34周等因素,同时还会受到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影响。病例中有59%的绒毛膜羊膜炎的白细胞>15×10^9/L,C-反应蛋白大于3000 mg/L占到57.1%,一共有60例。而出现非绒毛膜羊膜炎的,白细胞达到大于15×10^9/L的有76例,占总数的27.8%,而C-反应蛋白>3000 mg/L占25.6%,一共有70例,并且这些数据均通过数据分析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早产中出现绒毛膜羊膜炎的状况时需要采用抗菌素等药物来应对,通过抗感染治疗,可以使患者延长孕周,减少母儿的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彩云  石一复  周怀君 《浙江医学》2003,25(11):652-653
目的 探讨孕妇感染解脲脲原体 (UU)是否是引起早产的因素之一。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对108例早产产妇和100名足月分娩产妇的宫颈分泌物及胎盘进行UU检测 ,并对上述208例胎盘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早产组胎盘UU感染率及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组 ,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 ;两组宫颈分泌物UU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1) ;早产组中有绒毛膜羊膜炎的胎盘UU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的胎盘UU感染率 (P<0.01)。早产产妇UU感染率随着早产儿出生体重的降低而明显增高 (P<0.01)。 结论 解脲脲原体通过感染胎盘引起胎盘绒毛膜羊膜炎 ,并导致早产 ,是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对围生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61例早产孕妇(早产组)与同期随机抽取的261足月孕妇(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对围产期的影响。结果高龄与未定期产检是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早产的病因中胎膜早破、子痫前期、产前出血、妊娠合并症均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使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增加。结论定期产前检查、适龄妊娠、提高围产期保健意识可降低早产的发生,提高围生医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佛山地区流动性人口孕妇早产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流动人口早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5474例流动人口相关资料孕妇的基本情况,根据一般人口特征、妇产科和疾病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发生早产215例,发生率3.93%。年龄<25岁和>35岁、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孕妇早产发生率较高;孕产次≥2次、人工流产≥2次、胎膜早破和多胞胎的孕妇发生早产的几率明显升高,孕妇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畸形、阴道炎、瘢痕子宫等疾病时早产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性分析显示,妊娠次数(95%CI:1.45~4.96),阴道炎(95%CI:1.39~4.22)及胎膜早破(95%CI:2.01~7.69)是流动人口发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佛山地区流动性人口孕妇早产与妊娠次数、阴道炎和胎膜早破等密切相关,建议产前检查项目中将阴道分泌物检验列为常规,并对有孕期阴道炎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早产孕妇血清中sICAM-1水平与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孕妇血清中sICAM-1与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78例孕妇血清sICAM-1,早产孕妇58例为试验组(其中并发有绒毛炎者28例),足月孕妇20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白细胞计数及分娩后行胎膜、胎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早产组并发绒毛膜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及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炎者(P<0.05);足月分娩者产前、产后血清中sI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早产组无绒毛膜炎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并发绒毛膜炎者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增高且不受产程影响,血清sICAM-1可作为预测早产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母血IL-8对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血白细胞介素 8(IL- 8)与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 7例早产孕妇及 32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血 IL - 8的水平。结果 :早产组母血 IL - 8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1)。结论 :母血 IL - 8是预测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较有用的指标 ,且操作简单 ,临床较易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与早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产病例共218例,根据产妇的胎盘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胎盘病理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照组无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平均体质量、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于早产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2.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21.24%、80.50%、16.81%、11.50%;对照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4.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10.48%、65.70%、7.62%、3.81%;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小,胎膜早破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1710±355)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24%、33.63%、38.05%、19.47%、9.73%;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270±450)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9.52%、18.10%、12.38%、8.57%、2.86%;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该对所有的早产患者做胎盘病理检查,避免漏诊HCA,以帮助宫内感染的产妇及高危新生儿早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室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2周早产儿,出院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0例,分为轻度组(11例)和中重度组(9例),搜集20例患儿母亲产前(子痫、糖尿病、胎盘早剥、早破水、绒毛膜炎、产前激素的使用),新生儿相关资料(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治疗相关资料(PS、PS给药方式(LISA/INSRUE)、枸橼酸咖啡因、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7d、用氧浓度>40%且≥14d),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分析综合评判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子痫、绒毛膜炎、产前激素、胎龄、出生体重、PS给药方式、用氧浓度>40%且≥14d、机械通气<7d,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绒毛膜炎、胎龄、机械通气<7d,P <0.01,其中绒毛膜炎、胎龄是危险因素,机械通气<7d是保护因素。结论 预防感染,防止早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减轻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17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赟  潘家华 《安徽医学》2017,38(8):976-97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并研究R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胎龄≤34周或体质量<2 kg的早产儿172例,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14例与无ROP组158例,对两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贫血、输血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OP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贫血、输血及BPD这8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及BPD是ROP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及BPD是ROP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梅  李薇  李淑兰 《海南医学》2012,23(3):50-52
目的 分析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高危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 收集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并诊断为早产儿呼吸暂停的85例患儿资料作为实验组,将同期入院的未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胎儿胎龄的分布,对首次发生呼吸暂停的日龄与病因进行统计分析,对引起呼吸暂停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小于30周胎龄的早产儿占75.8%,而对照组仅占24.2%.胎龄在34~37周的患儿中,对照组所占比例高于实验组.小于30周胎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占78.9%,而30~34周胎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占25.6%.继发性呼吸暂停主要发生在30~34周胎龄的患儿中,约占74.4%.胎儿日龄在1d之内的患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比例为52.6%,而原发性呼吸暂停主要发生在日龄在2~7 d的患儿中约占67.9%.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脑损伤、新生儿贫血、酸中毒、低血纳、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暂停与胎龄、胎儿体重、早产儿脑损伤、新生儿贫血、酸中毒、低血纳、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多因素有关.对这些高危因素的早期干预与治疗有助于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付文  毛睿智  蒋正言 《浙江医学》2013,(23):2099-2102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与部分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40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226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心理状况,选取BMI、SBP、DBP、TG、LDL-c、FT3、FT4、TSH为研究的生理指标。分析老年人心理指标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影响老年人焦虑抑郁的生理相关因素。结果体检人群中老年人的比例占58%,焦虑、抑郁评分与BMI、SBP、DBP、FT3、FT4间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DL-c、FT3、FT4为抑郁的危险因素,FT3、FT4同样为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体检人群中,焦虑、抑郁情绪较为明显,且低水平的FT3、FT4是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的不良结局的差异。方法对2001~2003年我院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分娩围产儿10 420例,死亡223例,死亡率21.4‰,其中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7.4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7.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对流动人口应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提高围产保健意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浙江省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1∶4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浙江省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为病例组,符合配比条件(单胎、年龄、分娩医院、妊娠周数)的流动人口非死亡孕产妇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孕产期保健情况、分娩情况等.结果 共收集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病例72例,符合匹配条件的对照288例.两组在社会人口学、孕期保健,妊娠并发症等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无检查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产前检查次数是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产前检查加强流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水平是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扩大(VD)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11-2009-11在NICU病房住院的313例于生后3-7d进行头颅B超检查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诊断VD患儿为病例组,289例脑室正常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进行早产儿V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早产儿VD发生率7.67%,其中胎龄<28、28-30及≥30周的早产儿VD发生率分别为33.33%、23.29%和1.73%,出生体重<1500、1500-2000及≥2000g的早产儿VD发生率分别为26.53%、9.00%和2.15%。病例组病死率为4.17%,对照组为2.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折结果显示,早产儿VD的相关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血糖、血pH值、贫血、呼吸机治疗;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折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应用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V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开展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的研究是降低早产儿VD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钱春枝 《安徽医学》2013,34(5):591-59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73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分为两组:A组37例,28周≤孕周≤33+6周;B组36例,34周≤孕周〈37周,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8~33+6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应在严密监护下采取期待治疗,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及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430例,分析胎龄、出生体重等17种可能的相关因素与BPD的关系。结果:430例早产儿中,45例发生BPD,发病率为10.47%。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有胎膜早破、产道感染、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为试管婴儿、男婴、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时血pH〈7.20、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呼吸暂停、动脉导管开放、败血症、应用机械通气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等为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感染性肺炎、动脉导管开放和机械通气等为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BPD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感染性肺炎、动脉导管开放和机械通气等为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赵学燕 《华夏医学》2012,25(5):708-709
目的:分析引起早产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早产儿出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中早产的病例,共504例,对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4例住院分娩中胎膜早破218例,占43.25%;胎位异常42例,占8.33%;多胎妊娠37例,占7.34%;前置胎盘21例,占4.17%;妊娠期高血压19例,占3.77%.结论: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积极预防胎膜早破,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